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邱文忠 字数:4490 点击:

【摘要】积极向上的班风对班级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有益于学生的学习,也可以促进学生心的健康发展。建设积极向上的班风,班级的管理者在这一过程起着引领性的作用,而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直接管理者,可以通过德育教育创建积极向上的班风,以促进班级建设。本文主要探讨初中班主任如何通过德育教育创建积极向上的班风。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积极向上;班风

前言

初中阶段的学生刚好处于人生的第二个关键成长期,这一阶段的学生思想不成熟,性格敏感,,容易受到外界思想的影响,学生容易形成不正确的价值观。在初中教育阶段,班主任要以德育教育为本,创建积极向上的班风,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形成正确的品德行为,进而实现德艺双发展。

一、初中班主任通过德育教育创建积极向上的班风的

策略

(一)借助环境设置,实现德育渗透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且这种影响是极其深刻的,通过设置积极向上的环境,让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受到熏陶、影响,这对于创建积极向上的班风有着直接的作用。在德育工作中,教师应该借助基本的教学环境渗透德育教育。一方面通过合理的环境布置,能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教师可以利用带有名人名言、名言警句的装饰画布置教室,在内容选择上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如可以选择“团结”“阳光”“学无止境”等内容的名言警句,将选好的装饰画张贴在教室中,在环境的影响下,学生会不自觉地内化为自我行为标准,约束自我道德规范。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精神环境的创设影响学生的精神、思想,通过一些积极向上的班级活动宣扬积极精神。班主任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一起探讨学生的兴趣,选择具有正能量的时代人物、歌曲等进行讨论,让学生在积极思想的影响下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思想,或者可以选择一首积极的音乐、名言警句作为班歌、班训等。例如,某班级在一次校园活动中,就以积极向上的班级风采获得了全校的关注,在这场体育竞技活动中,班主任先是组织学生唱了之前选的班歌——《爱拼才会赢》,通过这首歌曲振奋了全班学生的精神,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得了无形的力量,之后在体育会演结束后,教师又组织学生高声宣读了之前制定的班训,通过积极的班级风采赢得了其他班级的喝彩和掌声。这一班训和班歌在日常学习中也无形的影响地影响着学生,大大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班风,实现了德育教育创建积极向上班风的目的。

(二)渗透理论德育,发展学生身心

初中学生心智发育还不成熟,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足,在实际生活中很容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进而导致学生形成不正确的价值观,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西方不良思想,这些思想一旦进入班级,会影响班级建设,阻碍积极向上班风的形成,影响学生的德育教育。由于网络信息的大面积传播,让初中生被动地受到了很多网络信息的影响,甚至很多初中生已经成为信息的制造者,他们会盲目跟随部分网络舆论,效仿网络中不正确的行为,继而影响学生正确价值而且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缺乏引导,缺乏正确的认识,容易受到不良影响。网络大环境必然不可完全避免,重点在于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知道什么行为值得推崇,什么样的行为要避免,所以身为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的理论教育,通过理论教育让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认识,并形成积极健康的班风。班主任可以借助主题班会渗透德育内容,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养成正确的行为思想,例如,在一次“如何看待追星行为”的主题班会中,班主任以自由讨论的形式展开活动,将活动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对这一行为进行探讨,在讨论活动中,教师发现也有部分学生认为疯狂追星是正确的,大部分学生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不应该去追星分散精力,影响学习,班主任对后者的观点进行了肯定,并对此次探讨活动进行了总结,强化了对学生的思想引导。通过这一主题活动,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学习态度,形成了积极向上班风,提升了学生的思想认知。

(三)实施民主化管理,渗透德育教育

要创建积极向上的班风,在于班主任的引导,更在于学生的自发和自省,班主任可以通过民主的管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良好的体验,也可以实现德育教育和班风建设。班风是学生在集体生活中的一种内化的产物,并不是班主任一手创造的,所以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可以通过民主化的管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让学生了解到自己是班级中的一份子,激活学生的班级认同感,强化学生对班级的责任感。例如,某初中班主任就采取了轮流班干部任职制度,为了提升这一制度的可行性,主要以班级纪律为管理核心,在学生担任班干部的过程中,学生主要负责班级纪律管理工作,通过这一制度,教师发现班级纪律好了许多,不管各科授课课堂中,还是学生的自习课堂中,班级纪律都很好,因此班级连续获得了校园内的纪律红旗。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更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班级中的一份子,有助于积极健康班风的建设,也实现了德育内容的渗透。

二、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