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属性
bianji@xiaoyuanyingyu.com
作者:校园英语 字数:7495 点击:
摘 要: 实施“双减”政策能够推动素质教育的进一步落实,有效实现学生的均衡性、全面性发展。在初中数学校本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基于教学要求和“双减”内容,对教学结构和教学方式加以重构,并不断优化自身理念,设计充满趣味性和多样化的校本作业,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文章对“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校本作业设计重要性、现状和策略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不断优化作业设计,真正落实“减负增效”要求。
关键词: “双减”;初中数学;校本作业;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918(2023)36-0082-06
自“双减”政策提出和落实以来,义务教育阶段的各学科都在积极优化和完善作业管理办法,教师也在不断调整作业结构,并控制作业总量,以提高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和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从而让教育回归本真,最大程度地发挥出作业巩固、诊断和反馈的功能。当前,在初中数学校本作业设计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教师基于校本作业设计现状和學生身心发展特点,灵活设计更具针对性、有效性和多样性的校本作业,使学生在高质量的作业设计中不断巩固所学知识,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真正发挥出作业辅助教学的重要作用。
一、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校本作业设计的重要性
(一)利于实施量化管理,加强学生基础训练
初中数学内容并不是割裂存在的,而是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在“双减”背景下,教师需要不断量化管理学生的校本作业,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不但要引导学生加强包括章节习题在内的复习演练,还要通过作业的有效设计,将新旧知识有效联系起来,节省学生内化和吸收知识的时间,使其将精力和时间放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中,这可以有效改变传统作业设计的局限和不足,避免“题海战术”下一味地揠苗助长,而是通过给学生安排数量合理且更具针对性的校本作业,使其在巩固数学基础的同时,有效掌握数学原理和算法,从而有效锻炼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使其不断增强数学学习自信心。
(二)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深入理解数学知识
在传统应试教育教学模式下,对于教师布置的数学作业,学生大多数情况下只能被动接受,没有自主选择和自主设计的权利,教师占据作业设计的绝对主导地位。而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在设计校本作业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实际需求,并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多样化的作业设计形式和内容,充分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乐意完成作业,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使数学作业不再是一种负担,而真正成为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教学手段。
(三)利于提升教师素养,落实教学相长要求
初中数学校本作业是学生与教师之间沟通的桥梁,在“双减”背景下,通过校本作业的设计、反思与改进,还有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在设计和批改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实现与学生之间无声的交流,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程度,从而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增进学生的学习情感。同时,教师通过作业讲评、反馈和个别辅导,还有利于指导学生整理并运用错题,对学生作业是否有效、科学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反思自己教学的得与失,进而将课堂教学、作业设计与作业检测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不断提升班级整体教学水平和自身的专业能力。
(四)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实现综合育人目标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掌握了部分数学方法,如果教师仍沿用传统的题海战术,不但不会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魅力,反而还会对于数学作业产生抵触情绪。在“双减”背景下,教师通过设计契合学生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的校本作业,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年龄特点制订个性化服务,可以使学生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中,在自主探究和合作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实现个人运算能力、空间思维、创新意识等的发展,这有利于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实现综合育人的教学目标。
二、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校本作业设计现状
(一)作业设计矫枉过正,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由于“双减”政策明确提出要减轻作业数量,在初中数学校本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矫枉过正的问题,即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对作业数量过分关注,而忽略了作业内容的设计能否促进学生的数学知识理解和运用,在这种情况下,数学作业量确实减少了,却并没有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无法体现出“减负增效”的要求。同时,还有部分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会给学生布置一道题目涵盖较多数学知识点的作业,以减少作业数量并体现出丰富的数学知识点,这种作业形式看似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但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难以推动学生的发展。
(二)作业设计类型单一,作业完成质量不高
当前,在初中数学校本作业设计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个显著问题,即作业类型单一、学生作业完成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教师所设计的作业绝大多数都是书面作业,很少涉及口头作业、实践类作业和操作类作业,且书面作业大多数以练习题为主,缺少学生自我总结和记录类作业,难以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纠正和反思,无法充分发挥出作业的反馈和巩固作用。此外,教师还缺少创新性作业、开放性作业和生活化作业的设计,学生认为完成作业是一件枯燥而无趣的事,只是被动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很少有学生会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拓展数学思维能力,导致其数学知识应用能力不强。
(三)作业设计依赖教材,思维提升作用不强
在初中数学校本作业设计的过程中,还存在教师过于依赖教材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数学作业通篇都是教材中的内容,很少涉及课外知识,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初中数学教师很难做到灵活运用教材,不管数学教材内容编写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情况,都按部就班地按照教材进行教学和作业布置,难以做到将“死教材”变为“活教材”。数学强调打开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不是将学生的思维固化在教材内容中,一旦校本作业过于依赖教材内容,学生无法掌握更多的新知识,校本作业也就失去了拓展学生数学思维、开阔学生眼界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双减”;初中数学;校本作业;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918(2023)36-0082-06
