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邓远慧 字数:4035 点击:

[摘要]谈起阅读,大家往往认为这是语文、英语等文科的事情,和理科没什么关系,特别是数学科目。在人们的惯性认知里,数学不需要阅读,只需要记住概念、公式等就可以了。其实,数学阅读一样不能忽视,因为数学也是一种语言,而学习任何一门语言都需要阅读。不过,和其他学科相比,数学语言比较特殊,具有严谨性、抽象性、逻辑化和符号化等特征,因此数学阅读方法也就有所不同。对学生来说,如果解题之前不能通过阅读正确领悟题干的意思,那么花再多时间也无法正确解答。可见,阅读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是学生能正确运用所有数学方法的前提要件。在数学课前的预习中,阅读理解也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概念、公式定理、例题、应用题的理解入手,浅谈阅读理解法在初中数学预习中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数学;阅读;数学预习

引  言

数学成绩的好坏和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是分不开的。数学知识强调连贯性,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能只关注数学公式的演算步骤,而忽视对数学语言的阅读理解,否则就无法建立真正的数学思维。

在课前预习中,根据数学的特殊性,笔者在实践研究中发现,下列情况运用阅读理解法预习,效果更加明显。

一、概念的理解

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对概念的理解越透彻,其内涵和本质掌握得越好,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效率就越高。只有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数学概念,才能有效且正确地解决数学问题。

关于代数概念,阅读时要正确理解概念中的字、词、句,抓住关键词,通过字面意思读懂并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组的预习中,我是这样布置预习作业的:1.认真阅读课文中二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组的概念;2.细读概念,理解什么是“二元”“一次”?

对于几何概念,要求学生能对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和文字语言进行相互转换,“翻译”成数学语言。对几何概念的命题,首先可以从文字本身去阅读、理解、记忆。比如,“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从字面来看就很容易抓住这一概念的本质: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也平行,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进而发散思维进一步讨论:1.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2.有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这样一来,可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其次,对照几何图形阅读几何概念,将几何概念转换为几何图文符号,通过图文联想来加强记忆,等到需要应用这一概念时,以图形再现代替文字再现。和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相比,这样的记忆方法来得更深刻而持久。

二、公式定理的阅读与理解

数学公式、定理是精简的数学语言,其中不乏一些数学专用词汇,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这些词汇的内涵,是正确解题的前提。对于公式、定理的阅读和理解,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阅读公式、定理时要注意分清公式、定理的条件和结论;要探讨公式、定理的证明途径和方法,通过与课本对照,分析证法的正误、优劣;要注意联系类似定理,进行分析比较、掌握其应用;要思考公式、定理可否逆用,推广及引伸。

比如,“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的预习中,方法如下:1.据定理画图;2.细读定理的推导过程;3.找出条件与结论;4.用几何语言表示。这样通过阅读与画图的结合,学生对定理的理解会更透彻,上课的时候,再认真听课,,就能理解掌握了。

三、例题的阅读

例题是书本对知识的理解运用最直观的手段。仔细阅读例题是预习必不可少的一步。“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预习作业我是这样布置的:1.仔细阅读课文例题;2.观察题目有什么特点;3.解题的第一步为什么用①—②,而不是①+②;4.①—②的目的是什么?通过这样的阅读与问题串结合的预习,同学们能基本理解加减法的解题方法。

四、应用题的阅读理解

应用题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被视为重、难点,普遍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开展有效阅读,加强阅读指导,是轻松解决应用题的法宝。在预习中,学生也会对这个内容马虎应付。针对这点,我只要求学生认真阅读题目三遍,并回答问题。

例如:某市为治理污水,需要铺设一段全长为6000m的污水排放管道。为了尽量减少施工对城市交通所造成的影响,实际施工时每天的工效比原计划增加25%,结果提前10天完成这一任务。实际每天铺设多长管道?

第一步:认真读题三遍;

第二步:分析等量关系;全长=工效×天数

实际工效=原计划工效×(1+25%)

实际天数=原计划天数-10

第三步: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

三步预习之后,学生对解分式方程应用题有了一定的理解。随后在课堂上再加以巩固,难点也就迎刃而解。

结  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