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嘉敏 字数:4344 点击:

【摘要】文章通过对前置性学习的背景概述,客观分析了当下前置性学习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下双减教育背景,提出了通过利用前置性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举措,并通过案例验证策略的实践可行性。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于前置性学习的实践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前置性学习;课堂教学效率

一、背景概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要求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推进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中,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和模式,实施有效的前置性学习方法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方法,将生本化的教育理念贯彻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去,促进了课程改革顺利地推进。

通过前置性学习,一方面能让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初步的了解和感知;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先学”情况,了解学生的问题所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地讲解,从而促进高效课堂的建构。因此,合理有效地设计前置性学习,并在具体的课堂上加以实施,是一线教师需要具备的教学能力。

二、小学数学利用前置性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状

(一)学习目标过于笼统,缺乏针对性

部分教师在确定前置性学习目标时,过于笼统,缺乏针对性。如果学习目标不明确,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缺乏方向性。在当下,,教师设计前置性学习的主要依据是教学目标、教辅资料,设计的内容更多的是以书本知识为主。小学数学教材基本的编排较为统一,但是不同地域、不同学校的学情不尽相同,教学针对性则有一定的偏差。虽然很多学校引导教师编排了校本教材,但是校本教材基于老师水平和学生诉求所限,学习目标仍然相对笼统,对于学生的差异化教学仍有不足之处。

(二)学习内容过于统一,缺乏层次性

前置性学习的关键在于学习内容的设计,大部分教师在前置性学习内容设计上注重学习内容的全。如此,便导致了设计内容没有重点,又全是重点,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方向侧重,也不利于双减政策的落实。同时,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客观存在,对于小学数学的学习基础水平也层次不齐。而这种大而全的内容设计则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学习方法千篇一律,缺乏有效性

在前置性学习方面,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都是基于教材的内容学习和问题探究,缺乏有效性。一是,部分学生对于老师布置的前置学习任务,以完任务的形式完成,主动思考不够。二是对于学习方法的指导较少,追求前置性学习内容的完成结果,忽略了学生的过程指导,没有注重前置性学习习惯的培养,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缺乏有效性。

三、小学数学利用前置性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利用前置性学习明确教学目标

前置性学习目标的明确有利于实现学生“先做后学”的素养养成,从而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唯有明确前置性学习目标,构建升本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实践,逐步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这也是落实双减中“减负增效”的重要举措。

比如:在六年级课程“圆柱与圆锥”前置性学习内容上,教师可以设定教学目标:

1.梳理圆柱和圆锥的相同点和差异点;

2.理解圆的周长公式和逆推公式,梳理学习过程中的难点;

3.圆柱层面积的理解方式,尝试自己动手实践圆柱侧面积和长方形面积的逻辑展示;

通过以上前置性学习目标的明确,让学生在自主思考、动手实践中展开该课程内容的探索,并梳理出自己学习中的难点。在课堂教学前,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教师扮演一个引导者、合作者的教育角色。最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课堂教学高效解决学生问题,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二)借助于前置性学习把分层教学落实到位

前置性学习内容的设计需要有针对性,并在尊重学生差异性的基础上能够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因此,前置性学习也要做到分层教学。基于此,在内容设计上教师要结合每个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充分理解学生对问题的发现和解答的差异化。教师可以鼓励后进生以课本上基础内容为主进行理解和思考,鼓励优生对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进行改编和延伸学习,开展分层前置性学习,做到因材施教。

比如:教师在小学数学“百分数”这一节课程的学习时,首先要求所有学生对百分数的基础概念理解,并能够在对例题提出一定的总结和解题思路的梳理。其次,老师引导优等生对课本例题进行改编,加深一定的难度后进行深度学习。老师针对学生在前置性学习中提出的问题,让其他学生进行了思考和解答,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对百分数的理解,同时满足了部分学生深度学习的诉求,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三)创新学习方法,提升前置性学习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