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6679 点击:
  摘 要:语篇是英语阅读的重要素材,语篇分析是提升英语阅读水平的重要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宏观上把握语篇结构;从微观上运用语法手段、词汇衔接及逻辑联系语等,对语篇中各要素之间的衔接及连贯进行分析,有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本文用生动鲜活的教学案例详细阐释了如何将语篇分析应用于科普类阅读教学,以期为该类语篇教学提供参考模式。
  关键词:语篇分析;科普类语篇;阅读教学
  作者简介:颜小丽,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英语)。
  一、引言
  语篇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关键手段。一般来说,语篇是指由一系列连续性句子构成、形式上衔接、意义上连贯的语言整体。语篇分析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整体理解语篇的内容,分析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衔接方式、逻辑思维的连贯方式等,当然也要分析语言形式方面的内在联系。语篇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语篇是语言教学的重要载体。不同的语篇有不同的结构特点和语言特色,因此在进行语篇教学时教师要牢牢把握目标语篇的特征,有针对性地设计符合该特征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语篇的表层和深层含义,培养思维品质,形成学科素养。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包含内容丰富多样的语篇,其中科普类语篇也占有一席之地。科普类语篇普及科學知识,它常常要求语言通俗易懂、准确恰当;语篇结构清晰,使读者能够快速抓住文章脉络;主题充满趣味,激发读者对科学的探究兴趣,培养读者的科学素养。
  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5 Reading板块是一个关于大熊猫的科普类语篇,它介绍了大熊猫“希望”的生长过程、目前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从语篇结构、语言、主题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度思考、挖掘和解读。
  二、语篇分析在科普类语篇教学中的应用
  (一)厘清语篇结构,构建科普类语篇的脉络框架
  文本结构是串联语篇内容的“骨架”。教师可以通过寻找中心句、提炼中心思想等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语篇内部的层次结构,厘清语篇脉络,把握语篇的写作思路。
  在根据图片和栏目名称对语篇内容进行预测后,学生已经了解了这是一篇介绍大熊猫的文章。教师抛出问题“What did Xi Wang look like as it grew? ”,此时教师在黑板上呈现一根时间轴,依据第二、三段出现的时间节点1day、4 months、6 months、8 months和20 months,分别给出了大熊猫的图片及体重。学生很容易回答“She looked bigger and bigger, heavier and heavier.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掌握了Xi Wang在不同时期的外貌特征(looks)。接着,教师展示一张表格,要求学生填写 “What she could do in different periods?”,学生根据第二段和第三段,可以回答“She drank her mother's milk at the very beginning. She started to go outside at 4 months old. She began to eat bamboo at 6 months old. She learned to look after herself at 20 months old. ”,学生掌握了Xi Wang在不同时期的能力(abilities)。据此,教师提问“What are paragraph 2 &3 about? Can you use one word to conclude?”,学生回答“Growth.”。再接着,教师要求学生朗读第四段和第五段,并分别找出它们的主旨句。学生答“Sadly, giant pandas face serious problems in the wild. We should take action right away.”。据此,教师请学生概括大意,学生答“Problems and actions.”。接着,学生自主概括语篇结构如下“Para 1 Introduction;Paras 2-3 Growth (looks and abilities);Paras 4-5 Problems and actions;Para 6 Conclusion.”。在以上教学片段中,教师通过启发式提问,借助图片、时间轴等工具直观地引导学生梳理了篇章的各部分内容,使学生掌握了文本大意。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通过阅读中心词句分析、归纳出篇章结构,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篇章的写作脉络,为接下来更好地理解篇章的语言和主题思想做好了铺垫。
  因此在语篇教学中,教师心中要有大局观,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本。也就是说,当学生在谈及这个语篇时,他们首先想到的应是这个语篇的整体结构。只有把握了语篇的整体结构,学生才能在“骨架”上不断地增添语言、主题,整个语篇才会变得血肉丰满。当前在语篇教学中存在着这样的误区:教师不进行相关的结构分析,或者只对文本的结构简单地一笔带过;教师关注的更多的是语篇中出现的单词、短语、句式与语法。长此以往,学生也就失去了语篇结构意识,在阅读和写作中不能从宏观上把握语篇。其实只有基于整体架构语篇,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结构之下的这些词法。
  (二)品读语篇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基于语言来理解语篇表层意思;其次,要通过语言去建立语言与意义之间的联系;最后,要超越语言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设计对作者用词的品读与鉴赏活动,能够引导学生分析作者遣词造句的意图,提高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培养他们精确表达的能力。就当前的初中语篇教学而言,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比较薄弱。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开展的阅读活动比较少,没有足够的积累;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教师不重视语言鉴赏能力的培养。在平常的词汇教学中,教师进行得最多的就是单词的记忆、背诵与默写。当然教学中,教师也会开展一些词语辨析,但辨析的往往不是这个词语用得有多精妙,而是将几个易混淆的词语放在一起让学生辨析具体的含义,比如将put away、put on、put up等放在一起以让学生辨别。这样浅显的纯意义辨析对于学生精确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的培养用处不大。其实教师可让学生进行词语鉴赏,让他们发现语言的美,发现语篇中隐藏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