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属性
bianji@xiaoyuanyingyu.com
作者:校园英语 字数:7246 点击:
摘 要:对于英语专业学生来说,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其应必备的一项技能。当前跨文化交际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因此,重视对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阐述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义,分析了文化与语言之间的关系,并以跨文化课程为例,指出培养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具体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能力;课程;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黄华丽(1980-),女,湖南衡阳人,湖南交通工程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文学;罗湘衡(1986-),女,湖南衡阳人,湖南交通工程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商务英语、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多元文化充斥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势在必行。培养英语专业人才的过程中,教师不应将教学工作局限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技能,而是要关注学生英语语言运用的准确性,使其灵活处理文化差异,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应在熟悉《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跨文化课程这一教育路径,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的探索,力求采用高效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的提升。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在跨文化交往中进行有效交际所应具备的跨文化知识、技能(解释和联系、发现和互动)、态度和文化批判意识。这些知识和技能是在学习母语后本身就拥有的一种能力,也是需要后续经过学习而提升的一种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需要借助《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对学生进行评测。借助语用能力自评量表,对某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社交场合用语不能很好驾驭、正式场合用语欠妥、跨文化交际能力明显偏弱的现象。究其原因,母语文化、母语环境为主要因素,容易导致学生难以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甚至出现冲突。
高校英语专业作为培养优秀英语人才的重要阵地,相关教师应意识到跨文化课程在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能力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深刻了解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重要性。授课教师开展日常教学时,要注意对文化背景、文化发展趋势等内容的输出,加强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以此促进学生实现与来自不同国家、文化背景的人士进行友好交流和交往。
二、文化与语言之间的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需要依靠文化的发展而发展,文化的延续也需要语言的助力,因此,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文化之所以能够得到传播、传承和延续,主要借助于语言的储存与传播功能。导致文化差异的原因有很多,但文化差异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语言表达、语言形式的不同,也就是说,文化能够限制语言的使用。因此,通常情况下,语言需要在相对应的文化背景下运用。不同民族因地理位置、宗教信仰等会形成特定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人们在本民族文化氛围中学习语言,也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理解本民族文化背景。
语言能力分为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它们都包含一定文化性质。在开展英语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首先需要重视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培养,引导学生掌握与人交流的关键,梳理出跨文化交际的规则与技巧,让学生懂得在正确的语言环境中灵活、准确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掌握语言学习的本质和内涵,保障学生深刻了解文化与语言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主要涉及两大方面,即一般的交流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前者强调学生的交流、表达、叙述等能力,后者则指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下使用恰当的语言表达,以此保障信息传递的准确性。语言是文化、信息的重要载体,也是人们交流、表达的工具,所以,语言教学与文化有着紧密联系。换句话说,想要保障语言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需要明确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再结合社会发展、国家发展、个人成长的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更强、专业性更强的教学。
三、借助课程教学培养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
高校课堂教学是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阵地,现结合某高校跨文化课程实施及教学设计开展情况,对培养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进行分析。
(一)提升授课教师的语言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首先授课教师要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样教师才能基于自己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理解和对英语文化的了解,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以此促进教学质量与效果的提升。教师需要对汉语文化与英语文化之间的差异进行深度了解和分析,这样才能在授课环节以两种语言的讲解者身份,为学生讲解相关知识和文化内容,教导学生如何正确、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英语专业的教师应明确自己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保持对不同文化的敏感性,增强自身的综合能力与专业素养,熟悉授课内容涉及的文化差异。与此同时,跨文化课程教学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英语语言使用的准确性,还需重视语言运用的适当性、恰当性。
授课教师要具备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自身应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做到博览群书,对英语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分析英语文化与汉语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具体原因,通过自身努力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高校要重视培养英语专业授课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举办专题讲座、座谈等,亦可聘请外教或留学归国的资深专家与英语专业授课教师加强沟通和交流,加强英语专业授课教师对英语文化和英语社会环境的了解,增强英语专业授课教师对英语语言和文化的感知。英语专业的系部负责人要对跨文化方面的前沿理论知识和发展动向有比较清晰的把握,在有目的性地加强学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积极参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大赛。
(二)保障英语专业授课教师明确教学目标
