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丹秀 字数:2339 点击:

【摘要】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课后服务旨在减轻家长的负担,提升基础教育的育人质量。对此,相关人员应提高重视,以便能不断提升课后服务水平,使学校资源得以最大化利用,推动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基于此,文章立足于课后服务质量提升策略,从两方面,即丰富服务内容,吸引更多学生的目光和注重趣味设计,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期能为教师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提高课后育人质量,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关键词】“双减”背景;课后服务水平;服务内容;趣味设计;全面发展

部分地区存在中学放学时间相对较少的缘故,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家长接送孩子与管理孩子造成了较大的压力。为此,在深入贯彻“双减”政策的背景下,中学开展了课后延时服务,以便能切实减轻家长的压力,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教师作为课后延时服务的主力,应充分认识到自己肩上的重任,并对课后服务现状进行深入地分析,从而找出提升课后服务水平的有效举措,为“双减”助力,切实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1]。

一、“双减”背景下提供学校课后服务价值的意义

(一)确保学校资源得以最大化利用

学校课后服务的课程通常为手工、兴趣小组活动等,这些课程的高效开展,可以促进学生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发展,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期间,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科学规划授课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存在多次使用的情况,这会提高其利用率,推动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

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课后延时服务的主要目的。课后延时服务政策一再强调,课后服务的内容,并非教学活动的补充与延伸。换言之,课后延时服务,旨在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更为多样的活动内容,使之得以健康、快乐地成长。现阶段,多数中学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善的教学设备与相对成熟的教学工作体系,为此,应积极开展课后服务活动,切实为学生提供更多健康的成长养料,促使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双减”背景下学校课后服务水平的提升策略

(一)不断丰富服务内容

为了切实贯彻“双减”政策,提升课后服务的水平,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不断丰富课后服务的内容,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获得语文素养的不断提升[2]。

第一,开展多样化的课后育人活动,积极创设“书香校园”氛围。学校可以根据已经拥有的资源与中学生的特点,因地制宜创建舞蹈、剪纸、书法等兴趣小组,让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自主选择,从而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享受活动的快乐;可以结合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校园科普、拓展训练等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第二,开展思政课程。中学生碍于辨别能力较弱,在学习与生活中,容易受到不良思潮的干扰,从而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对此,教师可以利用课后服务时间,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营造良好的思政环境,使学生在长期熏陶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比如开展“寻找家乡英雄”的活动,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与家乡英雄有关的资料,然后在课后延时课堂上与全班学生分享,以此提升育人效果,促进学生爱国情怀的发展。

(二)注重趣味设计

在课后延时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融入较多的趣味元素,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久而久之,获得个人语文素养的不断提高。比如在学习《寓言四则》时,在阅读环节,教师可以将其和情景构建进行深入融合,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逐渐加深对课文内容的了解。譬如开展情景剧表演,让学生在课后服务期间,自主选择《寓言四则》中的内容,并将其创编成剧本,然后通过语言、动作等方式表演出来。学生为了表演任务,势必会多次阅读课文,分析寓言故事中人物的特点,这会强化他们的阅读体验,推动其理解能力的发展。又比如根据古诗词内容,将课后活动分为知识获取类——要求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查阅与古诗词有关的资料,例如创作背景、诗人的经历等;实践类——要求学生模仿古诗词中的描写手法,描写相应的风景、人物等,使学生在二次创作中获得创新意识的增强;合作类——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古诗词配音、绘制与之有关的画作等,这些多元化活动的高效开展,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为此,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提升课后延时服务的育人价值,为学生文学素养的发展与强化提供必不可少的支持与助力[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