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anji@xiaoyuanyingyu.com
摘 要: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改革是一个亮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经验性很强的学科,所包含的内容广泛。它的出现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师范院校要注重提升英语专业师范生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能力,使其将来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关键词:英语学科;师范生;综合实践活动
作者简介:马荣,宁夏师范学院。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属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充分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一門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具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价值。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有以下基本属性:综合性、实践性、生成性、开放性、自主性、地方性。
第一,综合性,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这一点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特性。综合实践活动打破了严谨的知识体系和不同类型的学科界限,致力于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
第二,实践性,注重学生亲身经历。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学生去经历、去探索、去尝试、去感受。在实践环节,学生会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会提高自身的认识水平,还会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方面也会得到提高,从而更好地成长。
第三,生成性,侧重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学生的认识和体悟会不断加深,创造性思维不断会被激发,将会生成新的活动主题和目标。
第四,开放性,倡导学生融入生活。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开放的课程,其课程内容、课程形式、课堂组织、教学目标等方面都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强调学生将学习与生活相结合。
第五,自主性,侧重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综合实践活动在充分尊重学生兴趣爱好的基础上,为学生的自主选择、自由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目标、确定学习内容、选择指导教师,自主制订活动方案并选择结果呈现的形式,,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负责指导和提供建设性意见,不能越俎代庖。
第六,地方性,注重培养学生服务地方的意识。由于学生所处的地域不同,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目标、活动内容会有所不同。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是加强学校、社会、地方发展之间的联系,因此在开展活动时可以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确立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走近社会、关注社会,能够为促进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和智慧的活动主题。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课程,跟学生的课外活动是有显著区别的。教师在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时,要紧扣学科教学目标,致力于激发学生在活动中去感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热爱劳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活动育人效果。
(一)资源开发要“深入”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蕴藏于学生好奇的天性和教师敏锐的思维之中。它的课程资源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在不断生成的状态,是一种“活页资源”。教师要根据学生所处地域、年龄结构、知识面等选择课程资源并设计相关的实践活动。
(二)课程实施要“鲜活”
综合实践活动可以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研判能力等,教师应该灵活运用。比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依托传统节日,设计丰富多样的学习形式,开展研究性学习。在交流汇报时,学生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文稿形式的汇报,可以采用讲故事、朗诵经典诗词、情景剧等多种形式汇报学习成果。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既提高了学生查询资料、甄选整理、交流分享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交往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形式中对传统文化有了深入了解。
(三)评价方式要多元
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要基于学生的参与过程,比如他们的学习状态、动手能力、创新意识等。对学生的评价可以从知识水平、态度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等方面展开。教师应该注重对每次活动的评价。每次活动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成果交流,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总结评价的方式,对实践活动进行客观评价,发现问题、找出差距、明确思路,这样的评价可以成为学生开启下一轮活动的动力源泉。
(四)组织管理要有序
鉴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属性,教师在组织实施活动时不但要灵活多样还要井然有序,教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要扮演好导演的角色,指导学生搜集、调研、设计、制作、演练、总结、交流、评价、反思等,教师要注重所有过程性资料的收集归纳,并整理汇总。
三、提升英语专业师范生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能力的路径
英语专业师范生的培养应注重“一专多能”,发展英语专业师范生的综合育人能力及素质。要提升英语专业师范生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能力,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培养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指在社会情境中借助于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意义和表达意义的能力。它包含两种能力:理解意义和表达意义。同时,在听力理解、阅读理解、书面表达、口语表达之外还要增加看的能力。
1.看图说话,激活发散性思维。所谓看的能力,主要指看图片、图表、视频、表情、肢体语言,它是学习英语的重要方式。英语教材中有大量图片,引导学生看图说话,通过观看图片学习新词汇、新句型。
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从图片引出本单元的 target language。利用图片激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和讨论。
另外,在交流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对方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借此更好地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
2.听取信息,培养理解、推断、归纳、综合等能力。听的能力是指通过听理解口头语言材料的能力以及从口头语言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在理解信息的基础上,对现实进行推断、归纳和综合的能力。
gzslib202301042158
相关推荐
[姚琨 孙耕梅] 培植英语文化环境,提升城市软实力
[何静] 浅谈农村初中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培养
[郎方超] 应用化学专业生产实习的实践探索与认识分析
[于杨] 高职高专课堂上的英语教学特点分析
[刘滨] 基于性别角色的社会工作硕士新生专业学习动机调查
[史赛挺 郑军辉] 中职学校数控专业一体化教学的探索
[张家成] 农村特岗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卓丽钦] 初中英语新课导入环节案列解析及反思
[邱敏] 关于小学中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的思考
[刘贝超] 农村小学英语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
[曹丽娜] 新媒体条件下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探析
[肖雯] 陕南地方院校英语专业第二外语课程教学现状
[白宗刚] 浅析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现状与竞争优势分析
[陶兰] 浅谈构建高中英语高效课堂的策略
[宋志英 崔文艳] 关于高职院校工程测量专业实训课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