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属性
  • 刊物名称:校园英语
  • 国内刊号:CN 13-1298/G4
  • 国际刊号:ISSN 1009-6426
  • 邮发代号: 18-116
  • 数据库收录:中国知网
  • 投稿邮箱:
      bianji@xiaoyuanyingyu.com
  • 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7559 点击:

      摘 要:课程思政是新时期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对偏远地区职业院校(以阿坝州为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展开研究,首先根据偏远地区的学生特点和当地发展需求分析了职业院校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之后又根据调查数据指出了偏远地区(以阿坝州为例)职业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可通过教师自身能力提升、英语教学形式多样化、细化教学评价模式等方式来优化偏远地区职业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建议。
      关键词:偏远地区;职业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作者简介:颜金燕(1982.02-),女,四川开江人,阿坝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全过程,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青少年的心灵深处。”大学英语作为高职院校公共必修课,兼备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偏远地区职业院校英语教师在教学时要兼顾学生英语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要提高学生对世界、国家、本土文化及自我的认知程度,要改变西方文化单向输入的现象,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课程思政是高校在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手段,将思政教育和学科教学融合起来,探究学科教学中思想教育的模式是目前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任务。偏远地区职业院校文化多元的特点要求院校更加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摸索出适合偏远地区职业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使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更具导向性和针对性,使大学生在人生关键时期能够在正确思想观念的指引下实现全面发展。
      一、偏远地区职业院校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偏远地区职业院校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
      以阿坝州的职业院校为例,学生来自藏、羌、彝、回、汉、蒙古族等6个民族,因此这些院校其实就是多民族文化组成的综合体,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在这里汇聚,难免会因细微的差别产生一些矛盾,所以怎样引导这些多民族学生求同存异、和谐相处,是每一位阿坎州职业院校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另外,各族学生作为本土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开拓者,将是本族发展和前进的中坚力量,而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和谐、伟大中国梦的实现和各民族的协同发展息息相关。例如在2022年阿坝州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后五年,阿坝州将紧盯目标、凝心聚力”,怎样才能有效地“凝心聚力”,,其实就是思想统一,所以偏远地区尤其是阿坝州的职业院校更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大学英语是高校开展人文教育的重要学科,职业院校开设大学英语课程要充分利用大学英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在对比中西方文化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偏远地区职业院校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很有必要。
      (二)偏远地区职业院校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可行性
      大学英语课程是各高校进行英语教育的主要课程,尤其是在职业院校,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应用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大学英语课程开设时间较长,因此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有时间上的优势。此外,大学英语课程不仅介绍了很多优秀外国文化,还涉及许多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在启迪学生智慧、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课程思政学习中不仅可以感受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和各自的魅力,还可以更加坚定文化自信,逐渐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正确的价值观念。课程思政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影响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价值观,这是大学英语课程和思政教育的契合点。因此,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具有可行性,能够发挥出大学英语学科在推动学生思想品质提升方面的作用。
      二、偏远地区职业院校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英语教师的思政教育意识不足
      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周期比较长,作为工具性强和人文性突出的学科,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的优势很明显,但是偏远地区职业院校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进展比较缓慢。在开展本课题研究前,课题小组对阿坎州3所职业院校的312名师生进行了一次有关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问卷调查,收回的254份有效问卷表明,75.3%的学生和67.8%的教师觉得课堂思政元素体现不明显。这虽然和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有关,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是部分教师的思政教育意识不足,对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挖掘思政元素,营造良好的思政教育氛围,从而影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
      (二)教学形式较为传统,影响思政教育效果
      教学形式是教学方法的具体展现,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手段,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要通过人文性的内容来引导学生的思想建设,以达到课程思政的目标。但是从当前偏远地区职业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以阿坝州的几所职业院校为例),多数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形式比较传统,部分教师没有注重思政元素的融入,仍以讲授英语基础知识为主,思想教育的内容比较少;不少教师注重在课程教学中进行思政教育,但是缺乏思政教育的能力,教学形式比较传统,没有将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挖掘出来,导致英语教学和思政教育分割开来,影响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
      (三)师资力量难以应对课程思政改革局面
      教师队伍建设也是高校開展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环节,一支既具有专业素质又具备思政教育能力的教师队伍将是课程思政教育工作的主要力量,真正实现“三全育人”的目标。但是从阿坝州几所职业院校大学英语教师队伍现状来看,多所院校的英语教师数量不足,部分教师学历较低,能力水平有限。即使国家加大了对偏远地区高校师资力量的投入,尤其是“硕博进阿坝”实施以来,确实也吸引了不少高学历的教师进入了阿坝州的职业院校任教,但是这些教师入职不久经验有限,总体上来说阿坎州职业院校的师资力量还需要强化。由于英语教师力量不足,而英语教学任务比较重,教师在挖掘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探索思政教学模式方面就没有充足的时间,很难适应思政教育改革的要求。

    20220705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