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7408 点击: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英语学分被削减,如何在有限学分内培养满足时代发展需求的高质量人才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教学法及教学模式等微观层面的断层式研究成果无法解决这一问题,对课程体系进行更科学合理的系统性改革势在必行。已有研究表明,具有较强语言意识的学生,其语言学习效率更高。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基于学生语言意识发展改革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探索新时代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的新路径。
  关键词:学生语言意识发展;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
  作者简介:林玲(1983.05-),女,广西玉林人,玉林师范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认知语言学。
  一、引言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培养人文精神和思辨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恰当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可见,大学英语同时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要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语言综合能力。而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语言能力进行培养,教师需遵循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认知规律对课程进行统筹安排,形成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已有研究表明,那些具有较强语言意识的学生,其语言学习效率明显更高。甚至有学者提出,语言意识是外语学习的必要条件,将语言意识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凸显出来。而这会不会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有益途径?为寻找答案,本研究结合目前语言意识研究领域的成果探讨基于学生语言意识发展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路径。
  二、语言意识培养途径和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
  语言意识运动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以寻求提高学生和教师语言意识的途径为主要目的。Leo van Lier认为,“语言意识是人对语言本质及语言在人类生活中所起作用的敏感度和自觉意识”。而Carter则认为语言意识的意义宽泛,包含人们对语言特性的意识、对语言和文化之间关系的意识、对语言形式和意义的关系的自主意识以及对语言和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意识,如意识到“人是通过语言看世界”等。国内学者何周春、龚彦知则认为,语言意识是错综复杂的心理表征,是学习者对语言、语言学习即语言应用等的综合感知与认识,反映其对语言学习过程的反思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国内学者一致认为,语言学习是有意识的过程,语言意识会对不同水平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学习产生影响,教师应注重语言意识的培养。而国内外关于语言意识培养途径的研究目前多从教学法和教材等微观层面着手。Andrews与Bourke指出,语言意识虽具有多种形式,但语用与语法意识的发展决定着语言意识的发展。何周春和龚彦之就从语用意识和语法意识角度出发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语言意识发展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语用意识与语法意识发展并非同步进行,,处于英语学习高级阶段的学生的语用意识比语法意识要强”的结论。语法意识是“学习者对语法形式和意义的客观注意、主观感受及认知分析”。“语法意识既是学习者对语法特征及其含义的有意识注意,也是学习者对语法学习过程、内容的总结与思考”。语用意识是学习者“对特定交际语境特点决定的语言使用恰当性规约的理解和敏感性”。
  而关于语法意识和语用意识发展的先后顺序问题,有研究者认为外语学习者的语用意识发展先于语法意识,也有学者认为外语学习者的语法意识发展先于语用意识。何周春和龚彦知通过分析语法意识和与语用意识模块间、层级间的关系探讨了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法意识和语用意识的互动关系及其阶段性发展特征并总结了该研究对我国英语教学实践的参考意义,认为教师应基于语法意识和语用意识整体互动视角,秉持语法意识与语用意识并重的原则,推动学习者语法意识与语用意识的转化与发展。
  如果要基于学生语言意识发展对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进行改革,首要工作就是厘清语法意识和语用意识的培养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先后顺序问题。从学情来看,大学英语授课对象并未到达外语学习的高级阶段,语法意识应是高于语用意识。于是我们对学生进行了调研,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普遍反映自己英语语法知识比较缺乏,认为首先应通过语法学习获得扎实的语法基础才能有正确使用英语的语用能力。而在对一线教师进行访谈过程中我们发现,在课堂上学生更关注的是语法知识,这一点更明显地体现在大一学生身上。因此在长达近两年的大学英语学习中,应从语法意识入手,直击痛点,将学生的语言意识从语法意识培养逐渐过渡到语用意识培养,并最终使两者相融。
  三、基于学生语言意识发展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自2020年下半年起,笔者所调研的某院校大学英语通用课程已从原来4学期共16个学分削减为3学期共12个学分,学生除修满通用课程的12个学分外要修取2个学分的人文素养课程。从学生语言意识发展的视角看,该课程体系存在3个问题:1.课程设置未体现从语言基础知识(语法知识)到语言使用能力(语用知识)的过渡性;2.选修课对选课学生没有明确要求,同一班级的学生语言基础参差不齐,教师很难兼顾不同语言水平的学生,难以保证教学质量;3.仅有一门大学英语通用课程,语言基础课程不足。该课程体系未体现课程间的承续以及学生语言能力发展规律,不利于学生语言意识的发展。
  表1中的具体课程是笔者基于所调研院校大学英語已有课程并结合国内高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中的常见课程且依据学生语言意识培养和大学英语专业化培养的理念来设置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专业化构想研究并不多见,但是面对当今社会对大学英语人才的高要求,课程设置专业化应给予更多关注,这也是解决大学英语长期以来令人担忧的教学质量问题的根本途径。相较于单一的大学英语通用课程,开设专业化基础课程对于与英语专业学生统一起步的大一非英语专业学生而言,是必须的能力储备课程,是学生“心之所向”,也是有效培养学生语言意识、增强学生语言学习效率的正确路径和方向。因此,本研究提出的基于学生语言意识发展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对大学英语的学分进行重新分配,实现大学英语专业化课程设置。

202207252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