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6580 点击:

  摘 要:结合ESP的相关教学理念,本文分析了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根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新课标要求,笔者提出了适合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模块教学的模式。通过实例法,结合新能源装备技术专业学生的特点,以“Environment&Energy”为教学案例,分析了该模式下课堂教学实施过程,,并对教学内容、师资组建、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创新建议。
  关键词:ESP;高职公共英语;模块教学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 20 条)开篇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职业教育是一种工作体系而非知识体系,应基于未来工作过程开发教学内容。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内容要打破英语学科知识的系统性,根据学生未来工作岗位需要的英语能力和素养重构教学模块,构建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为满足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人才英语能力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新课程标准(202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了新理念、新目标和新方向。新课标将课程内容设置为“基础模块(职场通用英语)+拓展模块(职业提升英语、学业提升英语和素养提升英语)”,强调课程内容与专业实践、职场需求对接;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强调价值观、关键能力的培养。新课标的实施是国家施行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推行模块化通识教育,打破专业教学与通用能力素质教育之间“两张皮”现象的重要举措。高职英语教学如何立足本校办学特色,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来培养各行业需要的新时代高素质技能人才?作为通用素质教育,如何服务专业教育?本文基于模块教学思想,探讨ESP视角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探索新职业时代高效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提升高职英语教学质量。
  一、国内外ESP研究现状
  (一)国外ESP研究现状
  ESP 这一概念由 Halliday于20世纪60年代首次提出,国外的ESP。研究涉及 ESP的定义, 如“职业语言类型说”“语言学法和教法说”(学习者为中心)和“课程说”(课程设置满足学习者特定需求,课程教学方法和活动服务学科);ESP的分类,如,Robinson根据学习者学习经历将其分为学术用途英语(EAP)和职业用途英语(分为专业知识学习前、中、后三大类,即 Pre-experience EOP、in-service EOP、Post-experience EOP)。 Hutchinson与Water 认为 ESP 教学研究经历了语义分析、修辞或语篇分析、目标情景分析、语言技能分析和以学习者为中心阶段,并认为目标情景分析阶段是 ESP 的起点、核心和发展动因。20 世纪 60 年代迄今,国外对 ESP 的研究已建立了完整的体系,尤其是英美国家,ESP教学已经形成了包括职业英语(如商务英语、旅游英语、酒店英语、护理英语)、学术英语等在内的比较完整的体系。在英国,Ceyhan Vocational college 等多所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推行公共英语教学与学生所学专业的挂钩,编写、出版了多种实用性教材,收效显著。同时,在整体英语水平比较高的欧洲及亚洲的部分国家和地区,ESP教学已经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流,如罗马尼亚、新加坡等国。
  (二)国内 ESP 研究现状
  国内的 ESP 研究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 ESP 教学理论的研究,如奚家文对 ESP 五个发展阶段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整合关照 ESP5 个发展阶段”的 PAP 原则,即实用性 (practicability),应用性 (applicability),实践性(practicality)三原则;二是对 ESP 教学实践的研究。张雪红将我国 ESP 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研究起步阶段,以介绍国外ESP 研究成果为主的研究稳步发展阶段,国内学者开始独立研究实践、研究热点阶段。ESP 在我国的应用研究现状是:①课程模式研究中对需求分析、教材和教师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多,关于课堂教学和测试的研究比较少。②课程定位方面。我国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属于ESP 的大分支 EOP教学,这已是大部分研究者的共识。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学习者因工作需要会产生不同的学习兴趣。ESP与实际社会工作密切相关,必然对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产生重要影响。ESP的兴旺正是建立在新时代的需求、语言学革命和教育心理学的新发展研究这三个基础之上的。
  从国内 ESP 的研究成果可以知道,确有一大批研究者在不同程度上确认ESP在我国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国内ESP语言教学研究大多聚焦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针对高职院校的实践研究相对缺乏,与国外存在差距。
  二、目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存在的困境
  本文从课程设置、学生因素和教师因素三个方面展开数据调查,根据所得的数据分析了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存在的困境。
  (一)学生英语基础薄弱且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整體薄弱。由于单招的扩大,使得高职院校整体生源质量不高,生源差异性较大,生源差异导致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二)课程设置和教材脱离学生专业学习需求
  目前,以专业潜在的岗位工作过程设计教学是高职教育的主流,但大部分高职院校英语的课程还是以词句、语法、文章阅读构成单元学科知识框架。在课程安排上,通过调查得知,很多高职院校只开一年的英语课程,英语教学以基础英语的听说和篇章为主,未来相关的行业英语内容严重不足。
  近年来,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教育的理念获得认可,出现了一些适合高职学生的教材,但是整体上看高职院校在教材选择时较为单一,侧重文史题材,缺乏实用性与职业性,没有考虑不同专业与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教材学科知识体系框架的痕迹明显,有些是本科教材的简略版。
  (三)教学方法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