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 字数:8256 点击:
  摘 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倡导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并提到英语课程内容是发展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基础,包含六个要素: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教师要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贯彻落实新课标中提出的活动观,具体怎么落实?本文将探究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通过教学课例分析贯彻落实,将理论付诸实践。
  关键词:六要素;核心素养;英语学习活动观
  作者簡介:蔡球,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
  一、对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解读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指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这一过程既是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整合发展的过程,也是文化意识不断增强、思维品质不断提升、学习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新课标提倡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是六要素整合的,也是符合布卢姆的认知六层次理论的。接下来,笔者将从这三方面来解读高中英语教学的英语学习活动观。
  (一)英语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英语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英语教师作为学生英语素养和能力发展的引路人,在课堂上所进行的所有活动都应该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为目标。
  (二)六要素
  英语课程内容是发展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基础,包含六个要素: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课程内容的六要素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具体而言,所有的语言学习活动都应该在一定的主题语境下进行,即学生围绕某一具体的主题语境,基于不同类型的语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语言技能获取、梳理、整合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深化对语言知识的理解,重视对语篇的赏析,比较和探究文化内涵,汲取文化精华;同时,尝试创造性地运用所学语言表达个人意图、观点和态度,并通过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提高理解和表达效果,由此构成六要素整合、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
  (三)布卢姆的认知六层次理论
  布鲁姆的认知六层次理论指出:人的认知领域思维目标分为六个层次,从低到高分别是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安德森等认为,前两个属于低阶思维,后四个是高阶思维层次。低阶思维只需要对知识简单记忆、模仿,而高阶思维则是在深度理解基础上的迁移应用,包括分析综合和评价创造。
  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应该减少一些重复记忆性的低阶思维活动,增加一些评价和分析创新的活动。高阶思维问题不仅可以使语言基础较弱的学生产出语言,还可以使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
  二、在阅读教学中落实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教学案例分析
  (一)课例背景
  本课例选自广东省教育学会举办的广东省高中英语教学录像课例评选活动,授课时长为40分钟。本课例在此次活动中获得广东省二等奖,并获得最佳说课奖。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教学内容为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八Unit 2“Cloning: where is it leading us?”,本课的主题语境是人与社会——科技发展与信息技术创新、科学精神、信息安全。语篇类型是说明文。本节课的课型是阅读课第二课时之读后活动课。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克隆”。内容具体涉及“什么是克隆”“克隆羊多莉是如何产生的”“克隆的利弊”等。通过上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克隆的概念、程序以及利弊等。在本课时中,教师会带着学生对上节课学到的内容进行复习,并对文章进行进一步的深入解读。针对本课的内容和主题,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了“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小组竞赛,抢答等方法对帮助学生做好语言准备,最后通过合作创作的方式设计出自己的克隆产品,并运用课堂所学的语言和文本知识进行展示。
  2.学生分析。授课对象为中山市一所重点高中高二年级某班的学生。本班学生成绩水平中等,学生较为单纯,学习热情高,具有一定的表现欲。多数学生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词汇知识,能听懂基本的课堂用语,能用一些词汇、句型造句,但却不能通顺表达。学生接触过说明文,对说明文的文本特征有一定的了解。整体来看,该班学生能用英语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简单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运用英语连贯地描述事物、阐述优缺点和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能力相对较弱。
  3.教学目标。本课的终极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设计出自己的克隆产品并利用本课中学到的单词、短语、句型和文本结构展示自己的作品。下面将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四个方面将总目标细化。
  (1)语言知识目标。学生在学习了本单元的重点词汇的基础上多积累与克隆相关的词块,如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if I had a chance to do、take care of、the reasons can be stated as follows、on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make an exact copy of another animal or plant、have an impact on、the advantages outweigh the disadvantages等,学习在语篇中恰当地理解和使用虚拟语气表达愿望。
  (2)文化知识目标。通过探索、比较和思考,让学生对克隆这个话题进一步熟悉,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克隆技术应用于造福人类。
  (3)语言技能目标。观察课堂上呈现的图表中的信息,提取关键词并将其联系在一起,口头复述出来。看、读、说、写结合,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利用图像,以口头和书面的形式创造新语篇,将自己的克隆产品展示出来。
  (4)学习策略目标。
  元认知策略:学会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和归纳。
  认知策略:利用思维导图和关键词来收集整理信息,并把整理到的信息以口头形式表达出来。
  情感策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5)教学活动设计(见表1)。
  参考文献:
  [1]洛林.W.安德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完整版):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M].蒋小平,罗晶晶,张琴美,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2]樊洁,王福龙.基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阅读课教学:以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3 Section B Reading板块为例[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4):56-62.
  [3]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