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属性
  • 刊物名称:校园英语
  • 国内刊号:CN 13-1298/G4
  • 国际刊号:ISSN 1009-6426
  • 邮发代号: 18-116
  • 数据库收录:中国知网
  • 投稿邮箱:
      bianji@xiaoyuanyingyu.com
  • 作者:孙丽萍 字数:4925 点击:

    摘 要:社会转型条件下,各种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的冲突极易给中职生带来很多心态方面的影响,所以中职生良好心态的培养尤为重要。本文从社会转型条件下当代中职生的心态现状研究着手,从教师对社会转型条件下学生良好心态培养的引导性作用、社会转型条件下中职生良好心态在集体生活中培养、科学健康生活方式对社会转型条件下学生良好心态影响作用、基础课及专业课中增加学生积极情绪体验等四方面进行研究,以达到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并寻求转型社会条件下中职生良好心态的培养方法之目标。

    关键词:转型社会;中职生;心态

    课题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立项课题“基于转型社会条件下中职生良好心态培养研究”(编号:JG14EB114)阶段成果。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于2014年6月23至24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

    习近平指出,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此次会议的胜利召开,体现了国家对职业学校的高度重视和对未来职业技术人才的殷切希望。作为职业学校的一名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职业教育事业贡献力量。‘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已为我们指引了努力的方向。这就要求我们职教工作者要踏踏实实地为学生服务,我们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因为“人生出彩” 不只是怀有一技之长,还要有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等职业道德精神。然而,我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重大变迁之中,社会变迁作为重大的应激源将不可避免地给人们带来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心理冲突,特别是在各种消极文化迅速蔓延的情况下,那些心理素质差,认知能力弱的中职生,更容易产生迷惘、焦虑、消极、冲动、偏激等心理障碍,进而引发行为失范。因此,中职生良好心态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社会转型条件下当代中职生的心态现状研究着手,在教学实践中摸索转型社会条件下中职生良好心态培养的方法,并取得一定成果。

    1 社会转型条件下当代中职生的心态现状的研究

    在社会转型条件下,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碰撞,本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互冲击,公众正体验着社会变迁所带来的惊喜、焦虑、失落等复杂的心态。然而,中职生社会经验不足,缺乏思想准备,很难应付诸如学业受挫、父母离异、感情不容等复杂的问题,极易出现心理障碍。

    一方面,当代中职生的家长普遍学历低,早婚早育,工作不稳定,他们对子女投入的教育时间较少,多数孩子都是隔辈人带大的。隔代人的过分溺爱和放纵是孩子过于“自我中心”,影响其自我意识的发展,容易使之形成自私、任性、执拗的不良性格。他们遇到生活中的问题时,不爱思考和尝试,稍有不合心意就大哭大闹,没有抗挫折的“免疫力”,遇事就一蹶不振,或消极堕落。另一方面,现在的中职生,都是90后,独生子女居多。家庭生活中,他们没有兄弟姐妹这层关系,因此其社会化的过程中带有其自身的特点:独生子女极易形成孤僻的性格,缺乏良好的人际沟通技巧;普遍缺乏分享精神,极少同情心,冷漠心理亦不容忽视。

    2 基于转型社会条件下中职生良好心态培养方法

    2.1 教师对社会转型条件下学生良好心态培养的引导性作用研究

    学生都有“向师性”这一本质属性,即学生都有模仿、接近,趋向于教师的自然倾向。有人把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形象地比喻为“学生像花草树木趋向于阳光一样,趋向于教师。”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不容忽视的。转型社会条件下,中职生的心理状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存在许多消极的心态问题。面对此种状况,教师对于学生良好心态培养的引导向作用值得重视和研究。所谓“引导”,即无论在行为上还是从思想上,教师都是走在前头的榜样,须要带领学生们走出困境,走向开阔。

    1.教学行为中的引导性作用

    作为教师,我们要加强学习,修炼自己,每天用积极的状态去感染学生,让学生时时刻刻能感受到老师身上的正能量。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情绪首先应当是愉快的,并通过自身的快乐来带动学生的快乐,用我们的激情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我们要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评价学生,看到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与学生分享成功的喜悦。教师应该每天满怀激情,精神抖擞的进入课堂,用我们的热情去感染和引导学生用积极的情绪和心态来参与课堂学习。

    2.日常生活中对于思想的引导性作用

    现在社会是一个多元的社会,对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的中职生来说,面对形形色色的新鲜事物和复杂环境,他们良好心态的培养需要老师合理的思想引导。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成功人士的好品质及其成功的原因。告诉学生,这些人之所以成功,都是其不懈努力,积极拼搏的结果。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能从他们的成功事例中学习越挫越勇的进取精神。另外,教师亦应设计一些有益的集体活动,如组织一场“感恩节”主题班会,或是一次关于“斯坦福棉花糖实验”的讨论,并在学生参与过程中给予恰当的引导,引导学生敞开心扉,加强合作,在具体活动中去认知和体会积极有益的成分。

    2.2 社会转型条件下中职生良好心态在集体生活中培养研究

    陶行知老先生曾经说过:“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然而,对于社会转型条件下的中职生来说,集体生活又何尝不是培养良好心态的重要方面呢?

