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小春 字数:2524 点击:

【摘要】当下教育模式强调教育的实用性,在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缺少的今天,,高等职业院校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作为专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教育阶段,高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与传统的大学路线完全不同,为适应区域产业的发展需求,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产教融合是当前高职院校的共同追求,但由于高职院校受各种现实因素影响,高职产教融合的深度始终受到限制。

【关键词】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对策研究

教育改革是当下的热门话题,传统大学教育路线在教育改革中逐步进行着素质教育的道路,而与之不同的高职院校教育则是有自己的教育改革路径,即产教融合。产教融合强调的是生产活动和教育活动的相互配合,是一种实践性的教育理念,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学校办学目的是培养在行业内有着实际生产力,掌握一门技术的专业性人才,所以依托于生产活动加深教学内容理解的产教结合路径,在高职教育中非常重要。但是受限于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社会对于高职院校的重视程度,目前高职产教融合的实际进行还是有诸多不足,难以成为主流的教育思路。本文就将通过分析当下高职产教融合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切实有效的改进对策,以供职业院校参考。

一、高职产教融合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随着高素质技能技能型人才的稀缺,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性专业人才的院校已经越来越受到了社会的重视,但是观念的转变需要时间,高职院校在社会上的认可度还需要时间来推进。目前高职产教融合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从现实的情况来看。由于高职学生大多是高中时学习成绩较差,无法达到大学本科的录取成绩,才选择的高职院校,这样的学生往往存在学习积极性较低的问题,高职院校在开展产教融合活动时,学生在投入实际生产活动的精力极其有限;其次是生产企业对于相关产教融合活动的配合积极性也不高,因为国家政策落实不到位,导致企业难以得到切实的利益,还需要肩负相关责任,几乎是吃力不讨好,所以很多企业在进行产教融合时,就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带着学生敷衍过去,使产教融合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

针对这样的两个问题,产教融合要想变得切实有效,就需要同时对活动的双方都加以约束,具体的改进对策如下。

二、高职产教融合的改进对策

(一)针对学生积极性: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采取合理的奖惩措施

虽然高职教育中频繁强调生产活动的重要性,但是高职学生的心态始终还是学生心态,他们更在乎的还是学校中的规章制度,更在意自己的毕业情况。一般的产教结合,缺乏硬性的生产工作完成指标,也缺乏校方的约束,学生在产教融合中的定位更像是工厂的临时工,难以得到反馈,也没有全面的评价,很容易激发出自身的惰性。所以学校要提高产教融合的作用效果,就需要牢牢地将生产活动和学校学习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教育体系,而不是单纯的让学生作为工作者投入到生产工作中去,要让学生意识到生产活动和自身学习的关系,直接关乎自己未来的前程,这样才会引起学生的重视。

例如,在汽修专业的高职院校中,产教融合项目多是送学生进汽车生产流水线或者汽修厂,在产教活动中,一般是全部由工厂管理学生,学校并不做硬性要求,这样就让学生容易产生可以偷懒的想法。所以可以设置工厂驻场老师来进行监管生产活动的进行,再结合企业师付的指导,校企共同对学生每天的表现进行打分,直接关乎学生的学业情况,还能作为现场指导,帮助学生理解理论和实操的关系,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学校在工厂驻场教师和企业师傅的设置,不仅对学生起到了督促作用,保证了产教融合的效果,也减小了工厂方面的管理难度,有助于工厂对学生的接收,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全身心投入到产教融合活动中去。

(二)针对企业配合意愿:增设补贴政策,同时建立校企深入合作

企业的核心目的就是赚钱,在企业视角下,接收这样一批生产力有限的学生对于其生产产出没有太大的企业效益,所以对产教融合项目大多融合度较低。针对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请求政府的配合,落实相关企业的补贴政策,解除企业的后顾之忧。其次校企合作关系也应该得到强化,不止于项目合作,在未来可以签署就业的协议,为企业提供优秀劳动力,这样企业就会意识到产教融合实际上也是在为自己的未来培养人才,进而提高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