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 字数:8959 点击:
  摘 要:情境认知理论主张理论和实践并行,在全面落实教学改革背景下,这一教学理论在教学活动中得以广泛应用。本文在介绍情境认知理论的内容和特点基础上,明确在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引入情境认知理论的优势和作用。通过积极探索这一理论的应用路径,明确高校英语翻译教学改革的方向,旨在促进高校英语翻译教学高质量开展,为培养翻译人才提供优质服务。
  关键词:情境认知理论;英语翻译;教学情境
  作者简介:蔡长海(1979.05-),男,河南人,内蒙古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第一高级中学,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翻译;斯琴(1980.09-),内蒙古锡盟人,内蒙古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与英语教学。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用人单位对英语翻译人才的要求不断提升。传统英语翻译教学模式过于依赖教材和课堂教学,造成教学模式难以实现创新突破。情境认知理论的引入丰富了英语翻译教学理念,改变了以往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的形态,通过情境的创设,使理论联系实际。同时结合学生具体的学习需求创设相应的情境,为学生主动思考、获取知识、学习体验提供机会,在情境中帮助学生强化语言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技能的提升。这一教学理论可促进英语翻译教学质量的优化与提升。
  一、情境认知理论概述
  情境认知理论起源于西方教育界,是融合建构主义和行为心理学的一种创新型教学理论。它强调知识的获取与实践活动不可分割,实践活动不是教学的手段,而是学生参与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因此,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实际,重视学习活动情境的设计和创建,发挥教学情境交互性、带动性、模拟性的优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这一教学理论与英语翻译教学的互动性要求相适应,在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可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在情境中得到强化,形成更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推动英语翻译教学质量的提升。
  情境认知理论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表现出的特点,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是理论联系实际。情境认知理论认为,教学本身就是一项实践活动,脱离实际的空想难以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积累经验才能完成知识的有效应用。只有在实践中通过互动实现互相协作,学生才能获取新的知识,从而实现自身知识量的持续增长。二是主动参与。情境认知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学习者通过主动参与,完成知识构建的过程。学习是学生在情境中“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只有学生主动地思考、操作、总结,才能更高效地获取知识,在学习活动中实现自我提升和成长。
  二、情境认知理论在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应用的价值
  (一)更新教学理论,丰富教学手段
  目前,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侧重于翻译技巧的训练,更多地利用习题和专项练习来锻炼学生的翻译能力。这种相对固定的教学手段,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被动地刻板地接受知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课堂参与度难于提升。另外,学校对英语翻译实践教学投入不足,教学设备落后,实训基地、实践教学资源建设滞后,造成学生参与教学实践的机会过少,所获得的英语知识实用性较低,难以达成跨文化交际的要求。而情境认知理论应用后,教师围绕教学内容创设语言情境,并利用信息技术搭建全新的学习平台,可扩展学生参与实践的渠道,在交际活动中与他人进行模拟演练,更加积极地利用知识完成互动,促进自身知识体系的构建。借助这一教学理论,教师可更新对英语翻译教学的认知,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教学情境,并灵活地选择和改变教学方法,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并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了解学生的知识获取程度以及存在的不足。通过情境创设,落实技能专项训练,使学生不再被动地的学习,而是发挥自身的主动性,更为积极地创造,从中获取更多具有实用性的英语翻译知识。
  (二)调动学生积极性,利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情境认知理论引入后,与实际教学需求相适应,逐渐形成认知学徒制、交互式、案例教学等教学策略。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实现全新教学策略和教学技术的融合,进一步丰富情境认知理论,以及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方法。对于高校英语翻译教学而言,情境认知理论更加重视教学互动和参与,利用教学情境改变翻译教学中以原文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更重视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学生在翻译过程中的表现。在具体的教学中,围绕译文要求,引导学生利用更为灵活的翻译技巧,对原文内容进行自主重组和再造,使译文更为贴合原文的表达方式,学生翻译流程更为顺利,学生在翻译学习中的主动性得到提升。
  教学情境中学生的表现,还可作为教学评价和考核的依据,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翻译技能方面存在的薄弱之处,并采用积极互动的方式进行优化。学生与教师互动的过程,以及对学习过程的总结,是对情境认知理论的深度理解,学生明确互动参与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能够在知识的获取中逐步改变以往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在教师的带动下改变以往被动学习的状态,主动参与教学实践,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完成知识的具体应用,实现翻译技巧和学习能力的协同提升。
  三、情境认知理论应用于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的对策研究
  (一)積极引入多元化翻译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
  积极引入多元化翻译教学手段,对于转变传统灌输式、填鸭式、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英语翻译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落实情境认知理论等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应当以落实情境认知理论为目的,紧密结合英语翻译教学内容、目标和计划,综合选取几种备受当代学生欢迎和喜爱的教学模式,以体现“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以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和有效性。
  一方面,基于情境认知理论,结合英语翻译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将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翻译一篇外交发言稿为例,教师应提前分析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围绕重点与难点提前设计好问题,并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利用录像、同声传译、图片等工具创设外交情境。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在情境中结合时间、人员身份、人物关系、场景内人们各自的手势与面部表情等具体信息,参照这些信息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这些可视化翻译资料,有助于学生衡量自己的翻译是否恰当,是否存在中西方文化差异问题。翻译结束后,每组推选一名学生宣读本组的翻译稿,与其他小组进行相互评判,指出其中的问题与不足之处。最后再由教师作总结性评价和示范性翻译,为学生传授翻译技巧和方法。这种方式能够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引导学生在讨论与实践中将自己以往所学到的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相结合,从而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另一方面,应采取分层教学法,根据班级学生的个性特点、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知识储备以及学习态度等,将学生科学划分为A、B、C三个层次。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与之相适应的翻译任务,如创新型任务、探索型任务、基础巩固型任务等。任务难度应注重由浅入深,避免跳跃式讲课,并在布置作业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难度适中、有针对性的题目,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通过定期测试了解学生是否有所进步,根据测试结果调整学生的层次划分,能够有效提升翻译教学的针对性,保证每名学生的翻译技能都能获得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