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 字数:7095 点击:
  摘 要: 信息化教育是以网络为载体,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种电子化教学设备和网络技术,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效果的教育模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信息技术在农村地区的普及率逐步提升,农村小学信息化教育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信息化教育还可以通过网络教育平台为西部部分地区的学生提供广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实现东西部教育的相对平衡。
  关键词: 农村小学;信息化教育;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23.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918(2023)36-0129-05
  一、 引言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也被得到强调,并提出将其与学科课程结合,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优势。一直以来,西部地区农村小学面临信息化教育基础设施不健全、信息化专业师资力量不足、学生家长和教师信息化教育观念尚未建立等問题。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教育设施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目前,西部地区农村小学信息化教育基础条件能否满足信息化教育工作开展须进行进一步调研和分析。文章通过现场调研和分析,深入了解西部地区农村小学信息化教育基础设施条件、教师资源和信息化教育开展情况,并结合区域信息化教育开展现状提供未来发展建议。
  二、 西部地区农村小学信息化教育发展背景
  (一)信息化教育政策、资源等情况
  信息化教育是目前现代化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和关键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如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等,对教育和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教育信息化相对较晚,但从2012年以来,教育信息化领域的政策集中出台,政府对此的关注度迅速提升。
  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该文件明确了教育信息化的主要工作方向,即智能化教育教学、因材施教的个性化培养、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以及智能化校园。教育部在2020年3月发布了《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指出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目标,同时强调要推动课堂革命、创新教学模式,实现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型升级。2021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出:坚持创新引领,深入应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作用,推动教育数字转型。
  甘肃省教育厅重视远程教育信息化发展,2020年1月制定出台了《甘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强调智慧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鼓励通过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教学设备结合,不断提高教师生信息化教学水平和学生信息化学习素养。2022年9月,甘肃省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探索教育信息化特色发展之路,要求不断完善信息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机制,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探索建立教育共同体协同发展机制,推动各地构建以县域为主,以城镇中心校带动农村教学点、以优质校带动薄弱校的工作格局,并且逐步组织各级各类学校稳步开展线上教学工作,保障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同质等效。
  (二)小学所在地区交通、经济、人口等情况
  文章调研的学校位于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下属一乡镇,是一所六三学制的农村小学。近年来,在地方教育特色发展的驱动下,该学校经历了一系列改革,由原先各村级小学撤并而成,成为镇区域内的中心小学。这种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的举措,为学校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平台。
  该学校目前设有1至6年级共11个教学班,学生人数超过三百人。可以看出,该农村小学规模适中,为乡镇居民提供了普及基础教育的重要场所。随着村级小学的撤并,学校的规模和师资可能得到了提升,有助于提升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
  三、 西部地区小学基础设施现状分析
  (一)学校信息化设备情况统计
  在信息化教育设备设施配置上,学校具备一定的设备基础。2016年,学校开始启动信息化教育设备设施建设,通过政府补贴和社会捐赠等形式,经历七年时间,学校已经实现所有教室的多媒体教学建设。目前每间教室均有触控式一体机,且两间科学实验室各配备一台自带摄像头一体机,具备远程互动课程教学能力。学校有专业多媒体教室1间和信息技术远程教室1间,其中信息技术远程教室拥有17台笔记本电脑、5台台式电脑,但信息技术远程教室电脑故障率超50 % 。同时学校也为教室配备工作电脑,目前教室已全部实现触碰一体机信息化教学。
  在小学基础教学中,信息化设施和设备发挥重要作用。学校每周开设信息化教育课程超过100节,通过信息化教育设备的使用,不断提高教学效率,丰富课程内容。但是学校未能实现线上远程教育和互动教育,未来需要加强本地学生与东部发达城市学生交流,加强学生对新科学、新事物的了解效率。(如表1)
  (二)学生自我信息化学习时长统计
  学生信息化学习一方面来自学校的信息化教育,另一方面来自学生自我学习。但由于学生家庭经济条件、父母文化水平、学校管理等因素,学生自我学习时长一直不高。根据调研统计,发现拥有自我学习设备的学生仅占年级总人数的30 % 。(如图1)
  在这30 % 的学生中,仅1名学生自主信息化学习周学习时长达到6小时,10名学生周学习时长2小时,且有5名学生由于网络基础设施和操作能力有限等因素,未能开启自我信息化学习。
  根据本次调研结果,可以得出该小学学生的信息化教育水平整体低下的结论。首先,信息化教育基础设施相对薄弱,限制了学生接触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教育资源的机会。其次,学生自己的线上教育终端有限,学生在校外无法充分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探索。受学生学习终端和成长家庭等因素影响,学生每周信息化教时长存在一定差异,部分学生缺乏足够的信息化教学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