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6835 点击:

  摘 要:本文以建构动感英语课堂为论述要点,围绕激发学生学习主体能动性和创造力,尝试从登台演说、小组探讨、师生对话和小品表演等角度为学生建构富有生机活力的动感课堂。依据英语课堂特征,最大限度激活学生的认知体验,为学生提供自由探知与协作互动的学习情景氛围,引领学生在学习和使用英语中获得深度体验,为培育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互动;演说;互动;情景
  作者简介:杨露,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仙林学校小学部。
  快乐的英语课堂应该以展示学生学习认知需要和活力为切入点,多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展示平台。同样,英语课堂应回归语言教学轨道,使学生在听说读写中发现语言表达的奥妙,让学生在议论纷纷和尽情展示中掌握使用规则,让他们真正喜欢上英语课堂。其实,任何一节英语课堂,应该是动感十足的课堂,,应该是学生愿意参与、敢于倾诉和乐于展示的舞台,让他们能快乐成长。为此,从语言表达本质出发,多为学生创设情景氛围,引导学生在自我倾诉中表达己见,在小组讨论中畅所欲言,在师生对话中敢于发问,在情景模拟中尝试表达,无疑会让课堂不再是“鹦鹉学舌”的阵地。同样,教师要遵从儿童的活泼好动的天性,让学生能在尽情玩学中展现童真与童趣,这样的课堂便是学生所期盼的,也是打造优秀英语课堂必备条件。让英语课堂回归语言教学本位,从语言的表达运用开始,多给学生大胆尝试与主动切磋的机会,让他们不再是叽叽喳喳的“胆小者”,不再人云亦云的“听学者”,而是争先恐后的“建言者”。这便是动感课堂的基本要素,也是笔者想要与同仁分享的一点拙见。
  一、登台表达己见,活跃认知思维
  学生作为课堂上主角,应该享有更多的话语表达权。这种表达话语权就是能尽情倾诉自己的认知感受,在备受关注中快乐成长。教师应多给予学生登台演说的机会,让他们在主动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深刻印象。教师多给学生自觉登台演说的机会,多引导他们主动融入课堂说出自己的设想,让英语课堂更具吸引力。教师可针对学生的不同设想与意见,鼓励他们踊跃发言,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见闻感受去倾诉。学生通过登台演说保持强烈的认知思维,在演说中产生独特感思。
  学生带着构思解读语篇,带着好奇查找素材,为演说收集语料。如在五年级英语下册第七单元“中国节日”的“故事时间”导读中,可结合“What do we usually do on festival?”话题,引导学生阅读语篇并摘录相关词汇。在学生对语篇有了认知后,结合“How to celebrate ...?”要求学生针对自己的感触认知大胆表达。同学们结合eat moon cakes on mid autumn day、eat Zongzi on Dragon Boat Festival等词组,挑选自己喜欢的节日,围绕有趣的故事予以阐述。学生将自我阅读认知与实践体验融合,能转变思考方式,将所学运用于表达中。此外,学生在登台演说中能融入自己的亲身见闻感受,在延伸文本表达内容中产生多元化与深度性感触。很显然,很多同学在演说中结合自己的阅读收获,从节日的文化特色、慶祝方式、文化内涵等相关话题中探寻与之关联的趣闻轶事,能运用自己的语言予以阐述。通过登台演说的方式巩固自身的认知,能让学生从接受文本知识向创造灵活运用转变,给学生带来独特感思与感触。学生尝试登台演说,能够帮助他们克服胆怯的心理,引导他们保持浓厚的学习激情和情绪参与演说。
  很多同学在主动登台演说中不再拘泥于某个话题信息点,而是在融入自己认知中产生有效感触。教师可结合学生的不同演说,多引导他们尝试另辟蹊径,以逆向推理、归纳演绎等方式演说。教师可针对学生在演说中表现,引导他们从演说的语音、语调、语速等方面总结反思,引导他们结合自己的表达话题适时调整。
  二、团队协作探讨,提升表达激情
  动感十足的英语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探知的乐园,能激活学生学习英语自觉性。团队合作探讨,让学生集思广益,愿意分享自己的见闻与感受。围绕课程知识要点,教师运用任务协作探知的方式让学生讨论,能让学生在重新审视和认知自己的过程中产生多维度思维。这种有深度的思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保持高涨的激情。这种激情能引发学生无限感思,让学生在各抒己见中碰撞思维灵感,帮助学生在大胆切磋中提升语言表达精准性。
  通过团队协作方式引领学生主动对话,给他们提供乐于交流的载体,为生动课堂注入“活力素”。在五年级英语下册Unit 5“Helping our parents”的“Story time”的阅读指导中,可结合“Can you often help our parents?”鼓励学生展开小组讨论交流。结合语篇表达要点,可围绕Mop the floor, wash the car, wash the dishes, water the flowers等词汇,引导学生在解读语篇素材时提出自己的独有感受。以任务化协作探知去引导学生表达,围绕“What do you usually do for your parents?”“If you were parents,what would you like to say for your children?”等话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对于帮助父母的意义各抒己见。有的同学从增进家庭互信互尊的角度,阐述了建构融洽、和谐的家庭关系;有的同学则是从孝道的角度阐述了帮助父母是子女们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有的同学从相互理解的角度出发,认为帮助父母也是提升自己做家务能力的有效方式,减轻父母的辛劳等等。这些观点能让学生跳出依赖教材文本学习表达的窠臼,在彼此交流探讨中碰撞出耀眼的思维火花。同时,很多同学在团队交流中不受拘束,敢于质疑和反驳对方的观点,在真正畅所欲言中展露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面对学生在探讨“How to help our parents?”中不同认知感受,教师可鼓励他们换位思考,设想自己30年后也身为父母又会怎样帮助已经年迈的父母呢?以这样的方式引领学生对话,无疑会让学生在精准解读教材中产生多样化、深度性感知。

20220801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