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春辉 字数:6159 点击:

【摘要】机电一体化专业由于其特殊性,对于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要求较高,这样才能确保教师能够对整个专业有良好的把握。因此,对整个师资队伍结构的要求也就无疑是比较高的。然而,在实际现状中,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师队伍年轻化趋势明显,新教师较多,教师平均年龄较轻,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偏少,这是其主要的特点之一。面对这样的情况,采取进一步优化教学模式的措施以提升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整体教学水平势在必行,而理实一体化模式就是其中不可多得的重要“法宝”。

【关键词】中职机电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小组学习

引言:

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和实践能力,对学生的职业素质能力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为了加深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机电中的应用,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和明确一体化教学内容,分析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的切入点,构建相互平衡且融合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从而充分发挥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效用,最终提高中职机电教学质量并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一、中职机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随着科教兴国、科技为第一生产力的引导,众多以生产为主线的企业引入了大量智能化自动生产设备。这种趋势导致对一线生产力的需求下降,对能够使用和维护生产设备具有一定文化素质人才的需求加大。因此,中职教育需要引入新的教学内容,注重国家发展需要的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应提高专业知识和学科理论的考核占比。因此,一体化教学模式在现阶段教育模式中尤为重要,“一体化教学”即在企业里学习实际操作,并在职业学校中学习理论知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平行进行。具体实践应该将理论知识深度融入在技能训练中,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提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以持续提高学生的技术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因此一体化教学模式运用该模式开展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应以实践训练为主导,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联系,促使学生内化理论知识,从而驱动学生技术能力发展。

二、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中遇到的问题

(一)理论与实践脱节

在以往中职学校机电专业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将理论与实践类课程充分融合,重视程度也略有不足。在日常授课中,教师更倾向将精力用在机电理论知识的讲解中,忽视了一体化教学的重要作用,进而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职学校机电一体化教学效果。此外,部分学校领导对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不够重视,投入的资金、人力资源较少,导致校内实训设备难以满足中职生发展需求,使其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

(二)育人形式单一化

当前,很少有教师能主动探寻新的育人路径,在课堂上仍以口授、示范为主要的育人模式,对信息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优质辅助手段的应用不够深入,整体育人形式单一。机电专业知识较为复杂,学生若想深入理解、掌握、应用这些知识,需要形成较为扎实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但是,在单一的授课形式下,学生思维难以得到有效拓展,其在学习中体会到的快乐也极为有限,长此以往,会严重影响机电一体化教学效果。

(三)师资力量薄弱化

师资建设薄弱,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较低。机电专业教师长期缺乏实践基础,仅限于教学工作,理论更新缓慢。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他们往往会犯空谈的错误,导致教学质量达不到社会的要求。

三、中职机电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策略

(一)强化校内外资源整合,强化机电类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整合中职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功能。中职机电类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分为专业知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方法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等。其中在具体工作中能解决生产实践及处理项目中问题的能力只能从平时的实践训练中获得。因此加强中职学校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功能建设,是学生获得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保障。从校内来说,应建立完善的机电类实训基地,重视实践课程的设计,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从校外来看,应加强中职学校的校企合作、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联系优秀企业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例如:校内实践基地方面,学校可以建立机电维修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生产制造基地等实训基地,提供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综合技能和技术课程的实践课程和培训计划。实践基地应建立与企业的联系,通过多种形式创新实践教学方式,以达到训练学生各种应用技能的目的。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机电专业的科技创新实验,举办机械制造、设计大赛等活动,希望在学科综合实验的集中展示中展示同学与教授所得的实践经验与成果,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校外实践基地方面,学校可以与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生产制造等行业的企业建立实间合作,通过学校实习和校企合作教育的方式,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和实训,融合校内和校外的实践教学资源,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实际问题和场景,了解行业和企业的实际情况,锻炼实际操作和应用技能,提高综合能力和就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