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anji@xiaoyuanyingyu.com
摘 要: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行,学科类校外补习班被叫停,广大家长们对孩子学业的担心和焦虑随之上涨,作为一线英语教育工作者应该时刻思考自己的教学是否能够满足全体学生的需求。本文分析了“双减”政策下对课堂教学的需求,阐述了对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思索,并提出了一些如何提升课堂效率的策略,真正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全面发展。
关键词:“双减”政策;课堂教学;课堂效率“绊脚石”;策略
作者简介:张小英,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横泾中学。
引言
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行,大家都在思索“双减”的初衷究竟是什么?“双减”是党中央针对中小学学生学习压力大,负担重,尤其是“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等问题做出的重要部署。学科类的校外补习班不能开展了,这是为了保持教育的公平,能让中考真正选拔出优秀人才,让教育处于一种良性竞争状态。这一政策的推行,是想让大部分的学生能够得到充足的休息,有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成长。但政策实施一阶段之后,问题也随之而来,部分学生学习两极分化逐渐显现,家长们的焦虑情绪也随之上涨,部分家长开始铤而走险,打些擦边球,秘密进行一些“地下”的补习活动。如何真正消除广大家长们的焦虑,笔者认为提高课堂效率是当务之急,这是所有一线教育工作者應该思考的问题。
一、对“双减”政策背景下高效课堂的思考
(一)分析“双减”政策下对课堂教学的需求
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学老师,笔者在不断的探索和思考,学生为什么要去上校外补习班呢?既费精力又费金钱。想必他们肯定在学校有没弄懂的问题或者优秀的学生尚有学习余力。我们每位老师应该深刻地去思考学生需要什么?如何去满足学生的需求?如果每位学生都能搞懂学校所学的知识点、难点及考点,那么家长和学生就不会有焦虑感,当然他们也不必想尽办法参加校外培训,由此节约出来的周末空余时间可用来发展孩子的兴趣爱好或者亲自活动,何乐不为呢?我想这就是“双减”政策实施所希望得到的良好的教育愿景吧。然而,减轻学生负担,但绝不能降低教学质量,要能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学校轻松愉悦地学得足、学得好,才不违背“双减”的初衷,因此便对提高课堂效率提出了新要求。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只有有效提高45分钟课堂效率,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需求,消除家长们的忧虑。要提高课堂效率,就要优化师生的教与学的行为,教与学的行为越有效,学生的学习投入可能很少而效率却高,这就是我们追求的教学状态。
(二)思考何为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的定义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高效课堂的根本就得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效率至少包含以下三个要素,即: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可以从三个方向和三个层面进行定义分析:教师层面,教学效率是指在单位教学时间内,在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前提下所完成的教学任务量。学生层面,教学效率 = 教学对所有学生的一切影响的总和/学生所用的时间总和。时间方面,课堂教学效率= 有效教学时间 / 实际教学时间 × 100% 。 在“双减”背景下,要让学生减负,但不能降低学习质量,唯一途径就是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尽可能多地掌握课本内容并吃透教材,才能让他们省下更多的时间去发展个人爱好。
(三)思考影响课堂效率的“绊脚石”
1.学生缺乏对文本的熟悉。课前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通过提前了解即将所学知识,进行思考性的自我学习,这不仅能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而且将大大提高他们的听课效率,因此大部分老师都会布置预习作业,然而预习作业的形式大部分是轻描淡写,如:预习课文第几课或第几页。老师成了“甩锅侠”把任务甩给了学生,学生能成为“接盘侠”吗?事实证明,最后真正能完成预习的学生很少,效果很差,根本没有达到熟悉课文的预期目标,更别说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了。
2.老师缺乏对教学观念的正视。很喜欢这样一句话“一个学生不应该是一个有待去装满的杯子,而是一盏有待被点亮的灯。老师应该去点亮他们的好奇心,去点亮他们的智慧。”而我们的现状是大部分老师自己高高在上,课堂上一个人一讲到底,自己讲的头头是道,神采飞扬,而学生一直处于被迫学习、被迫听课的被动状态, 课堂气氛沉闷压抑,没有生机与活力,课堂效果低下。
3.课堂缺乏温度没有“灵魂”。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奔波使得人与人之间缺少了关怀。教育也是如此,在考试指挥棒下,老师教教教,学生学学学,考点成了老师和学生眼中的重点,而忽视了坐在教室里同学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独立个体,不是车间里加工的零件,这种缺乏关爱没有温度的课堂就像一潭死水,唤不起同学们更高的学习热情,更别谈高效课堂。
二、“双减”政策背景下构建高课堂的策略
(一)指导学生预习文本,为高效课堂奠定基石
俗话说:“预则立,不预则废。”老师布置预习作业的初衷是好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升课堂效率。但老师不能把预习作业甩给学生就放任不管了,必须考虑预习作业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老师应对预习作业加强研究,探索如何让预习工作真正有效落实,,成为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石。
首先,方法指导添成效。学生在预习新课文时,肯定会遇到困难,会有不懂的单词和知识点,这属于正常现象。课文中看不懂的地方,往往就是这一课时的重点、难点,或者是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扫除障碍,弄明白这些疑难杂症恰好是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关键所在。因此,老师可以利用导学案的预习板块布置预习作业,根据不同的课型给以相应的指导,让学生形成一种相对固定的预习模式,让学生对预习工作做到心中有数,使预习工作顺利开展,而不是让学生感到无从下手。如:每个单元Reading课时的预习,可这样指导。①扫除文本障碍任务。利用钉钉向学生发送课文音频,跟读课文,圈出文章中的生字,对照书后单词表标注中文和词性。这一环节不仅让学生了解了课文大意扫除字词障碍,同时跟读任务也让学生扫除了语音障碍,上Reading新授课就能得心应手。(为了保证跟读质量,可以钉钉布置语音打卡作业,学生可以听到自己的打卡录音,也可以听到同学的录音,鼓励他们把自己最好读音展现给大家,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 ②深入文本思索任务。老师可以布置一些探索性的任务,如:在预习8上Unit4 “DIY Reading”课时中,可以列出以下词组put up;put in; putout; put on;put off,让同学们进行辨析。可以在文中找出范例,也可以列出曾经学过的用法,启发学生能够做到新旧知识相结合。第二天收起来的作业让人喜出望外,如put up,学生找到的书上put up a picture张贴图片和put up a shelf组装一个书架,同时列出初一学到的两个词组put up a tent搭建帐篷和put up one's hand举手,同学们通过此项任务完成新旧知识对接和比较,对新文本有深入思考的同时对已学知识进行了巩固。③理清文章脉络任务。比如我们在预习8上Unit6 Reading课时,可以以表格的形式布置预习作业。
202205222005
相关推荐
[何静] 浅谈农村初中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培养
[钱利] 浅谈多媒体介入初中美术设计课程
[钟少军] 关于初中化学学习难点的突破策略的研究
[卓丽钦] 初中英语新课导入环节案列解析及反思
[谢海荣] 浅析网络环境对初中汉语教学的影响
[于璟] 浅谈初中英语听说教学
[王亚风]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包玉荣] 谈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方法
[胡艳丽 冀万勇] 初中物理课堂情境教学
[六十三] 初中体育教学方法
[肖敏] 初中历史教学的侧重点
[马金花] 信息化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周献策] 新媒体背景下基于管理科学视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探析
[吴锦嵩] 减能增效背景下企业处置闲置报废物资的路径探究
[黄伟鹏 曾嘉亮]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浦发银行打造小微金融全新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