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anji@xiaoyuanyingyu.com
如何解决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之间存在的知行分离现象,是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随机抽取200名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大一、大二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编的道德认知问卷和杭州师范大学编制的道德行为问卷,主要考察高职大学生道德认知、道德行为的状况,探索高职大学生道德知行不一致的现象,为高职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教育提供现实依据,并在此基础上为大学生的德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 研究意义
2004年8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因此,通过对于这一问题的实证研究,可以为解决大学生道德知行不一提供一些思路和路径,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目前,很多调查研究发现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不一致,大学生自身具有良好的道德认知和道德素质,但缺乏自觉性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出现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不同步的现象。
2 研究现状
道德(morality)指为某一社会的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一套行为准则,是依靠舆论力量和内心驱使来支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一种社会现象。而品德是指个体根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特征或倾向,它是一种个体现象,是一个人的道德意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与道德行为的统一体。
国内关于道德认知的相关实证研究。尹寒(2009)通过道德认知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整体状况不是很良好,而且存在着很多有影响的因素。孙琴琴(2009)采用科尔伯格设计的道德两难选择情景的方法,以故事的方式探索护生的道德认知状况,研究结果发现不同层次护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存在差异。李炜(2012)采用德国心理学家Lind编制的《道德判断测验》(Moral Judgment Test,简称MJT)的中文版本,研究结果发现在校硕士研究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在年级上呈现出逐渐提高的趋势,且在道德判断的认知和情感上与本科生表现出类似性。部分学者对大学生的道德素质状况进行了理论研究和改善大学生的道德状况的对策研究。对道德行为的研究大多都集中在影响因素。张娟(2007)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大学生道德行知不一的基本理论、现状及原因对策的分析。闫春娥(2008)理论分析当代大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分离现象的分析。张洁(2009)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价值观对幼师生道德行为的影响,通过自编的道德行为问卷调查发现,道德行为良好的人数较多,较差的较少,父母教养方式、价值观与幼师生道德行为之间有密切关系。许丽莎(2011)通过自编的道德行为研究道德同一性和敏感性对道德行为的影响研究,研究发现大学生道德行为表现总体较好,具体方面发展不平衡,年级因素可以有效预测大学生的道德行为,且随着年级的增高,道德行为的发展呈现上升趋势。
3 大学生道德行为和道德认知的调查
1 大学生道德行为调查
(1) 研究方法
1.1被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以班级为单位,随机选取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选取200名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作为被试,当场回收问卷,在分析前将规则性作答问卷剔除,得到有效问卷186效率为93.2%。
1.2 研究工具
采用杭州师范大学编制的《道德行为问卷》,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都较好,符合心理测量学标准。该量表采用6点评定法,0代表完全不符合,5代表完全符合,2、3、4分别表示其间的不同程度"道德行为问卷分为七个维度:利他、学习、公德、孝顺、尊重、爱国、爱心,共37题(各因子所包含的项目详见表3.1),能够解释的方差变异量为51.53%,其中反向题包括15,对这15项目得分进行反向处理之后,所有项目得分越高表示被试的道德行为越多。问卷总体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达到了0.872,分半信度为0.847。该问卷在总体上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内部一致性,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1.3 结果与分析
1.3.1 道德行为及各维度的描述
从表3.4可以看出,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总体道德行为及利他、公德、孝顺、尊重、爱国、爱心六个维度上的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 进一步做多重比较分析得到,在道德行为的总分及利他、公德、尊重、爱国四个维度上,一年级的得分显著低于二年级,在孝顺维度上,一年级虽然低于二年级,但并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在爱心维度上, 一年级虽然高于二年级,但并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在学习维度上,一年级的得分则高于二年级,但是均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
2 大学生道德认知现状分析
(1)您的生活目标是:
选择“实现自己价值”的大学生最多,占 66.48%,选择“被周围人肯定”大学生人数占 8.59%。说明当代大学生注重个人的完善和发展,渴望成功和获得承认。值得注意的是选择“以赚钱为目的”和“衣食无忧”选项的大学生也占据一定比例,分别是 13.97%和 9.55%,这显示出在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过程中,西方道德观念对我国大学生造成了不良影响,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逐渐滋生。
(2)您觉得较高的道德水平表现在那些方面?
