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7250 点击:

  摘 要:谈及英语学习,“怎么学”一直是语言学习者寻求解决的问题,语言教授者则在孜孜以求“怎么教”的答案。课堂教学作为这两个问题得以解决的重要环节,对语言的教与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在课程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帮助帮助学生实现语言习得,值得每一名英语教师深思。本文从英语专业学生所学的综合英语课程入手,解析整体观的渗透对于解决语言习得问题所起到的作用,同时探讨如何将整体观渗透到课程的日常教学中,逐渐帮助学生改变以往的学习习惯,转而从语言的实际运用出发,以课本知识为载体,真正掌握语言技能,让语言的“学”与“习”有机结合,从而达到“学为了用,学了会用”。
  关键词:语言教学;综合英语;整体观;语言技能;综合运用
  作者简介:刘娟,武昌工学院。
  作为国际通用语言,英语的热度持续不减,这使得英语学习的低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很多语言学习者很小就开始接受英语启蒙。即便如此,语言教授者还是会听到这样的反馈:“我们从很早就开始学英语,,学了很多年却依旧学不明白。”这种“学而不得”似乎困扰了他们很久,同时也引发了语言教授者的反思。作为一名从事英语教学多年的教师,笔者也带着这样的反思深入自己的课堂探究原因,发现学生在既往的学习中缺少整體观念,习惯性地将语言进行肢解,导致输入与输出的不对等,这也是造成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有挫败感的根本原因。
  笔者通过对学生的日常学习行为进行观察,总结出学生整体观缺失的主要表现:听力方面,以单词为单位输入音频材料信息,无法从整体上对文本进行理解,导致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获取有效信息。听力的相关背景知识往往被他们所忽略。阅读方面,习惯性地带入单词常见意思进行拼接式理解,忽视了语境的重要性,从而无法锻炼语境猜词的能力。口语和写作方面,学生按照自己对单词的理解与记忆进行表达,忽视了语言表达习惯的不同,这也是他们依赖模板句不能自由表达的原因。学生在机械记忆方面花费的时间过多,影响了他们去“习”得语言;而对“学”来的诸多规则又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这就产生了学不明白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单门课程学习中产生的影响并不十分明显,容易被学生忽视。当涉及语言综合运用时,它们带来的后续问题就变得突出。
  笔者所在学校为英语专业开设的综合英语是一门将四项基本语言技能进行融合训练的课程,旨在使学生的各项语言技能均衡发展,从而具备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最终进行实际运用。该课程选用《新编英语教程》(第三版)为教材,做到了由简入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该教材内容设计以单元话题为依托,夯实基础的同时,逐步加大听、写的训练强度。课程教师的教学体验也验证了在方法得当的前提下教材与课程的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
  由于过往学习习惯的干扰,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依旧存在很多问题。对于部分学生而言,这些问题甚至开始内化,对他们后期的学习和专业过级备考留下很多隐患,同时也意味着教师在课程教授过程中的挑战会更大。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就要将学生缺失的整体观渗透到他们的日常学习中,从而帮助他们改变固有的学习习惯,以更有效的学习方式投入到专业学习中,最终达到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目标。
  整体观主要是协助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从面到点、自上而下地对语言进行理解,从而达到从整体输入到整体输出的学习效果。整体观的得出基于一个重要概念,英语称之为“chunk”或“collocation”。语言习得研究对前者给出了定义:“In studies of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 term chunk refers to several words that are customarily used together in a fixed expression.”英国语言学家Firth对后者作了解析:词汇之间存在横向组合和纵向聚合关系。纵向关系中的词汇属于同一类别,在特定的语法和词汇环境中可以进行互换;横向组合关系中的词汇则可以与其他词汇进行搭配。collocation指的是词汇之间的横向组合关系。
  尽管目前对于这种关系的研究略显不足,还未能对其给出比较准确的定义,但众多语言学家就一点达成了共识:collocation的学习有利于语言学习者词汇和交际能力的发展。Brown 作为将collocation的教与学融入外语学习课堂的早期提倡者,指出提高对于collocation的意识可以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同时还能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Korosadowicz-Struzynska也指出,基于语言产出目的而进行的collocation的教与学活动极为重要。Leed与Nakhimovsky 认为,对于collocation的课堂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词汇、文体和用法等方面的问题。Smith 表示,collocation方面的学习可以促进即将步入大学的外语学习者的词汇积累。
  整体观的另一理论基础是美国语言学家S. D. Krashen提出的语言输入假说。他将当前的语言知识状态定义为i,把语言发展的下一个阶段定义为i+1。这里的1就是当前语言知识与下一阶段语言知识之间的距离。只有当学习者接触到属于i+1水平的语言材料,才能对学习者的语言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他还强调,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是习得语言的关键。 “可理解性”是指对意义的理解,而非对形式的理解。学习者听到或读到可以理解的语言材料,这些材料的难度应该稍微高于学习者现在的水平。再者,输入的量要有保证。语言输入的数量是语言习得发生的物质前提和基础,只有进行大量的语言输入才有语言习得,也就是大量的听或读,或者两者并重。因此,把握语料的难度,保证其可理解性是语言习得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课堂教学应该努力达到的目标。
  受上述概念与理论的启发,结合课堂教学的实践,笔者依据整体观理念,意在从日常教学中探索可理解性语料输入的实现方式。综合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能够挑战学生现有水平,并被他们理解吸收且有助于其语言水平发展的语料是存在横向组合关系的“词伙”(为了便于理解collocation的概念,我们将其称之为存在横向组合关系的词伙,简称词伙)。如何发现并利用好这些“词伙”,从而达到整体输入的效果是本文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笔者将结合所教授的综合英语课程来讲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整体观的渗透。

20220613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