关键词: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能力;课程;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黄华丽(1980-),女,湖南衡阳人,湖南交通工程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文学;罗湘衡(1986-),女,湖南衡阳人,湖南交通工程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商务英语、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多元文化充斥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势在必行。培养英语专业人才的过程中,教师不应将教学工作局限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技能,而是要关注学生英语语言运用的准确性,使其灵活处理文化差异,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应在熟悉《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跨文化课程这一教育路径,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的探索,力求采用高效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的提升。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在跨文化交往中进行有效交际所应具备的跨文化知识、技能(解释和联系、发现和互动)、态度和文化批判意识。这些知识和技能是在学习母语后本身就拥有的一种能力,也是需要后续经过学习而提升的一种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需要借助《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对学生进行评测。借助语用能力自评量表,对某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社交场合用语不能很好驾驭、正式场合用语欠妥、跨文化交际能力明显偏弱的现象。究其原因,母语文化、母语环境为主要因素,容易导致学生难以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甚至出现冲突。
高校英语专业作为培养优秀英语人才的重要阵地,相关教师应意识到跨文化课程在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能力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深刻了解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重要性。授课教师开展日常教学时,要注意对文化背景、文化发展趋势等内容的输出,加强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以此促进学生实现与来自不同国家、文化背景的人士进行友好交流和交往。
二、文化与语言之间的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需要依靠文化的发展而发展,文化的延续也需要语言的助力,因此,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文化之所以能够得到传播、传承和延续,主要借助于语言的储存与传播功能。导致文化差异的原因有很多,但文化差异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语言表达、语言形式的不同,也就是说,文化能够限制语言的使用。因此,通常情况下,语言需要在相对应的文化背景下运用。不同民族因地理位置、宗教信仰等会形成特定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人们在本民族文化氛围中学习语言,也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理解本民族文化背景。
语言能力分为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它们都包含一定文化性质。在开展英语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首先需要重视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培养,引导学生掌握与人交流的关键,梳理出跨文化交际的规则与技巧,让学生懂得在正确的语言环境中灵活、准确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掌握语言学习的本质和内涵,保障学生深刻了解文化与语言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主要涉及两大方面,即一般的交流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前者强调学生的交流、表达、叙述等能力,后者则指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下使用恰当的语言表达,以此保障信息传递的准确性。语言是文化、信息的重要载体,也是人们交流、表达的工具,所以,语言教学与文化有着紧密联系。换句话说,想要保障语言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需要明确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再结合社会发展、国家发展、个人成长的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更强、专业性更强的教学。
三、借助课程教学培养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
高校课堂教学是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阵地,现结合某高校跨文化课程实施及教学设计开展情况,对培养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进行分析。
(一)提升授课教师的语言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首先授课教师要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样教师才能基于自己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理解和对英语文化的了解,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以此促进教学质量与效果的提升。教师需要对汉语文化与英语文化之间的差异进行深度了解和分析,这样才能在授课环节以两种语言的讲解者身份,为学生讲解相关知识和文化内容,教导学生如何正确、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英语专业的教师应明确自己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保持对不同文化的敏感性,增强自身的综合能力与专业素养,熟悉授课内容涉及的文化差异。与此同时,跨文化课程教学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英语语言使用的准确性,还需重视语言运用的适当性、恰当性。
授课教师要具备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自身应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做到博览群书,对英语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分析英语文化与汉语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具体原因,通过自身努力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高校要重视培养英语专业授课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举办专题讲座、座谈等,亦可聘请外教或留学归国的资深专家与英语专业授课教师加强沟通和交流,加强英语专业授课教师对英语文化和英语社会环境的了解,增强英语专业授课教师对英语语言和文化的感知。英语专业的系部负责人要对跨文化方面的前沿理论知识和发展动向有比较清晰的把握,在有目的性地加强学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积极参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大赛。
(二)保障英语专业授课教师明确教学目标
相关推荐
[李文丽] 工程造价专业“基于工程实例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张学武] 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许珊]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翻转课堂接受度的调查研究
[孙雯] 运用启发式教学提高中职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史高嫣] 高校大学生法律信仰问题研究
[贾艳梅 曹文霞 康] 高职电子信息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探究
[杨少坤] 浅谈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傅碧芳] 网络和多媒体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利用
[张丹 李川] 在“中国梦”视域统领下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思考
[李娜] 如何激发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孙海涛 刘立伟]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科学构建
[陈莉、] 试论法治理念下的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
[钱玉东]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模式研究
[王秀红等] 信息时代大学生阅读倾向及高校图书馆对策研究
[杜卫卫] 完全学分制下大学英语特色课程的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