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宝华 字数:2491 点击:

【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劳动教育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尤其是在“双减”视野下,需进一步加强对小学生劳动教育。探索如何加强小学生劳动教育,具有非常重大的价值。基于此展开研究,提出构建“学科渗透——班会教育——校本活动——家庭劳动”的系统化劳动教育框架,并做好对小学生的劳动评价。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生;劳动教育

引言:

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小学阶段又是教育黄金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培养爱劳动、会劳动的新时代人才,意义重大。

一、研究背景

首先来看劳动教育的重要价值。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小学应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劳动观念以及健全的劳动能力这两个方面。健康的劳动观念指学生应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理解劳动与收获的关系,拒绝坐享其成,拒绝以劳动为耻;健全的劳动能力指学生应有基础的劳动体能,并掌握生活中常见的、常用的劳动技能。

其次来看“双减”政策的影响。“双减”政策指的是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的内涵不仅在于减轻学生负担,更在于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以及个性化发展,可以说对劳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双减”视野下,学生课余时间更多,如加以利用,则可让劳动教育更加健全。

二、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策略

(一)构建多维度劳动教育体系

要从多维度、多层次来构建小学劳动教育体系,在学生成长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劳动教育,从多渠道影响学生的劳动观念、多渠道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从而达到全面的、更好的劳动教育效果。基本劳动教育体系为“学科渗透——班会教育——校本劳动活动——家庭劳动”。

1.学科渗透劳动教育:

在小学各个学科中挖掘劳动教育元素,向学生介绍学科中优秀的劳动人物与劳动精神,端正学生的劳动观念。同时,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更带领学生展开实践,在实践中体会知识与技能,“实践出真知”,学生通过实践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不仅接受了劳动教育,同时知识认识也会更上一层楼。例如在语文学科中渗透劳动教育,如《悯农》的学习,该诗反映了农民的生存状态、劳动状态,写出了农民劳动的艰辛和对浪费粮食的愤慨,教师劝诫学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如《吃水不忘挖井人》《朱德的扁担》《邓小平爷爷植树》等课文,均说明了劳动的价值以及劳动的重要性,教师告诫学生做事要亲力亲为,感受劳动所带来的收获,会有更多的幸福感。例如在数学学科中渗透劳动教育,鼓励和引导学生去测一测、量一量、做一做等,如组织学生测量旗杆影子长度、绘制立体图形、完成社会实践调研等,学生的数学素养更上一层楼,劳动精神也在不知不觉间得以培养。

2.班会渗透劳动教育:

班主任利用后班会阵地,展开有关于劳动教育的主题班会,在班会上向学生讲述劳动的重要性,以实际案例来举例,促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逐渐的,学生的劳动精神会越来越强大,劳动观念越来越端正。例如组织一起“劳动人物最光荣”主题班会,向学生介绍“纯真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王进喜、“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两弹之父”邓稼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张桂梅、“匠人匠心践行茶人初心”陈加友、“抗癌厨房”万佐成和熊庚香夫妇等等优秀人物的故事,带学生感受他们身上的劳动精神,引导学生引以为榜样,向他们学习[1]。

3.校本活动渗透劳动教育:

学校组织一些较大规模的、实践性的校本活动,助力学生成长。同理,可展开一些有关于劳动教育的校本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校本劳动活动中,加以体会,增加感受,充实技能。例如学校展开校园公益活动,带领学生打扫校园,清除校园杂草,食堂清洁等劳动作业;例如学生展开劳动技能培养,带领学生学习烹饪技术、园艺技术、缝纫技术等等,充实学生的劳动技能库;再例如带领学生走访本地手工业基地,向学生讲解手工业文化,并带学生进行手工业学习,如本地有竹文化与手工业,,带学生学习竹文化,并用竹子制作竹笔筒、竹篮、竹椅、竹簪等。

4.家庭渗透劳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