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 字数:7387 点击:
  摘要:初中科学课堂教学在“有意义任务”的驱动下,实现在“任务”的完成中理解知识、生成方法、拓展思维的教学目标,形成分析现象、处理信息和揭示本质的能力。要达成这一目标,必须形成“任务核心、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初中科学课堂教学基本特征,其中生成“有意义任务”是关键。“有意义任务”必须符合“目的性、真实性、开放性、探究性、渐進性、整体性、操作性”等基本原则。
  关键词:任务驱动;有意义任务;生成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3.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3)39-0012-05
  “任务驱动型”的初中科学课堂教学,将“知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问题探究式学习”;将传统的以“单向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理念,转变为现代的以“完成任务、形成能力、提高素养”为主的多维互动、循序渐进的教学理念;使得每一位学生能够运用共有的知识和特有的经验,并根据学生自己对当前任务的理解,分析现象、处理信息、提出方案、完成任务、形成能力。
  这一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和感悟问题的真实情境,以“任务完成、成果检验、总结学习和经验生成”为过程,紧紧围绕“有意义任务”这一核心来展开探究学习,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的学习体系。
  传统的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模式通常是“揭示概念—辨析概念—举例运用”,而任务驱动型课堂教学则采用“生成任务—分析、完成任务—交流评价—生成方法”的“四重奏”,是以任务、学生和教师三者积极互动为基础,以“任务驱动”为中心的一种教学环境,能使学生学习方式得到有效的转变。
  初中科学任务型课堂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
  生成“有意义任务”是“任务驱动型课堂教学”的起点、关键和核心,其把教学内容生成为对学生来说很“有意义”的“学习任务”。
  现以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水的密度》三个课时内容为例,分析生成“有意义任务”的基本原则。这三个课时内容是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典型的课型:第一课时是“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第二课时是“公式应用、基本计算”;第三课时是“基本技能、分组实验”。
  (一)目的性
  任务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才有实施的价值。可以是为达成“知识与技能”目标服务,也可以是为达成“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服务。
  案例:在《水的密度》第一课时中,教学目标是学生确认密度的含义,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写出密度的定义式、单位及换算关系,认识密度表。生成如下任务。
  任务一:现在桌面上有两瓶体积相同的水和煤油,请你把它们鉴别开来,看哪一小组鉴别的方法多,必要时还可以用桌面上的实验器材(天平、量筒)进行鉴别,汇报时以组员号1,3,5,6,4,2顺序进行,2号组员为记录员,第6,4号组员随时补充前面组员的汇报,时间8分钟,各小组以抢答形式进行。
  说明:每一学习小组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原则进行分组,学生学科素质(包括学科成绩、学习习惯、努力程度、学科基础等)排序为组员号3,6,5,4,1,2递增,且实行动态变化管理,仅有教师掌握。
  分析:该任务的目的从“知识与技能”目标来看是让学生在回忆颜色、气味、凝固点、沸点等物质特性的基础上寻找物质的一种新的特征——密度;从“过程与方法”目标来看是让学生逐渐体会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来看是让学生体验“生生合作、生生互助”的乐趣。
  (二)真实性
  “有意义任务”的生成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是学生在当时的学习环境中迫切希望探究的。从学习的角度来看,任务应体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基础,符合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要求,能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学习支架,遵循学习的规律,控制学习的进度,并能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提升科学素养。
  任务二:在任务一中发现了体积相同的水和煤油质量不同,现在请你用桌面上的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烧杯、滴管、细线等)和水、煤油、食盐水、体积不同的三块铁块、体积不同的三块铜块、体积不同的三块铝块,进行研究“同一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每一小组至少研究一种固体和一种液体,第6,4号组员先研究第一种物质,第1,3,5号组员研究第二种物质,2号组员为记录员,在实验时其他组员随时指出同伴实验过程中的问题,时间15分钟,各小组按顺序进行汇报。
  分析:在使用天平完成任务一后,部分学生感到对天平、量筒的使用“意犹未尽”,思维上又对“体积相同的水和煤油质量不同”带有很强的“彷徨”,任务二的出现显得恰到好处,既满足学生喜欢动手探究的欲望,又符合学生认知基础,当然也很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三)开放性
  开放性的任务,提供给学生一定的创造空间,可以整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较好地适应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能力差异。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任务主题,同时让小组内的学生共同探讨,“任务”完成的方式和过程可以各不相同、各有特色,成果的展示也可以多种多样、不尽相同,从而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发展。
  如果设计“以知识铺垫为核心的封闭性任务”,那么其是以通过“创建过渡任务”为手段,以“学生顺利地学”为目的,最终只能以“强化知识”为结果。从本质上分析,这样的任务设置与教师的讲授、精心安排的问题一样,像一条无形的锁链把学生的思想紧紧地抓住。学生积极地发言,争先恐后地讨论,教学氛围似乎十分活跃,实际上,思维活动的空间非常狭小。所以,封闭性任务的设置,很难活化知识和技能,几乎无法顾及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封闭性或半封闭性任务”仍突出了教师的讲,忽视了学生的学,学生学得并不主动也不充分,更谈不上深刻领悟知识与方法内涵。
  任务三:现在桌面上有三瓶体积相同的水、煤油和食盐水,体积相同的铁块、铜块和铝块,把它们放在天平的托盘上,观察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比较它们的质量是否相同。第6,4号组员研究第一类物质,第2,3号组员研究第二类物质,第1,5号组员研究第三类物质,5号组员为记录员,在实验时其他组员随时指出同伴实验过程中的问题,时间8分钟,各小组按顺序进行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