自“双减”政策提出和落实以来,义务教育阶段的各学科都在积极优化和完善作业管理办法,教师也在不断调整作业结构,并控制作业总量,以提高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和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从而让教育回归本真,最大程度地发挥出作业巩固、诊断和反馈的功能。当前,在初中数学校本作业设计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教师基于校本作业设计现状和學生身心发展特点,灵活设计更具针对性、有效性和多样性的校本作业,使学生在高质量的作业设计中不断巩固所学知识,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真正发挥出作业辅助教学的重要作用。
一、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校本作业设计的重要性
(一)利于实施量化管理,加强学生基础训练
初中数学内容并不是割裂存在的,而是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在“双减”背景下,教师需要不断量化管理学生的校本作业,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不但要引导学生加强包括章节习题在内的复习演练,还要通过作业的有效设计,将新旧知识有效联系起来,节省学生内化和吸收知识的时间,使其将精力和时间放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中,这可以有效改变传统作业设计的局限和不足,避免“题海战术”下一味地揠苗助长,而是通过给学生安排数量合理且更具针对性的校本作业,使其在巩固数学基础的同时,有效掌握数学原理和算法,从而有效锻炼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使其不断增强数学学习自信心。
(二)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深入理解数学知识
在传统应试教育教学模式下,对于教师布置的数学作业,学生大多数情况下只能被动接受,没有自主选择和自主设计的权利,教师占据作业设计的绝对主导地位。而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在设计校本作业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实际需求,并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多样化的作业设计形式和内容,充分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乐意完成作业,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使数学作业不再是一种负担,而真正成为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教学手段。
(三)利于提升教师素养,落实教学相长要求
初中数学校本作业是学生与教师之间沟通的桥梁,在“双减”背景下,通过校本作业的设计、反思与改进,还有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在设计和批改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实现与学生之间无声的交流,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程度,从而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增进学生的学习情感。同时,教师通过作业讲评、反馈和个别辅导,还有利于指导学生整理并运用错题,对学生作业是否有效、科学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反思自己教学的得与失,进而将课堂教学、作业设计与作业检测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不断提升班级整体教学水平和自身的专业能力。
(四)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实现综合育人目标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掌握了部分数学方法,如果教师仍沿用传统的题海战术,不但不会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魅力,反而还会对于数学作业产生抵触情绪。在“双减”背景下,教师通过设计契合学生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的校本作业,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年龄特点制订个性化服务,可以使学生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中,在自主探究和合作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实现个人运算能力、空间思维、创新意识等的发展,这有利于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实现综合育人的教学目标。
二、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校本作业设计现状
(一)作业设计矫枉过正,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由于“双减”政策明确提出要减轻作业数量,在初中数学校本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矫枉过正的问题,即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对作业数量过分关注,而忽略了作业内容的设计能否促进学生的数学知识理解和运用,在这种情况下,数学作业量确实减少了,却并没有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无法体现出“减负增效”的要求。同时,还有部分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会给学生布置一道题目涵盖较多数学知识点的作业,以减少作业数量并体现出丰富的数学知识点,这种作业形式看似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但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难以推动学生的发展。
(二)作业设计类型单一,作业完成质量不高
当前,在初中数学校本作业设计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个显著问题,即作业类型单一、学生作业完成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教师所设计的作业绝大多数都是书面作业,很少涉及口头作业、实践类作业和操作类作业,且书面作业大多数以练习题为主,缺少学生自我总结和记录类作业,难以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纠正和反思,无法充分发挥出作业的反馈和巩固作用。此外,教师还缺少创新性作业、开放性作业和生活化作业的设计,学生认为完成作业是一件枯燥而无趣的事,只是被动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很少有学生会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拓展数学思维能力,导致其数学知识应用能力不强。
(三)作业设计依赖教材,思维提升作用不强
在初中数学校本作业设计的过程中,还存在教师过于依赖教材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数学作业通篇都是教材中的内容,很少涉及课外知识,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初中数学教师很难做到灵活运用教材,不管数学教材内容编写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情况,都按部就班地按照教材进行教学和作业布置,难以做到将“死教材”变为“活教材”。数学强调打开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不是将学生的思维固化在教材内容中,一旦校本作业过于依赖教材内容,学生无法掌握更多的新知识,校本作业也就失去了拓展学生数学思维、开阔学生眼界的重要作用。
相关推荐
[何静] 浅谈农村初中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培养
[钱利] 浅谈多媒体介入初中美术设计课程
[钟少军] 关于初中化学学习难点的突破策略的研究
[卓丽钦] 初中英语新课导入环节案列解析及反思
[谢海荣] 浅析网络环境对初中汉语教学的影响
[于璟] 浅谈初中英语听说教学
[王亚风]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包玉荣] 谈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方法
[胡艳丽 冀万勇] 初中物理课堂情境教学
[六十三] 初中体育教学方法
[肖敏] 初中历史教学的侧重点
[马金花] 信息化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周献策] 新媒体背景下基于管理科学视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探析
[吴锦嵩] 减能增效背景下企业处置闲置报废物资的路径探究
[黄伟鹏 曾嘉亮]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浦发银行打造小微金融全新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