刊物属性
  • 刊物名称:校园英语
  • 国内刊号:CN 13-1298/G4
  • 国际刊号:ISSN 1009-6426
  • 邮发代号: 18-116
  • 数据库收录:中国知网
  • 投稿邮箱:
      tougao@xiaoyuanyingyu.com
  • 2022-03-14 所属栏目:优秀论文 点击:

      【摘要】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已经逐渐步入一定的学习难度,学生学习英语的压力不断增大,阅读教学又是初中英语学科教学的重点,教师应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力,促使学生更好地运用英语语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了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初中英语教师可以结合新课程标准重新制订适合初中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式。阅读圈模式是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其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文本材料阅读,在集体探讨、互动中有效完成阅读任务,初中英语教师需要在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科学应用阅读圈教学模式,以此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阅读圈模式;初中英语阅读;行动研究
      【作者简介】甘爱东,福建省石狮市第一中学。
      引言
      阅读圈本质上是说学生自行组成的阅读讨论小组,在小组中,学生承担着不同的角色,根据选定的阅读文本进行阅读,并在阅读后交流、分享、探讨,以此加深对文本的理解。阅读圈教学模式符合素质教育基本要求,可以有效培养和考查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教师需要意识到阅读圈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课堂中的作用和价值,以此考虑如何应用,应用效果如何。
      一、阅读圈模式概述
      阅读圈是来源于美国,是一种以学生为主导的新型阅读模式,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阅读圈角色中,主要有阅读组长、单词大师、篇章解读者、实际生活联系者、文化连接者和总结概括者,以上角色由小组成员分别担任,每一个角色都有自身特定的职责。总之,阅读圈教学模式基本上包含以下三方面:学生需要自主选择阅读文本,学生一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兴趣、学习能力选择;自由组合成阅读小组,一般4-6人最适合;学生自己分配角色,学生的角色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阅读圈教学模式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使学生在阅读—思考—猜想—练习—分享的阅读过程中,激发阅读热情,提高阅读能力。
      二、阅读圈模式的教学功能
      1. 以兴趣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在阅读圈模式下,以学生兴趣为起点,通过课堂内外的结合,促使学生主动、自觉地阅读,以此产生阅读兴趣,且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閱读文本,并根据自己的角色有目的地阅读。该阅读模式可以规范学生阅读行为,促使学生在相互交流、分析的过程中把握学生的阅读效果,以此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2. 搭建阅读框架,培养阅读习惯。在阅读圈教学模式下,学生根据自己角色分工进行阅读,学生的角色就是阅读材料的重难点,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英语阅读的主要任务是在阅读文章中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点,并进行整合和提取。对此,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快速掌握阅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以此更好地帮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搭建阅读框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 以学生为核心教学。阅读圈模式教学要求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要关注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学生是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行为、状态,并且在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和辩证思维的基础上提高教学效率。此外,学生之间协作也可以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可以有效地改变教学单一讲述的问题。
      4.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英语素养。在阅读圈教学模式下,可以培养学生性情、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感知力,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英语学科素养,促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形成符合自身特色的思维模式,最终实现学生个性发展。
      三、阅读圈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1. 制订方案。教师需要分析阅读教材内容,,以仁爱版初中英语阅读教材为主,该阅读教材中含有故事插画,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来选择阅读文本,该书主要针对初一、初二、初三各年级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阅读教学,并有效解决学生的问题。且教师在制订教学方案时需要根据新课标要求选择设计导入课,以此更好地应用阅读圈教学模式,具体行动方案如下所示:
      第一,根据兴趣确定角色并组成小组;第二,根据学生角色搜集资料并确定阅读文本;第三,小组探讨、分享阅读体会;第四,分享展示、小组总结;第五,教师点评。
      2.第一次应用。对于初一学生而言,大多数学生对阅读圈了解还不足,对阅读的作用也不了解,对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兴趣、学习水平等展示出教材中的几篇文本,要求学生选择,比如,在仁爱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1 “Making New Friends” Topic 2“Where are you from?”教学中,将文本展示给学生们,先要求学生熟悉。在教学开始前,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并进行思考,根据文本内容提出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深度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且教师还需要自己预留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情节联系环节,带着任务要求再次阅读,在阅读完成后,在阅读组长的引导下探讨任务。
      学生在分享的过程中,既可以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小组之间也可以听读其他组长们分享的观点,以此更加全面地了解本文信息。
      分享结束后,开始进入到小组探讨交流阶段,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形成自己的想法,对此教师需要引导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比如, 教学“How making  New Friends?”时,教师需要下发实际生活联系者任务清单,学生根据清单要求写下自己的答案,此时每个学生都可以交流自己的经验。该教学模式应用结束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检查学生的回答,以此确保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最后一步是应用迁移,学生学习了以上新知识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所学的交友技能应用到生活实际中来,对于初一学生而言,刚进入学校需要相互帮助,积极交流。
      3. 第二次应用。在第二次应用前,对第一次行动方案进行了改动,调整后的方案如下所示:第一,引导学生树立文本思路,以学生为主体,在小组合作中完成阅读任务;第二,为了提高阅读训练效果,教师需要关注阅读圈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并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引导学生进行文本信息表达的同时,让每一位学生都端正学习态度,有明确、清晰的思路,以此全面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促使学生更加熟练、自由地阅读文本;第三,教师需要根据文本具体内容,为学生选择适合的阅读练习题,促使学生根据阅读圈教学模式教学要求对文本内容进行划分,以此准确获取答案。比如,词语填充问题,根据单词大师分享内容回答,细节描写问题,根据篇章解读者分享内容回答,常识问题,根据实际生活联系者分享内容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