“热爱祖国”,“为人民服务”,“关心他人”,“孝敬父母”属于道德认知水平高的范畴,选择这三项的大学生都比较多,其中选“孝敬父母”的最多,这些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赞同。
(3)当您从事某些不道德行为时,是否认识到它是违反道德的?
有 19.17%的大学生选择了“无意识”,这说明有一些大学生在从事不道德行为时,根本没意识到该行为关乎道德,从这点上看,我们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道德观教育,帮助他们分辨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
4 讨论
1大学生道德行为总体情况分析
(1)道德行为表现总体较好,具体方面发展不平衡
当前大学生道德行为总体水平较高,尤其是在爱国和利他等方面,一些表现不佳的方面除了是由于心理上的成熟度不高、自制力不够之外,也是源于大学生对道德行为的觉察不够,敏锐性欠佳,即道德敏感性的发展水平不高。但是道德行为的具体方面的发展并不平衡。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大学生在爱国主义道德行为方面的表现最好,其次是利他、尊重,再次是公德、孝顺,最后是学习和爱心。
(2) 道德行为在人口统计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人口统计变量与道德行为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道德心理学研究者所关注的问题。在本研究中,主要考察、分析了年级对道德行为的影响作用。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总体道德行为及利他、公德、孝顺、尊重、爱国、爱心六个维度上的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学习维度上,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之间差异不显著。
2大学生道德认知现状分析
研究表明,在当前社会环境和形势的影响下,大学生的道德认知现状趋向多元化。由甘于奉献向追求物质利益转变,由强调集体利益向关注自身全面发展转变,在思想和行动上也越发务实。他们过于关注自我的发展与完善,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对社会、国家和人民的奉献。需要对他们加以正确的引导,使之在个人与集体、索取与奉献之间找到平衡点。
5 解决高职大学生道德知行不一的对策探讨
大学生随着主体意识的增强,社会化进程的开始,他们是很需要学习怎样做人的,需要学会如何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不少学生就是由于这方面知识的缺乏而陷入了精神苦恼,甚至造成了心理障碍。反观我们的道德教育内容,如前所述,回避了一些大学生容易产生困惑的问题,忽视了学生的道德需求。
1 改革高校德育内容
德育具有时代性。德育内容是德育体系的核心, 是德育目标的具体化, 只有体现时代精神、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需要的德育内容才能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高校德育内容必须面对现实, 坚持战略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系统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现实性与超越性相结合、民族性与全球性相结合、主体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 着力改革创新, 始终紧扣理想信念教育核心, 对大学生进行深入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2 加强大学生日常管理,促使大学生道德行为的养成
对高校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培养既要着眼长远,又要立足现实,从生活细微处入手,从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入手。虽然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但外因同样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尤其是当代大学生年轻气盛容易冲动﹑易从众,,因此对于高等学校来说,应该加强日常管理,通过规章﹑纪律等对大学生的行为进行调节和约束,使大学生道德实践的有效性得到保证,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对大学生的管理来说,高校主要通过是通过一系列的规章﹑纪律来完成的。
相关推荐
[史高嫣] 高校大学生法律信仰问题研究
[贾艳梅 曹文霞 康] 高职电子信息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探究
[杨少坤] 浅谈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孙海涛 刘立伟]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科学构建
[陈莉、] 试论法治理念下的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
[王秀红等] 信息时代大学生阅读倾向及高校图书馆对策研究
[景明明] 浅谈当代大学生体育教育中开展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袁嘉良] 论大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培养
[周鑫蓉]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户外教学”模式探讨
[周辉] 基于学生工作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对比调查
[徐小菊] 浅谈高职院校大学生预备党员的再教育
[王留志 凡萌] 浅谈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意识现状及对策
[韩淑英] 河北省新建地方院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黑新宾 曾玉华] 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现状调查及分析
[李玉华] 专业对接产业背景下武陵山区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