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7588 点击: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载体,英语是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其文化渗透现象十分明显。最早是由南京大学从丛教授在《光明日报》中提出:由于英语的普遍性推广,中国学生在使用目的语——英语进行与他人交流时,会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症”。换句话说,中国的英语教学存在过度重视目的语文化的介绍,对本土文化即中华民族文化重视不足,导致中国学生在与他人用英语交流时出现“中华文化失语”现象。为了建立民族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上都明确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主要结合目前高校英语教学现状,分析“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原因,再结合“课程思政”的理念,探索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既让学生掌握英语的语言知识,还让中国文化从“失语”走向自信。
  【关键词】课程思政;“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文化自信;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古依柳(1993.08-),女,汉族,广东人,上海立达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思政与英语教学。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的大背景下,各国之间的往来日益密切,英语作为全球性语言,许多国家都在推动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然而,语言的学习必然推动文化的渗入,从而导致英语教学更侧重于目的语的语言学习和文化介绍,忽视本土文化的介绍。为了适应全球化,英语学习必不可少,但是英语教学中应该在介绍英语语言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如何用英语讲好中国文化和故事,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课程思政”符合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需求,强调在每一门课程中除了完成知识和技能目标,还要融入“思政”元素,将我们的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目标、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可见,只有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政”理念,在英语语言学习过程中融入中华民族文化的元素,让学生们了解且欣赏本民族文化,鼓励他们用英语向他人介绍本民族文化,才能摆脱“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走向民族文化自信。
  二、當今高校英语教学现状
  从英语教材方面看,市面上很多英语教材内容大部分在介绍西方的文化,对于中国文化部分的介绍少之又少。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的乔文静老师在2018年通过测试卷和调查问卷就独立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中国文化的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数据表明,近65%的学生认为教材内容偶尔涉及中国文化内容,也就证明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对中国文化的内容的涉及是比较缺乏的(乔文静,2018)。中国的教育国情给到了教科书一定重要的地位,学生们视教科书为重要的学习工具之一,因此,高校英语教师在今后的教科书选择方面一定要慎重而全面。
  从教师教学方面看,乔文静老师在调查研究中发现,仅39%左右的学生认为老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会经常补充相关的中国文化知识(乔文静,2018)。一名合格的老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顺应中国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补充相关中国文化知识,鼓励学生欣赏本国文化,在未来与他人用英语交流时能够宣传中华优秀文化精神。
  从学生学习层面看,学生们过于看重考试,导致他们偏向语言语法词汇的学习,而忽视文化层面的学习。笔者所在学校每学期的期中考核后都会组织学生举办座谈会,对教师教学进行一定的反馈。在反馈中,发现很多学生都希望老师在教学中注重词汇与语法的讲解和阅读能力的提升,希望老师在课上以四六级考试的题型为主来锻炼学生的应试能力。几乎没有学生提到希望老师能够在语言基础教学的同时,培养其跨文化意识,多介绍目的语和中国文化。
  从语言测试方面看,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题型来看,其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基础能力,单一的笔试导致学生们更加偏向应试教育。以应试教育来评判一个老师的优秀与否,这样的情况在民办学院尤其严重。
  由上述可见,“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与高校英语教科书内容、教师英语教学中少有补充中国文化内容、学生过度看重应试技能和中国语言测试题型单调息息相关。
  三、“课程思政”理念下建立民族文化自信的举措
  1. 转变观念。首先,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转变自己的观念,英语的学习,不仅是语言基础能力的学习,还有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的学习;不要为了应付四六级等语言测试能力考试而忽视了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的学习,因为文化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次,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并不意味着放弃本民族文化,而是既要学习目的语国家的文化也要重视如何用目的语介绍本民族文化。拒绝“崇洋媚外”就要做到既看重西方文化介绍,还鼓励学生使用英语来欣赏且传播本民族文化。
  2. 学生为主,教师加以引导。高校英语教科书中中国文化的内容的缺失,是导致中国学生文化失语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融入“思政”元素或中华本土优秀文化内容。首先,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思政意识,加强自身中国优秀文化知识的储备,这样即使面对不同的教材内容也可以引入“思政”元素或本土文化。以外研社出版的《致用英语》系列综合英语教程第一册第三单元为例,单元主题为“Food”,text A的文章主要介绍西方饮食文化中的一些食物,如芝士、腌制的鲱鱼和薯片,还有饮料,如咖啡、洋酒和可乐,谈及这些食物和饮料如何刺激人的中枢神经而导致人们变得健谈。相对应地,笔者在导入部分向学生们展示了八张中国名菜的图片,学生们第一时间就能够说出其中文菜名,当问到如何用英文来向他人介绍其菜名、烹饪方式和原料时却鸦雀无声,可以看出学生们对中国饮食文化失语较明显。笔者将学生们分成八组,每一组负责一道菜,讨论通过网上搜寻资料找到这道菜的英文名字,属于哪一菜系,其菜系常用烹饪方式和口味特点。15分钟后,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来发言,结果令人十分满意。学生们不仅掌握了如何用英语向他人介绍我国的八大菜系,还掌握了如何用英语描述不同的烹饪方式;不仅学会如何用英语介绍不同菜系的特点和烹饪方式,还会用英语描述不同菜系的口味特点;不仅学习了中华优秀饮食文化,还学会如何将中文菜肴翻译成英文(还了解了西方国家在撰写菜单时的方式,这样才能在将中文菜单翻译成英文时不会造成误解)。笔者还鼓励学生们以后在上口语课时,主动向外籍教师介绍今天所学的中国八大菜系,这也是巩固所学知识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