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 字数:7394 点击:
  摘 要:本文以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为理据,结合对当前职前英语教师实践教学所存在问题的分析,基于“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认证理念,从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保障体系、管理与评价等维度阐述职前英语教师实践教学体系的重构策略,旨在為深化职前英语教师课程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师范类专业认证;实践教学;职前英语教师
  作者简介:丁磊,长春师范大学。
  2017年10月,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师范类专业认证随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师范类专业认证紧扣服务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着眼于全面提高师范类人才的培养质量,引发了相关人士对于职前教师培养机制改革以及课程体系重构的深度思考和讨论。
  结合英语教师培养的现状来看,师范院校虽为中小学培养了大量的英语教师,但英语教师的数量和质量还未能与我国英语教育发展相适应,英语教师的职前培养不能满足基础教育的实际需要。为此,如何通过课程建设提升职前英语教师综合素养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实践教学是帮助学生深化对专业知识认识,形成专业实践能力,养成专业态度和情感的关键环节。作为职前英语师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管理与评价等已不能满足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对于职前英语教师“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的要求。本研究以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标准为理论框架重新建构职前英语教师实践教学体系,这有助于为重构职前英语教师实践教学体系提供新的理论视角,进而发挥课程建设在培养职前英语教师中的优势作用。
  一、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重构职前英语教师实践教学体系的理论依据
  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专门性教育评估认证机构依照认证标准对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状况实施的一种外部评价过程。师范类专业认证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基本理念,它是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行动指针。
  “学生中心”强调从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向以“学”为中心的新模式转变,以师范生学习和发展为中心配置教学资源和设置教学活动。
  “产出导向”强调立足社会需要和师范生的全面发展,以师范生发展为导向,反向设置课程体系与教学活动,配置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
  “持续改进”强调聚焦师范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即毕业要求,对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活动进行跟踪与评价,形成“评价-反馈-改进”的闭环,推动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二、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职前英语教师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对标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标准的8个一级指标和若干二级指标,当前职前英语教师实践教学在目标、内容、保障、管理与评价等多个维度存在如下问题:
  (一)职前英语教师实践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对毕业要求支撑不明显
  根据认证标准的要求,教育见习、实习、研习和其他教育实践活动的目标与毕业要求的相关指标点具有明确的对应关系,形成对毕业要求的有效支撑。毕业要求涵盖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和学会发展4个维度,对应师德规范、教育情怀、学科素养、教学能力、班级指导、综合育人、学会反思和沟通合作8个二级指标。
  毕业要求的达成应是一个积累知识、提升能力、形成信念、养成师德的过程。现有职前英语教师实践教学体系中,师范生教学实践、职业技能训练、教育实习、毕业综合训练等实践教学项目的具体目标多偏重英语语言教学能力和英语核心素养,而忽视了对职前英语教师师德情怀、班级指导、反思与沟通等能力的养成。在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但未能够全面、清晰地表达参与实践教学后职前英语教师的知识获得和能力发展预期,教学目标无法对毕业要求形成明显的支撑。
  (二)职前英语教师实践教学内容缺乏系统融合,课程达成度较低
  认证标准要求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相互贯通,师德体验、班级实践、班级管理实践和教研实践集于一体,能够与课堂教学、理论学习等其他教育环节有机结合。
  在当前职前英语教师实践教学体系中,教育实习往往居于主体地位,教育见习和研习的内容或缺失或不足,英语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训、实践类内容缺少贯通,教育教学理论、教师职业技能和教学实践能力之间的互相融合与支撑不足。此外,在职前英语教师的教育见习和研习过程中,对职前英语教师的师德情怀养成、班级管理与指导等重视不够,职前英语教师鲜有机会获得师德体验,也很少将英语教育教学一线专家和教师的优质课程资源,以及班主任工作成果融入教育见习和研习的课程内容,导致职前英语教师的实践智慧明显不足,制约了职前英语教师实践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实践基地和师资呈现短板,职前英语教师实践教学保障不足
  认证标准要求教育实践基地相对稳定,能够提供合适的教育实践环境和实习指导,满足师范生教育实践需求。由于长久的积淀,高校建有一定数量的教育实践基地,但是对教育实践基地的遴选和管理并没有建立起规范的机制,教育实践基地的代表性、稳定性以及与教育实践基地合作开展实践教学的力度都还远远不够。同时,受限于交通和经费问题,高校在英语基础教育最为发达的一线城市的教育实践基地往往还没有形成规模,限制了职前英语教师接触前沿基础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认证标准对于导师队伍的要求是“有遴选、培训、评价和支持教育实践指导教师的制度与措施。‘双导师’数量足够,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熟悉中学教育实践”。由于缺少长效的指导教师遴选、评价、培训和激励机制,或因教学任务较重,教育实践指导教师参加相关培训及专家指导的积极性普遍不高,高校对“双导师”开展的相关培训及专家指导难以得到有效落实。
  此外,实践教学的“双导师”在指导职前英语教师的过程中,均存在各自的困境。校内指导教师大都是理论研究者,自身缺乏中小学一线教学实践经历,因此,校内指导教师对职前英语教师的指导往往实践性不足;从校外指导教师角度来看,由于英语学科的特点,中小学英语教师较少担任班主任,因而,校外指导教师虽具有深厚的英语教学实践经验,但班主任工作方面的经验则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