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ugao@xiaoyuanyingyu.com
摘 要:作业是初中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部分。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成为教师不可忽视的任务。在“双减”背景下如何达成减负目的,同时确保农村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的合理性、有效性,从各层面提高作业的整体质量,成为值得探讨的问题。当前的农村初中英语作业设计存在作业形式单调、作业设计难度不合理、太依赖固定资料、趣味性不足等问题,均是作业设计合理性偏低的体现。在进行英语作业设计时,教师应当基于“双减”政策,遵循适切性、多样性、层次化、自主性原则,运用作业设计个性化、生活化、创新化等策略,确保作业设计的合理性,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关键词:双减;初中英语;作业设计;合理性
作者简介:卢晓娟,甘肃省泾川县第四中学。
过重的作业负担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会对学生的自主发展形成一定限制。“双减”背景下,降低学生作业负担备受重视。降低作业负担一方面可以避免过重的作业负担对学生发展形成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则可以发挥出作业的价值与作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帮助教师检验教学成果。但“双减”背景下,作业减负到底应该如何减,如何确保减负过程中作业设计的合理性得到保障,需要相关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基于此,下面围绕“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英语作业的合理设计展开探讨。
一、“双减”背景概述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指出,,为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使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应当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分类明确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使作业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结合上述内容可知,“双减”背景下,教师一方面要减少作业的量,严格控制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长;另一方面要关注作业设计,致力于作业设计质量的提升,杜绝重复作业、无效作业等现象。
二、农村初中英语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作业形式单一
作业形式单一农村是初中英语作业设计中常见的问题。许多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形成了一定惯例。例如,在学习生词后,会让学生抄写英语单词;学习课文后,会让学生抄写课文中的典型句子或者要求学生朗读、背诵其中的段落。在遵循惯例的情况下,教师很少针对作业形式进行创新,这就造成作业形式单一的问题。作业形式单一,会导致学生对作业的期待值降低,使学生失去主动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体会不到作业的趣味。此外,还会导致学生的能力得不到较为全面的培养,使作业的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仅仅局限在巩固学生基础知识上。
(二)作业设计难度不合理
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对作业的难度关注不足。大部分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在设计、布置作业时只会布置较为基础、简单的作业,比如要求学生抄写、朗读,很少布置对学生而言具有深度与挑战性的作业,比如要求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写作。一些教师虽然会布置具有一定难度的作业,但在设计作业时可能忽视学困生现状,导致作业难度对学困生而言过大,学困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才能完成作业或者无法完成作业,违背了“双减”政策严格控制学生作业时长的要求。
(三)作业设计太依赖固定资料
英语作业设计中,太依赖固定资料也会导致作业设计缺乏合理性。例如,一些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会“偷懒取巧”,直接将教辅资料上的习题作为学生的课堂练习或课后作业。虽然教辅资料上的习题的确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基础,并进行拓展训练,但教辅资料上的习题内容及其难易程度是否能够满足当前学生的学习需要,则是教师很少考虑的一点。部分教辅资料上的习题难度过低,对学生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部分教辅资料上的习题难度过高,容易打击学生的英语学习信心。
(四)作业设计趣味不足
作业设计趣味不足,简单来讲就是教师在进行英语作业设计时忽视了作业的趣味性,将作业设计得枯燥无味,导致学生将完成作业视为一种负担,缺乏完成作业的动力。例如,一些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局限于课本,很少进行拓展;一些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对有趣的、生活化的元素关注不足,导致作业脱离学生生活,难以激发学生兴趣。
三、提高“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英语作业设计合理性的举措
(一)遵循作业设计原则
1.适切性原则。适切性原则可以理解为教师在设计英语作业时需要布置难度适宜的、对学生发展有益的作业。具体来讲,学生通过后天努力可以发展到某一更高的水平,作业设计的适切性原则,就是通过设计难度适宜的作业帮助学生从现有水平发展到更高水平。要确保作业设计难度合理,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大小、认知水平、智力高低、基础水平等因素。
2.多样性原则。要确保英语作业设计的合理性,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必须遵守多样性原则。初中英语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记忆、积累英语词汇,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输出写作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学习责任、生活态度等。设计英语作业时,多样化的作业对学生多项能力、情感态度的培养更加有利,即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口语交际类作业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有利,创新类作业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实践类作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
3.层次化原则。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其英语基础不同,智力水平不同,优点与缺点也不尽相同。教师在设计英语作业时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具有层次化的英语作业,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即为层次化原则。
4.自主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设计英语作业时需要思考如何调动起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成为完成作业的主体。有趣的、贴近自身经历与生活的、自己可能解决的问题,更容易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因此教师在设计英语作业时,可以从上述几点入手来布置作业,确保学生的自主性得到调动。
(二)运用作业设计策略
1.作业设计个性化。作业设计个性化是确保作业设计合理性的重要策略。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分层教学法,对作业进行分层。在对作业分层前,教师需要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调查。例如,教师可以开展课堂小测验,通过小测验了解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可以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发言情况,总结不同学生的口语水平;还可以综合学生的过往英语成绩、英语作业表现来判断学生当前的英语基础。差异调查完成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将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好,B层次学生的英语基础一般,C层次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在划分学生层次时,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入手:一是学生掌握的英语词汇量,二是学生对句型的掌握程度,三是学生的口语能力,四是学生的写作能力。词汇量较多、对句型掌握到位、口语及写作能力较好的学生划分到A层次;词汇量一般、对句型较为熟悉、口语及写作能力一般的学生划分到B层次;词汇量较低、不熟悉重要句型、口语及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划分到C层次。层次划分完成后,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相应的作业目标。针对A层次学生,教师可以将英语作业目标设定为培养并锻炼学生的英语思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语与写作能力,引导学生展开课外拓展,进一步积累生词;针对B层次学生,教师可以将英语作业目标设定为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词汇的能力,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重点句型、词汇,使学生的口语及写作能力得到有效训练;针对C层次学生,教师则可将英语作业目标设定为巩固基础知识,掌握重点词汇、句型等。“双减”背景下,教师可以将作业选择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即教师布置出一类作业、二类作业、三类作业,一类作业最简单、基础,二类作业比一类作业稍难,三类作业最具有挑战性。A层次学生必须完成三类作业,在完成三类作业的基础上,A层次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是否要做二类作业进一步巩固基础;B层次学生必须完成二类作业,可以自由选择是否要向3类作业发起挑战;C层次学生则必须完成一类作业,之后可以自行选择是否要向2类作业发起挑战。当学生发现自己可以轻松完成某一类别的作业时,也可以向教师申请在以后做難度更高的作业。像这样,把作业选择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只需要完成一类作业,作业量会明显降低,作业难度也更加符合学生的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