    1.集体意识是一种好心态

    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寓教于乐比刻板地说教效果好得多,在活动中可以锻炼学生的才干、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还可以增加班集体的凝聚力。因而,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类活动并支持鼓励学生参与活动是很有必要的,让学生通过集体成员的协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遇到困难寻求合作的能力和主动参与意识。如:鼓励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有着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从不同角度探讨同一问题,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学科的互补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2.集体舆论是培养好心态的一剂良药

    建立正确的集体舆论过程中,首先要让集体成员认识和掌握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判断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标准,促进他们心态的健康发展。正确的舆论是班集体不成文的言行规范,是学生自我反思和调整的手段。诚然,我们要提高集体舆论的质量,防止产生不健康的舆论。

    2.3 科学健康生活方式对社会转型条件下学生良好心态影响作用研究

    科学健康生活方式,是指有益于健康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主要表现为生活有规律,没有不良嗜好,讲求个人卫生、饮食卫生,讲科学、不迷信,,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等等。对于社会转型条件下的中职生来说,良好的生活习惯是确保其顺利完成学业的一个重要基础,更是他们适应社会,和谐环境,摆正自己社会生活中位置的心理健康基础。

    1、合理作息

    很多中职生习惯晚睡聊天,晚手机游戏到深夜,结果第二天上课的时候非常疲惫,长期如此,还容易引起失眠,甚至引发神经衰弱症和抑郁症。生物钟的紊乱,会让他们状态不佳,极易产生心态问题。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鼓励学生制定作息计划,严格遵守,按时起床,按时睡觉。有规律的生活能使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交替进行,天长日久,能在大脑皮层上形成动力定型,这对促进身心健康是非常有利的。

    2、合理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鼓励学生学习之余参加一些文体活动,不但可以缓解刻板紧张的生活,还可以放松心情、增加生活乐趣,反而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听音乐、跑步、做广播体操、踢足球等等都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这是一种积极的休息。

    3、平衡饮食

    通过对中职生的调查,我们发现中职生存在饮食不规律,搭配不合理,垃圾食品食用过多等问题。饮食的不合理会影响健康,使脾气暴躁。所以,我们有必要对中职生的饮食给予科学的指导,可以通过开展营养知识讲座,设计“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板报等。

    4、平衡心理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持续的心里紧张和心理冲突会造成精神疲劳,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发生疾病。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平衡的调节问题。引导并教给他们调节心理的方法,使之以乐观的态度来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多体谅别人,不过分苛求自己,经常反思,疏导自己的愤怒情绪,在助人、奉献中获快乐。

    2.4 基础课及专业课中增加学生积极情绪体验的研究

    美国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家Fredrickson等人对亲历2001年9.11恐怖袭击的46名大学生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心理韧性强的大学生在袭击过后,不仅报告负性情绪体验,也谈到了一些正性积极的情绪体验,比如对幸存心怀感激,更加珍惜周围的亲人,体验到人们相互间的关爱。越是深切感受到这些积极情绪的学生,之后出现抑郁症状越少,并且在危机后,变得更加积极乐观,对生活的满意度有所提高。积极的情绪体验是积极心理学研究一个极其关注的中心之一。积极情绪能够促进认知;积极情绪能撤销和冲淡消极情绪;积极情绪能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因此,在课程中增加学生积极情绪体验对学生的良好心态的培养有重要作用。

    1、基础课

    基础课均为理论课程,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中职生来说比较枯燥。学生们普遍对基础课程有畏难情绪,针对此种现状,可尝试如下增加积极情绪体验的方法:

    (1)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表情丰富、语言精湛。这会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投入到积极的思维活动中。

    (2)教师应借助一些教学设计手段,联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结构,让学生面临能够产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这种矛盾与冲突作为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和主动学习的动力,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欲望。

    (3)教师在基础课教学过程中应运用赏识教育的理念。以开放、欣赏的眼光看待发展中的学生,合理安排教学的难度与进程,组织有效多元的评价机制,让学生能够体会到由成功带来的愉快情绪体验。

    2、专业课

    专业课有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相结合,难度较基础课更难。那么,如何在专业课中增加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呢?

    (1)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寻求与学生的情感共鸣。师生之间形成师爱生,生敬师的良好关系,从而促发师生互动过程中的积极情绪。

    (2)实习工作页设计的难度要适当,设计内容要贴近生活实际,充分考虑学生的参与度与任务完成情况。

    (3)给与学生更多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增加学生的社会体验,提高自我,服务社会。

    随着现代社会的演进,心态问题日渐凸显,党和政府亦高度重视。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明确为转型社会条件下的中职生良好心态的培养问题,有一定的实用研究价值。目前,学生心态培养的方式只限于心理健康课程及心理咨询辅导。然而,本论文的创新之处是,将对中职生良好心态培养的教育方式全面铺开于各门课程、集体生活及健康生活方式中来。本文提出教师对学生良好心态培养的指导性作用,旨在教会学生学会自我心态调适的能力,提出教师在学习生活中对学生施加指导性作用,增加学生积极情绪体验,教授其调整心态的方法及科学的生活方式,从而达到使学生具备良好心态素质,使之能顺利完成学业,和谐人际关系,自然适应社会,健康发展之目标。

    诚然,本文的研究只是冰山一角,希冀从理论上对转型社会条件下中职生良好心态培养有所贡献。学生良好的心态应该从多维方面去探索,去研究,这是一个漫长而又艰巨的过程,教育研究之路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我们应立足岗位,心系学生,多研究,多反思,努力使教育工作取得更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