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源 字数:4690 点击:

【摘要】伴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当代教育由以“应试”为主要目的逐渐转变为以“素质培养”为主要目的,在教学手段、教育理念和师生定位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转变。而在这个过程中,新课改高中语文教材对于文言文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更新和调整,在理念上更加注重学生自主思考和理解能力的培养,在模块编排上也融入了更为多元化、层次化的教学设计,这些都给予当代高中文言文教学诸多的指导。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少教多学”

传统的高中文言文教学单纯依靠“背”来教学,将富含智慧与文学魅力的经典文言文名著“压榨”到毫无滋味可品,学生只能在反复的背诵中逐渐形成语言逻辑思维,对于理解文章深意,抑或自主实践所学根本没有多大的作用。因此本文从“少教多学”的理念出发,探究如何能够提高高中生学习文言文的实际成效和内在理解,结合新课改的教学内容进行具体的教学实践探究。

一、以自学代替灌输,引导“少教多学”

说到文言文的学习,就总是能让人联想起鲁迅先生笔下的“三味书屋”,那种先生只管念,学生只管“跟着念”的教书方式就好像现在幼儿学古诗一样,都要从“磨耳朵”开始,但这种方法是无法用在高中文言文学习中的。要知道这是因为幼儿在语言学习方面具有较强的模仿力,但在语义理解和逻辑思维方面尚未发育到位,但对于高中生而言,文言文的学习决不能以“背”为主,而应从词句含义的认知和理解开始,由点及面地开始文言文的学习。

比如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开头部分孔子以平和的师长姿态引导学生大胆发言,文中描写:“居则曰:‘不吾知也!’”其中的“居”字与现代汉语的用法很不相同,有“日常”之意,也就是“平时总是说‘不了解我!’”的意思,后面孔子听完子路的阐述后,表情形容为“夫子哂之。”其中“哂”字现在常被用于组词“哂笑”,其意为“嘲笑、戏谑”,而显然孔子这里的笑是没有嘲笑之意的,而是一种含有“理解、不赞同”的意思,可以说一字之差谬以千里。

因此在文言文的学习时,教师应该调整学习顺序,运用智慧课堂、云课堂等方式给予学生较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通过阅读、探究的方式进行反复的词义联想和记忆,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的课堂教学就可以实现“少教多学”,学生不再只是单纯的“听讲”,而是能有所思有所感,将心中的疑惑与收获在课堂上实现高效率地解决和沟通。

二、以积累奠定认知,深化“少教多学”

朱熹有云,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文言文的学习便是如此,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更要多记多练多思,从“外在”的口语表达和“内在”的文章内涵理解,都有所涉猎,才能实现“多学”。当下虽然提倡素质教育,却并不意味着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味否认,尤其是对于语言文学学习中通过不断重复、“死记硬背”来记忆知识的这种学习模式,看似与“素质教育”相背离,实际上却是一种直接有效的摄取知识的途径。

曾有人说过,文言文的学习积累就如同一个人内在涵养赖以生存的沃土,以跬步而至千里,方能厚积而薄发。或许在学生们学习的当下无法显现,但这些根植内心的词句终有一天会随着他们人生阅历的积累和喜怒哀乐的饱尝而得以升华,从而真正品出其中的深意。

还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篇文章为例,文中有很多“一词多义”的例子,学生可以通过语境和词义的对比,获得更为深刻的记忆和理解。比如“方”字,在“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中为“方圆”之意,而在“且知方也”中则是“是非准则”的意思;“尔”字在“子路率尔对曰”一句中作语气助词用,“率尔”即“轻率地”之意,而在“以吾一日之乎尔”中则是“你们”的意思,经常见到的用法是“尔等”;再比如“如”,在现代就只有“如果”、“比如”,而在古代还有“或者”(如五六十)、“至于”(如其礼乐)等等。

可以说,对于这些基础知识的记忆和储备,看似笨拙且琐碎,实则能够帮助学生夯实文言文学习的基础,真正理解文言文语言思维的“核心逻辑”,最终得以实现真正的“出口成章”。

三、以文学引申智慧,优化“少教多学”

文言文对于古文“小白”而言,就好像北方人听粤语一样,一开始接触的时候好像能听懂一点,但实际上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接触一段时间后,随着语言逻辑的熟悉和“之乎者也”基本用法的了解,就能够逐渐理解很多字句。比如“然也”“不吾知也”“尔何如”之类的疑问语句,看上去存在颇为别扭的语序用法,但真正熟悉起来,方能理解这词句交错间的语言智慧,甚至还能很好地运用在日常对话和写作练习中。比如在一篇高中生作文里,有学生写道:“常听长辈们说,你们年轻人知道什么是苦,我们遭的罪可比你们多多了,可我想说,不吾知也,所谓一斤铸铁与一斤棉者,何为轻?何为重?是则然也。”这就是将文言文中的语气助词融入到写作中,既表达了自己无奈的感叹,又抒发了年轻人满腔不忿与志向,可以说比较到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