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叶春静 字数:2469 点击:

【摘要】小学阶段的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这门学科对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有着直接影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新课改提出的教学要求和学生学习需求,所以教师跟随时代脚步,转变教学观念针对学生情况制定相关教学方案,注重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学生数学知识运用能力。本文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有效性原则和有效性策略三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引言:新课改要求小学课堂教学要提升教学有效性,让学生在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上,更好地吸收课堂所学知识,其中不仅包含着教学效果,还有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在新课改影响下众多的小学教师开始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课堂的趣味性,但是在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师应该从小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开展有效性教学,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

一、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首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忽视差异化教学。有些小学教师对课程改革的理念理解不够深入,依旧在教学中沿用传统应试教学思想,一味地僵硬化灌输理论知识,学生在课堂中处于被动状态,在这种模式下小学生不能对知识深入了解,更不能有效运用。并且教师在教学中制定统一的教学目标和单一的作业内容,并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性化差异,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忽视了师生一体化理念。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师生一体化成为重要内容,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但部分小学教师没有重视到这点,在日常的教学中只在乎如何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不关注学生的接受度和体验感,那么数学课堂教学将会难以达到理想教学效果。最后,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还时常忽视实践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学不应该局限在教材和课堂之中,要进行实践教学,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更好的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然而,游侠儿数学教师将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理论知识传授和习题训练上,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知识,使小学生思维受到局限[1]。

二、新课改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原则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主体地位,要通过数学教学来强化学生主体意识、突出主体地位。在传统教学中,数学教师占据课堂主体,数学课堂要按照教师的计划和步骤进行,小学生要跟随教师的课堂进度进行学习,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依赖思想,不主动积极进行思考。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重视,对于知识的了解不再表面化,学生思维得到了有效发散,,小学数学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基础上,还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突出其主体地位。

(二)加强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数学和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知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大部分的小学数学教师不注重联系生活实际,不善于创设生活化情境,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致缺失。在新课改中明确提出数学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知识和生活的联系,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理解数学的价值[2]。

三、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高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落实,一些教师仍然控制着课堂教学。从新课改提升教学有效性角度出发,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进行翻转课堂的构建,由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等。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测量》的教学过程中,用翻转课堂进行预习工作,就是将课堂导入环节移到课外完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探究一些理论知识,像毫米、分米的认识,剩下的问题利用信息平台交给教师,教师进行备课,这样可以进行针对性教学,也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利用生活化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要想进行有效教学首先就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所以教师要联系生活。利用生活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先进行课堂导入,在导入环节教师要提前进行备课,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进行优化设计,让其深入理解知识。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课时,教师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能发现哪些含有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事物?”学生在教师提问后会进行回忆,回想自己熟悉的事物,从而进入教学主题,让学生在课程正式开始之前进行了一定的思考,带着兴趣和注意去听课,提升数学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三)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