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灼雄 字数:8860 点击: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更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爱国主义;原则;地理教学;教学手段;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培养新时代新人需要我们在青少年中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树立国家意识增进爱国情感,使爱国主义成为青少年的坚定信念和自觉行动。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地理教育不仅对学生传授知识,同时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责。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非常广泛,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从自然风光到物产资源,以及生活的各个层面,都蕴藏着丰富的素材。地理教师有义务在地理课堂为孩子们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不能空喊口号,要联系实际用活生生的事例教育学生,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爱国主义教育要贯穿整个地理教学

地理教师在备课、授课、布置作业等这几个教学环节中,都要注意发挥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备课过程中,就要把爱国主义教育列入其中,在课堂中见缝插针渗透国情教育。例如讲到中国交通成就和铁路分布时,可以通过新、旧社会的对比,揭示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的交通状况不理想,西部地区的交通闭塞,进而说明建国七十多年来,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从一穷二白的旧中国,到现在的高速铁路,从青藏高原不通铁路到现在修建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从时速一百公里的火车到现在时速四百多公里的高铁……学生自然会想到现在的中国已经焕然一新,再也不是以前的旧中国了,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学生的爱国情绪会油然而生。备课过程中,设计巩固知识的练习题、课外作业时,都要考虑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的载体去练习知识内容,这样就能使地理课堂和爱国主义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二、爱国主义教育要符合知识性原则

地理课堂中渗透的爱国主义教育要与地理知识的教育相结合。教师在讲授地理知识时,用爱国主义的基本观点加以分析,使地理知识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能同步进行。例如初二上学期的教学内容,讲到长江的开发利用时,长江的水利枢纽三峡工程、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的治理、南水北调工程等,都充分地说明了中华民族人民的伟大智慧,面对困难勇于克服的优秀品质精神。还通过中国地理的讲授,认识到我国国土辽阔,地大物博,山川壮丽,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工农业生产蓬勃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这些都是爱国主义教育最好的教材。

三、爱国主义教育要坚守“实事求是”的原则

地理课堂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要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所授知识要准确反映我国的地理情况,引导学生产生积极、正能量的学习精神。初二地理以中国地理为主,此阶段更适合开展爱国教育,初二上学期的中国自然地理概况反映我国自然环境优越,自然资源总量丰富,很多资源储量位居世界前列,各项资源相互匹配较好。人文地理方面,我国的社会主义优越性已发挥出来,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经济发展稳步上进,在此阶段要把这些内容讲通透,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从而激发爱国热情。

值得注意的是,地理教师要在一线教育中掌握适度原则,在授课过程中要把握好分寸,用实事求是的宗旨给学生讲授地理知识,过于夸大或者过分宣扬会适得其反。反之自贬也会动摇学生的意志,让学生对我国经济发展丧失信心。在适度的情况下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引导学生,把我国的不足之处与其他国家对比,,鼓励学生对我国经济建设充满信心,鼓舞学生克服困难战胜困难,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对我国经济建设的自信心。

四、爱国主义教育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如果课堂上教师只大讲爱国主义理论,而不与实际相结合,这种脱离了实际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毫无意义的。因此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必须遵循理论结合实际的原则。首先要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当代学生出生在一个和平时代,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生活水平已经大大提高,他们对祖国的过去知道甚少,不明白上一代人是如何通过奋斗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还有的学生盲目崇拜外国。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用新中国在公路、交通、铁路、工业、农业等方面的建设成就与旧中国对比,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激发爱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