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anji@xiaoyuanyingyu.com
【摘要】实现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思想,教学过程可以巧妙利用背景资料。教师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选用合适的资料,能有效让学生走进文本,提高学生层进性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背景资料;走进文本
教师作为组织课堂的引导者,总会使用各种手段,最大程度地实现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促进学生理解文章,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那么背景知识好比一座桥梁,教师充分利用好这个桥梁,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层进性阅读能力。
一、巧用背景资料的好处
(一)激发学习兴趣。选入教材的文章类别很多,涉及古今中外,学生的知识储备也有限,适当使用背景资料,就能化繁为简,能比较快地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学生感受文章内涵的同时,还能提高文学鉴赏品味,拓宽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更容易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二)提升理解层次。每一篇文章,都是作家内心情感的抒发,文字的背后会带有一些当时的社会色彩和作者那时那刻的想法,借助背景资料,能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内涵的信息,提升学生理解的层次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例如六年级上册的《好的故事》,写于1925年。鲁迅先生此文带有浓厚的社会色彩,利用社会背景的知识,就能助力学生走进文本,感悟作家的情感世界——作家追求的美好,暂时只能在梦中实现。鲁迅先生努力想改变旧社会,文章表达了他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资料的帮助下,学生理解的层次从懵懂逐渐就变得清晰起来了。
(三)增加课外积累。好的文章往往言虽尽却意无穷,抓住契机适时进行背景的补充介绍,激发求知欲,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去阅读相关书籍,增加课外的积累。
例如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材的《威尼斯的小艇》,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作品,他的短篇小说以幽默著称。六年级下册教材也有他的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在教授《威尼斯的小艇》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利用作家的背景介绍,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接触更广阔的课外世界,逐渐促成学生个人特有的审美情趣。
二、背景资料的选用依据
教学过程选用怎样的背景资料,应该遵循课堂教学的需要。不应该流于形式,走过场,让背景资料成为学生的过眼云烟;也不能滔滔不绝,喧宾夺主,失去了助力学生理解文本的意义。
(一)教学目标的需要。最直接的依据就是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不同的教学目标,选用的背景资料有所不同,不能千篇一律。
例如六年级上册《在柏林》,“体会作者对残酷战争的控诉,对饱受战争之苦的人民的同情”,是其中的一个教学目标。所以,教学过程就要合理采用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资料,例如关于二战死亡人数的数字、各国的损失等,让直白的资料给予学生冲击力,从而体会战争带来的深重影响。
(二)文本内容的需要。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宝库,教师要充分准备,纵观全文,把握大局。在备课的过程,要根据文本的内容,收集相关的背景资料。例如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一课,涉及到日本侵华、占领上海等事件,梅兰芳个人身份,京剧表演中关于旦角的特点等等。在备课过程中教师适当收集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有机地结合教学过程,让学生充分感悟人物鲜明的形象。
(三)学生实际的需要。背景资料的准备除了根据文本的内容,学生实际的需要也是使用背景资料的依据。例如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中,关于“中华不振”,中国巡警不惩处肇事者,反而训斥受害的同胞,学生是不能单纯明白这些原因的。它涉及发人深思的社会背景,与此相关的背景资料才是学生需要的。而作者的生平、作品、 经历等的介绍,反而不是学生需要的。
三、背景资料的使用契机
背景资料是为文本内容服务的,选用的资料不能一箩筐地倾倒,要循序渐进地渗透,最后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激发兴趣,选在导入时。写作内容与学生生活相距甚远,就可以通过介绍背景来导入新课。如《月光曲》一课是利用贝多芬创作曲子的背景导入的,这样的介绍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而且对理解课文的内容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感悟主旨,设在精读时。教学过程中,要达到让学生对文本的主题思想有更透彻的了解的目的,可以将背景介绍安排在精读文章的时候。
如五年级上册教材中《父爱之舟》一文,围绕“父爱”这一中心,写出了父亲深沉的爱子之情。为了让学生更深刻感悟这种深沉的爱,上课的老师不但收集了一些关于作者对父亲感激的言语,还展示不少作家画作中不同的小舟,充分呈现作者对父亲真挚的爱,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主题,产生感情的共鸣。
相关推荐
[马金花] 信息化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周献策] 新媒体背景下基于管理科学视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探析
[吴锦嵩] 减能增效背景下企业处置闲置报废物资的路径探究
[黄伟鹏 曾嘉亮]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浦发银行打造小微金融全新模式研究
[黄安梁]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探究式教学方法
[杨德健] 地质档案资料保密工作问题的研究
[周辉] 基于学生工作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对比调查
[池志勇 李荣菊] 我国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正向效应”背景下存在的问题及
[李峰] 浅析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省高校区域化发展的模式和路
[李玉华] 专业对接产业背景下武陵山区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张智勇] 绿色保险背景下我国保险业的机遇与挑战
[蔡琳] 浅析全媒体背景下电视传媒的商业模式
[马晓峰] 关于地质资料数字化及数据资源统一管理的研究
[王虹] 巧用六招排版毕业论文
[朱桂平] 如何充分发挥地勘单位地质档案资料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