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 字数:6977 点击:
  作者简介:李明(1993~),男,汉族,江苏南京人,南京市沿江中学,研究方向:初中地理教学。
  摘 要: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觉醒,生态文明教育成为当今社会教育领域中的热门话题。初中地理教学作为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的重要途径,也需要与生态文明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思维方式。文章从生态文明教育的概述开始,探讨了当前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生态文明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方法。最后,总结了生态文明教育对初中地理教学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生态文明;初中地理;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37-0140-04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和人们对生态文明的重视,生态文明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生态文明教育与地理学科相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个体的成长,也有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文明教育概述
  (一)解释生态文明教育的概念和内涵
  生态文明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促使学生形成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达到实现生态文明的目标。生态文明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探讨生态文明教育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1)生态文明教育的基本原则包括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性和可操作性。科学性要求教育教学内容要符合科学的规律和真理,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把握环境问题的本质和复杂性。系统性要求教育教学内容要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并与其他学科知识相互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综合性要求教育教学内容要综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使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分析环境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可操作性要求教育教学内容要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态度和行为习惯,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中。
  (2)生态文明教育的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是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然环境,了解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危害,形成对环境的尊重和关爱的态度。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是指引导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作用,认识到自然界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关系,从而形成保护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是指引导学生认识到资源有限、环境容量有限的事实,了解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明确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二、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一)分析当前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初中地理教学存在内容过于理论化的问题。学生往往只是被要求背诵地理知识点,缺乏对实际问题的深入理解。其次,教学资源不足,很少有生动有趣的教学材料和实地考察的机会,导致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不高。再次,评价体系不合理,只注重记忆和文化知识的考查,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最后,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对陈旧,缺乏创新和灵活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我们迫切需要改革初中地理教學模式,促进学生地理学科的全面发展。
  (二)探讨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与生态文明教育的关联性和不足
  初中地理教学与生态文明教育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地理教学可以向学生传授关于地球生态系统、资源分布和环境保护等知识,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思考能力。然而,当前初中地理教学在生态文明教育方面还存在不足。一方面,地理教学内容偏重地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生态文明教育的要求;另一方面,教师在地理教学中缺乏具体的生态实践活动,导致学生对生态问题的关注度不高。我们应该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初中地理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意识。
  三、生态文明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一)课程内容的优化
  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对地球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理解和认识。在生态文明教育的理念下,地理教育需要将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内容中,以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为此,需要对地理教学的课程内容进行优化。
  1. 地理教学的课程内容需要关注生态系统的理解与认知
  学生需要了解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功能,同时还要掌握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生态系统的能力。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然生态系统的特征和价值,增强对生态环境的重视。
  2. 课程内容需要注重地理资源与环境问题的讨论
  学生应该了解地球的资源分布及其利用方式,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通过讨论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等重要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地理资源,提高其资源意识和环境保护能力。
  3. 课程内容还应该涵盖地理信息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的知识
  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需要学会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以解决环境问题和促进可持续发展。通过课堂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同时也增强他们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和认同。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
  教学方法是地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生态文明教育渗透的关键之一。传统的地理教学方法强调知识传授和记忆,而缺乏学生主体性和探究性。为了更好地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在地理教学中需要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生态意识和环境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