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5860 点击:

  【摘要】美国语言学家尤金·奈达提出了功能对等理论,强调翻译时两种语言功能上的对等。海明威的作品《永别了,武器》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本文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从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和文体对等四个方面对林疑今和于晓红两位译者《永别了,武器》的中译本进行研究,探究如何在翻译时采用合适的方法,自然准确地再现原文的意象。
  【关键词】翻译;功能对等理论;《永别了,武器》;比较研究
  【作者简介】李智媛(2000.12-),女,汉族,河南济源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一、功能对等理论
  1969年,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提出了自己翻译理论的核心:功能对等理论,强调“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对等”。奈达力求以最贴近、自然的方式传达作者的写作风格,并注重读者的理解与反应。整体而言,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可分为四个方面: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和文体对等。
  二、功能对等理论在《永别了,武器》两译本中的体现
  “迷惘的一代”代表作家海明威的小说《永别了,武器》是美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被翻译成不同的语言,拥有世界范围内庞大的读者群体。在小说中,亨利许多勇敢的朋友死于枪林弹雨,他深爱的凯瑟琳最终死于难产。海明威凭借自己对社会敏锐而深刻的理解,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与非人道性,以及人类在战争面前的渺小与脆弱。本文运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林疑今和于晓红的两个中译本进行了比较分析,探究功能对等理论对文学作品翻译的指导意义。
  1.词汇对等。词汇对等强调“一个词的意义在于它在语言中的用法”。由于海明威的作品使用了大量简单通俗的日常表达,促使读者理解起来并不那么困难。然而,能否准确地翻译单词的意义和词组搭配,直接影响到原著小说的整体风格和主题呈现。接下来,笔者将从人物语言和特殊名词翻译的角度对《永别了,武器》的词汇对等进行分析。
  (1)人物话语。《永别了,武器》中运用了大量的人物语言,传达了不同人物的思想。而对不同人物的语言风格的正确翻译,取决于对于文章整体结构和语境的把握。
  如
  “Bring Caruso.”
  “Don't bring Caruso. He bellows.”
  “Don't you wish you could bellow like him?” [2](Chapter 2)
  “带卡鲁索的唱片。”
  “不要他的。他乱叫乱嚷。”
  “你巴不得能像他那么演唱吧?”(林译文)
  “要卡鲁索。”
  “不要卡鲁索。他扯着嗓子瞎吼。”
  “難道你不是巴不得自己的嗓子也能扯成那样?”(于译文)
  根据《新牛津英语词典》,“bellow”的一个意思是“sing a song loudly and tunelessly”,即“大声地不合调地唱歌”。这里有一个例句:“A dozen large men were bellowing Jerusalem”“十几个大男人咆哮‘耶路撒冷’”。恩里科·卡鲁索是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在节选中,“bellow”意味着卡鲁索总是用他令人不安的嗓音大声唱歌。根据词汇对等原则,林疑今将第二个“bellow”翻译为“演唱”,将“bellow like him”翻译为“像他那么演唱”,表明“bellow”在这里是用来形容歌者唱歌的状态,相较于翻译成“嗓子扯成那样”,显得更加贴切。
  (2)特殊名词。
  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中使用了很多特殊名词。处理这些特殊名词时,译者应忠实地保留原文的语言风格与内涵。
  如:
  “Not Strega,” I said.
  “No. Grappa.”
  “All right.”
  He poured two glasses and we touched them, first fingers extended. The grappa was very strong. (Chapter 4)
  “别喝施特烈嘉,”我说。
  “不。是格拉巴。”
  “好吧。”
  他倒了两杯酒,我们伸出了食指碰碰杯。酒性好凶。(林译文)
  “别喝女巫烈酒。”我说。
  “不是女巫。是哥辣怕”
  “好吧。”
  他倒了两杯酒,我们翘着食指,碰了杯。这种哥辣怕非常烈性。(于译文)
  “Grappa”是一种果渣白兰地酒,起源于意大利,酒精含量为35%—60%,原料是制葡萄酒剩下的果渣,经过发酵和蒸馏而来,,不加水。在节选中,亨利觉得它酒性很凶。“格拉巴”和“哥辣怕”均为音译。而根据词汇对等原则,将“Grappa”翻译为“哥辣怕”更能传达特殊名词的内涵,“辣”字突出了这种白兰地酒的酒精浓度之高。
  2.句法对等。基于英汉语言存在的差异,句法对等涉及句子结构和语法,如数、性、时态等。由于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表达习惯,译文的形式与原文会有一定的差异。
  如:
  “Do you want to keep your knee, young man?”
  “No,” I said.
  “What?”
  “I want it cut off,” I said.(Chapter 15)
  “年轻人,难道你自己的膝头不要了吗?”
  “不要,”我说。
  “什么?”
  “截掉算了,”我说。(林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