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属性
  • 刊物名称:校园英语
  • 国内刊号:CN 13-1298/G4
  • 国际刊号:ISSN 1009-6426
  • 邮发代号: 18-116
  • 数据库收录:中国知网
  • 投稿邮箱:
      bianji@xiaoyuanyingyu.com
  • 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7301 点击:
      摘 要:跨文化理解是中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在目前的中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理解能力的培育存在三个层面的不足:文化知识涵盖不够全面、文化思维培养不够到位、文化行为实践不够充分。本文分析了跨文化理解能力培育中应用本地文化要素的必要性,并通过实际教学案例,从本地文化要素与教学主题相结合、本地文化要素在不同授课类型中的运用这两个维度加以论述,较为深入地阐述如何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应用本地文化要素,促进学生跨文化理解能力的培育。
      关键词:跨文化理解;文化知识;文化思维;文化行为;本地文化要素
      作者简介:缪凌云,杭州市电子信息职业学校。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指出,中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由职场语言沟通、思维差异感知、跨文化理解和自主学习四个方面构成。其中,跨文化理解是指“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通过学习中外优秀文化,拓宽国际视野,形成对外国文化的正确认识、对中华优秀文化的深刻认知及对中外企业文化的客观了解,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理解多元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文化传播”。《课标》指出跨文化理解的目标为“能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能了解中外文化及中外企业文化;能进行基本的跨文化交流;能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促进中华优秀文化传播”。
      笔者认为,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理解能力的培育包括文化知识的积累、文化思维的培养及文化行为的实践三个层面。本文基于当前中职英语教学在这三个层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本地文化要素应用于学生跨文化理解能力培育的途径。
      一、跨文化理解能力培育的三层面
      (一)文化知识的积累
      积累文化知识是培育中职学生跨文化理解能力的前提。文化知识应包括中、外文化知识和企业文化知识。不仅要关注优秀外国文化,还要关注中华传统文化,为理解多元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文化传播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文化思维的培养
      任何一门学科的能力,都要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获得发展,离开思维活动就无学科能力可言。在积累一定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化思维。这种思维活动包括观察、理解、探索、体验、对比、评价和评判等。对于文化现象,学生应具备挖掘其历史背景和社会根源的能力,从而形成正确的文化判断。值得一提的是,文化思维的培养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由近及远、从内而外进行思维进阶。
      (三)文化行为的实践
      跨文化理解能力的培育最终需要落实到跨文化交流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行为中去。实践文化行为是将文化知识和文化思维外化于行的过程。学生通过谈论、戏剧表演、演讲、写作、志愿者服务等真实的互动活动,将文化知识学习和英语语言学习相融合来实践文化行为,进行跨文化沟通和文化传播。
      二、当前中职英语教学存在的不足
      当前的中职英语教学在学生跨文化理解能力的培育上存在一些不足,具体表现如下:
      (一)文化知识的涵盖不够全面
      教材作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以及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媒介,其编写应该适应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于教材编写中的文化内容,《课标》明确要求:“在精选西方优秀文化素材的同时,有机融入中華优秀传统文化,保证反映中华优秀文化的素材占有一定比例。同时,教材的选材应具有典范性、时代性和职业性。”然而,目前中职英语教学使用的教材除了知识陈旧老套、不能很好地反映时代性外,其语篇所涵盖的文化知识以国外为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占比较小,不能很好地适应上述要求。由于教材的局限性,教师不能很好地获得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只关注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忽视了语言背后的文化知识。这些都导致当前的教学中文化知识的涵盖不够全面。
      (二)文化思维的培养不够到位
      文化知识的学习不能只停留于观察文化现象及对表层文化信息的获取,而要进一步思考文化现象背后的文化本源并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领悟思维方法,主动完成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在目前的中职英语教学中,不少教师设置的文化思维活动有限,且停留在文化知识的传授和文化现象的呈现上,或者只让学生做简单的知识搜集和检索,很少让学生通过观察、理解、探索、体验、对比、评价和评判等来分析文化背后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根源,缺乏文化思辨。学生文化思维的培养不够到位,很难真正去理解和感悟文化。
      (三)文化行为的实践不够充分
      目前,学生主要依靠教师和教材的输入来获取中外文化知识、了解中外文化现象,而跨文化理解能力的培育最终需要落到跨文化交流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行为中。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与外国文化有一定距离,导致他们较难有真实的体验过程。不过,学生对于本国文化,尤其是本地文化是相对熟悉的,易于开展谈论、戏剧表演、演讲、写作、志愿者服务等真实的互动活动,然而目前的教学却忽视了对本地文化要素的利用,学生很难充分实践文化行为。
      三、应用本地文化要素的必要性
      基于上述三大不足,笔者认为充分、合理挖掘本地文化,将本地文化要素应用于学生跨文化理解能力的培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我国各地区的本土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包罗万象。中职英语教学中增加本地文化要素的内容,能解决目前教材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语篇与材料不足等导致的文化知识涵盖不全面的问题。
      其次,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与外国文化存在一定的距离,而他们对于本国文化,尤其是本地文化非常熟悉。对于本地文化,学生能比较容易地做到观察、理解、探索,以此与外国文化进行对比,作出评价和评判,从而由近及远、从内而外进行思维进阶,解决目前教学中文化思维培养不够到位的问题。
      再次,由于学生对本国文化,尤其是本地文化非常熟悉,因此易开展谈论、戏剧表演、演讲、写作、志愿者服务等真实的互动活动,可以将文化知识学习和英语语言学习相融合来实践文化行为,进行跨文化沟通和文化传播,从而解决目前教学中文化行为实践不够充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