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学勤 字数:3682 点击: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分学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1]。无论是课堂分层教学还是作业分层布置,都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确立相应的教学层次,以适应学生最近发展区和最佳发展期的教学。之所以要开展分层教学,是因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之间存在着事实上的差距[2]。

初中数学的教学需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成长背景,不同的知识储备,性格也各有所异,因此他们的接受能力难免有所差异。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和体验,综合考察学生的认知水平后,根据学生的个体能力适当注入核心思维的训练,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充满兴趣,学会数学的思维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这种精准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能够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也增加了不同层次学生与教师的互动频率,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提升,并且科学、有效地利用好了现有的教育资源,使得课堂效率大大提升。

数学教学设计要围绕目标而进行,践行分层教学模式,自然要先从学习目标的分层着手,为课堂教学提供依据。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需要认真研读教材、解析新课标、了解学情,结合每个层次的实际情况创设适宜的、可行的目标方案,引领整个课堂学习过程。例如,学习“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时,依照由易到难的原则设计三大教学目标。第一层目标为:经历探索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体会轴对称的特点;;第二层目标为:能利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并会用性质作轴对称图形;第三层目标为:能自主推导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判定,能熟练应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决实际问题。设置阶梯式的教学目标,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激励他们不断挑战自我,完成学习任务。

学好数学,除了掌握方法以外,关键在于养成习惯,其中课前自主预习对于课上有效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学生自主参与课前学习活动,启发思维、巩固知识、强化方法,为锻炼数学学习能力、提升数学综合素养创造有利条件。同样在课前预习环节,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各有不同,采取分层引导策略,布置差异化的预习任务。例如,学习“画轴对称图形”时,设计预习活动如下:第一层任务∶通过阅读教材,能够了解到轴对称图形的做法过程;第二层任务:能够利用尺规作图完成简单的图形的轴对称过程;第三层任务︰能够利用对称点找到复杂图形的对称轴,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归纳、总结能力,自觉完成课前预习,为课上学习和讨论做好准备。

作业分层的布置是数学教学过程前、中、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与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与延伸课堂教学成果、反馈与矫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同时作业也是作为师生交流互动的一种有效方式 ,更是新时代背景下中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

现实情况下,经常出现这种情形,一部分教师在讲完课程道:“今天的作业是练习册上的某页某题亦或是课本上的某页某题,”。从此种作业安排的方式不难看出,教师作业布置的随意性很大,这或将造成课堂、外作业与教师的教学内容脱节。其次,在对我校八年级全体学生进行作业反馈的问卷调查中,数据显示61.94%学生都表示喜欢基础作业,能够很快完成;22.67%学生喜欢老师安排的极具趣味性的作业;15.39%学生喜欢实践性强的数学作业。这说明学生需要有趣味性、实践性的作业,而绝非呆板、量大、题多的作业。

最后,学生作业量大也是普遍现象。据某一线教师统计,该校八年级第一个学期的数学作业量大得撼人:八年级上半学期平时配套数学作业共1929-2710道题目,再考虑寒假作业,20天总共要完成400-440道。按半年180天算(不休息),学生每天要完成18道左右的题目,其中还不包括家长给学生另外购买数学课外复习资料。所以在对待数学作业的态度上,完成作业质量较高的学生仅占 31.4%,时常出现错误的占30.8%,错误情况较重的占20.6%,完成情况较差的(不会做或只对一道题,或抄袭他人的)占12.5%,长期不交作业的占4.7%.这表明,作业量大,随意用现成的作业资料是造成对待作业的态度不积极,作业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长此以往,学生做作业、教师批作业都疲惫不堪,而收效甚微,造成高负荷、低效率的状况[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