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绮萍 字数:4998 点击:

【摘要】本篇文章主要以“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读写融合为中心,展开相关的分析与探讨。首先对“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读写融合的意义进行了概述,并结合教学实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确定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此实现初中语文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教学;语文学科;读写融合

语文这一学科涉及非常丰富的知识内容,其知识面范围较广,对教师而言,在进行语文这一学科教学时,要重视学科的综合性,了解教学的实质,实现学生阅读以及写作水平的提升。语文属于教学的关键内容,课程改革侧重于教师能力的提升,“双减”政策的实施致力于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这样一来,教师通过读写课的融合,实现教学整体的优化,保证教学的有效性,保证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语文学科的教学考验学生的综合实力,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实现素质教育与教学改革的要求一致。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读写融合在教学实践当中的作用与效果,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一、“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读写融合的意义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更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语文这一学科来说,学生要具备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这样才能够在面对深层次的学习时顺利地接受各种挑战。阅读和写作是学生发展自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通过阅读拓展知识层面、积累素材,形成自己的语言,再应用到写作当中。通过写作,学生学以致用,将积累的素材运用起来,形成读写的闭环。读写融合的教学课堂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可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主动学习意识,实现其思维能力的提升,帮助学生脱离应试教育的影响,解放思想,减轻学习压力,真正地享受学习过程,同时提升个人能力。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读写融合策略

(一)以课文为中心进行拓展延伸,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阅读可实现学生学习层面的丰富,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关键。对传统语文阅读教学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教师的重点放在教材的文章中,这种形式的解读过于形式化,仅仅停留在对文章表面的分析,无法掌握其中的内涵与价值,更加无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读写融合的背景下,教师应进行课堂延伸,以课文为中心,做好相应的学习资源拓展,积累写作素材。这一要求对教师的素质以及教学能力提出了挑战,同时,这种形式的学习也能够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有效积累,与课程改革的要求一致,减轻了学生在当今背景下的学习压力。所以,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对知识的深度与广度进行挖掘,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进而帮助学生增强自身综合能力。

例如,在进行《老王》这一文章的学习时,教师不仅要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要求学生读懂文章,还要了解当时的文化背景,以及作者对人物形象描写的深度,了解到世界上存在着这样一类群体,他们虽然并不富裕,但依然善良,依然拥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这篇文章触动着学生的心弦,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他们深入地理解文章,并在这一过程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用真实的情感构建起文字,给予文字特殊的力量,为自己的写作奠定基础。

(二)以课文为中心讲解写作技巧,不断提升学生写作水平

学生实现写作水平的提升,必须要积累写作技巧,实现其有效的应用。但是很多学生存在运用写作手法不够熟练的问题,缺少写作技巧,导致其文章呈现流水账形式,毫无深意。如在进行人物描写时,对人物性格的刻画过于死板,缺少灵活性。对于叙事类的文章而言,在写作的过程中,如果无法确定如何进行事件的完整描述,使最终写出来的文章过于死板。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对学生分析文章能力进行加强训练,实现学生对写作技巧的有效掌握,进而提高写作实力,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为自身写作水平的提升助力。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教材中的文章是经过严格挑选后决定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中有很多写作技巧值得学生们学习,这种情况也为教师呈现一体化教学提供了依据。

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一篇文章主要以叙事的手法,,对作者小时候的事情进行了描写:年小体弱的亨特,一次跟随伙伴攀登悬崖,由于害怕,既上不去又下不来,这时杰里带领父亲找到了亨特,并鼓励他勇敢地挑战自己,最终帮助亨特解决了困难。通过作者对事情的细致描写,读者能够深入地体会到幼年亨特面对苦难那种不放弃、不抛弃的精神。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们进行学习,以作者的手法完成自己小时候难忘事情的叙述,同时指引学生对作者的其他文章进行阅读,包括《宇宙间》《可怜的动物》等,实现教学课堂的延伸,指导学生丰富自身情感。

(三)以课文为中心分析文章结构,提升学生的框架构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