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 字数:8123 点击:
  摘要:素质教育改革推进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强调高效性、针对性与适切性,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与深度学习能力,发挥语文学科在素质教育落实过程中的示范作用。而这需要语文教师分析学生的基本学习特征,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特点,巧妙地将大单元教学引入教学实践活动,从而使语文教学目标有效达成。故文章基于大单元教学探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的突破点,重构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打破传统教学思维的局限,形成系统、完整的语文教学体系,使语文教学效果稳步提升。
  关键词:大单元视域;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学习任务;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3)40-0058-04
  一、 引言
  以单篇文本为要的讲解教学是传统教学模式的常见形式。任何教学活动设计都围绕单篇文本展开,致使文本与文本之间相互割裂,不少学生对文本逻辑及其表达内涵的理解受到限制。大单元教学框架建构,则将单元人文主题、语文要素以及育人导向统整在一起,教学活动组织围绕多篇文本展开,既使阅读、习作、练习、探究、反思等全方位融合,又提高了语文教与学之间的连贯性与时效性,进一步建立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为学生主观学习能动性培养提供保障。
  二、 大单元教学的概述
  “大单元教学”顾名思义,以单元为单位,整合单元内各种概念、任务及教学内容,生成单元教学方案并将其实践应用的教学方式。情境性、完整性与整体性是大单元教学的主要特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大单元教学法,既需要依托单元导语,向学生揭示核心主题,又需要引导学生梳理单元问题,找到单元文本相通点,系统化解决具体问题,推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使学生快速掌握单元知识。为此,现阶段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积极正视大单元教学的必要性与作用,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 初中语文课程大单元教学的作用
  (一)从零散到统筹
  以往的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常会出现一些封闭、沉闷、混乱的课堂现象。如以单篇文本教学为着眼点,知识点呈现缺乏关联性,以碎片化形式存在,与学生的真实学习生活场景联系不大,导致学生无法建立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难以将所学内容学以致用。若教师再欠缺将单元知识整体把控的意识,语文课堂相互割裂。学生在此模式下学习语文知识易于陷入“浮”且“空”窘境,学一课忘一课,学习过程浅表化。而现阶段,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部分语文教师逐步轉变教学观念,意识到大单元教学的优势与必要性,借助大单元教学加深学生知识学习印象,调动学生的主观学习意愿,以突破传统教学思维束缚,使语文课程教学从“零散”走向“统整”,学生在学习体验过程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化被动为主动,自主学习策略相应形成。
  (二)从单一到多元
  大单元教学融入初中语文课堂需要从原本的“单一”转为“多元”。因传统教学模式下,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对新兴教学手段的应用也相对生硬,很难让语文知识内容深入生心,带给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与感官触动。在现阶段,借助大单元教学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则可以立足多元化视角,让学生对单元内所有学习内容进行横纵双向的对比、分析、梳理,潜移默化地掌握单元整体内容,发展自身创新思维、探究能力与审美素养等。甚至,参与更加完善的初中语文教学体系科学构建,将单元内各种语文要素链接并整合,找到知识与生活的连接点,为学科核心素养提高打下基础,进而使自身学习技能与学习思路更加丰富和清晰。
  (三)从低效到高效
  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应用大单元教学法,可以使教学质量从低效变高效,使教师进一步视“有效达成预期教学目标,真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为关键课题。换言之,如何让学生喜爱语文学科,自主参与语文学习活动,从而发挥语文学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引领作用,从以前到现在都是语文教师关注并探究的问题。只是在现阶段,应用大单元教学法使教师在教学设计优化方面,面临更加多样的新挑战与新机遇。要求教师有充足的耐心,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与职业素养。所以,开展大单元教学活动,使知识教学结构整体化,为语文创新教学创造契机,不但能持续贴合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还能使教师知、情、意、行合一,更加注重在教给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使语文教学效率提升呈持续向好态势。
  四、 梳理与澄清——大单元视域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的逻辑起点
  (一)整合知识内容,构建整体学习观念
  结合上文分析可知,以往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侧重单篇文本教学,教师与学生是依托教学大纲要求,一篇文章接一篇文章地进行教授与学习。虽能取得一定的教育效果,长远来看却不利于学生积累语文知识与学习经验。或者说,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与经验积累情况是分散的。因此,语文教学改革提出大单元教学理念,这说明大单元教学符合语文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能更好地把握将单元知识统整的教学实践与重构的逻辑起点。同时重视语文教学由课堂向课外的延伸,实现单元材料与拓展性学习素材的有机整合,建构起整体学习观念。比如,教师将单元内多篇课文、课后拓展练习以及课前预习提示等进行整合。然后根据单元主题,延伸收集相关的课外教学材料,将所统整的内容整体分类、归纳。抑或是突出学生主体性,以学生的单元预习表现、学习需求以及复习需要为基础,分类“大单元预习支持素材”“大单元课堂教学内容”“大单元课后拓展练习”,时时刻刻从单元整体出发,为学生提供针对性启导。
  (二)细化学习任务,搭建科学学习支架
  从一定角度而言,设计学习任务是大单元视域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与重构不可或缺的内容。学生只有在学习任务的导引下层递式完成学习升阶,对语文知识由浅入深探索,才能最佳化理解语文学习的意义,而后基于已有认知建构,深入感知语文知识背后的人文价值与道德素养,点燃自身语文学习热情,对所学知识有效运用。为此,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学习任务时,必须以大单元整体教学需求为根本,灵活细化学习任务,确保学习任务难易度适中,贴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与基础学习水平,助力学生搭建整体学习支架。比如,与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环节相关的资料收集支架、阅读理解支架、朗读支架、问题解决支架以及写作支架等。借助各种支架的支持作用,学生提前整合大单元核心知识相关材料,然后使用自身接受度高的方式(小组讨论、角色表演、有感情地朗读等)趣味学习、动态学习,享受学习的具体过程,深化单元整体学习体验。当然,学生也可以在综合实践形式(写作练笔、问题解决、总结汇报等)中,实现对大单元知识的全面应用,完成“大任务”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