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海涛 字数:4924 点击:

【摘要】“双减”政策的出台,使教育改革席卷全国,其要求各级各科教师实施作业优化工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课后服务水平,积极开展课程改革,比如作业设计优化、内容精简等。具体到小学语文而言,小学语文教师应紧随“双减”浪潮,针对目前作业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展开分析,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相应的优化策略。文章联系教学实际,简要探讨了“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创新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双减”背景;存在问题;作业设计;创新策略

引言:作业布置是教师一项经常性的教学任务。小学语文作业分层设计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可以有效地改变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获得课本知识内容,促进学生的学习任务。当下,随着“双减”大背景的推动,教师要从课堂出发落实落地,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进行小学语文作业分层设计,构建多元化的作业体系,凸显个性化,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综合全面地提升。因此,笔者将以有关小学语文作业分层设计策略进行阐述说明,以起到抛转引玉的作用,为进一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教师要紧紧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整体设计课内外的学习活动;要把课外作业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以少而精的高质量作业取代简单、机械、重复性的大量作业,达到“减负增效”目的;要使作业真正为教学服务,为素质教育服务,转变当下作业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进一步使学生知识、能力、综合素质等,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形式,轻内涵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与补充,是巩固提高中小学生基础知识水准的主要工具,同时又是训练中小学生综合语文素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水准的重要摇篮。但是,在以往的作业布置上,我们更多的考虑到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而忽略了综合语文素养的提升,使得教育教学目的没有得到很好地实现。在语文作业布置上,老师更多的是检查孩子们对所学知识的识记情况,比如:抄写词语、听写、默写、背诵等等,看似把课文内容都涉及到了,但是很多内容却浮于表面,作业设计目标尚不明确,教学三维目标中的情感与价值观得不到很好的训练。

(二)重统一,轻多样

每个学生在学习能力、思维方式以及个性特点都有所不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作业设计的时候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间的差异。但是,目前很多小学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都忽略了学生的层次性,为所有层次的学生都设计内容相同的作业。这样一来,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难以得到提升与发展,对于学困生而言往往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在目前的中国语文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设计的作业通常以抄写类和背诵类的作业为主,他们通常让学生对新学的生字、生词进行抄写;对课文进行背诵;进行大量的题海。这样的作业形式具有一定的单一性,没有进行创新,学生认为做作业的过程非常无趣。这样不仅会浪费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还会禁锢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逐渐产生厌学情绪。

(三)重数量,轻质量

根据调查,小学生语文作业量往往多于其他学科,完成语文作业平均时长往往是数学学科的两倍以上。由此可见,小学语文作业的内容量大且不够精简。不少语文教师总是将书上和辅导书籍上的大量习题直接作为作业进行布置,不注重内容,没有针对性,这很容易导致练习内容重复,且没有重点。只关注作业的“量”,而不在乎“质”。

二、“双减”背景下语文作业布置的策略

(一)以单元统整为导向,设计单元作业

如: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以“双线”组织单元,以加强单元整合为导向,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展开课堂教学。侧重于单元内部的横向联系,单元各部分内容环环相扣,相互配合,使每个单元形成一个系统,共同促进学生发展。从三年级教科书开始,每个单元都设置了“导语”,在单元导语中明确语文要素,贯穿方法的学习与运用。作业设计作为教学延伸的一部分,也应有系统思维,立足单元整体,寻找与单元内容对应的核心语句和高频词语,初步确定单元要求掌握的语文要素和思维方法,同时结合学情需求,综合提炼训练点、考点、易错点和可迁移性的观点,以此导航作业设计。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8单元为例,本单元以“有趣的故事”为主题,编排了《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方帽子店》《漏》《枣核》四篇课文,语文要素为“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因此要把“复述”作为单元语文要素进行集中学习。复述是内化课文语言、学习表达的过程。为帮助学生学会复述故事,在作业设计上不仅围绕“复述”这一语文要素展开,还要落实具体的要求和方法。比如:《慢性子和裁缝和急性子顾客》引导学生先用表格,梳理顾客和裁缝在几天里的不同要求和表现,再有序地开展复述故事;《漏》则引用学生借助相关图片和文字提示,记住故事主要内容,避免复述时遗漏重要情节。

(二)尊重个体差异,设计有梯度的作业

根据“落实育人目标、夯实语文基础、发展创新思维”的作业理念,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尊重个体差异,设计出不同层次的作业,让学生依据自身能力和水平,自主选择,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感觉到自己可以独立完成,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个性,让语文能力得到真正的训练。在每次课堂教学结束以后可以设计出三种层次的作业内容,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展个性,创新思维,逐渐提高对语文学习的热忱。

作业层次主要包括"基础性作业"、"提升性作业"、"综合性作业"三个板块。通过单元统一的视角,各板块的作业内容既独立承载基本功能,又彼此相互联系,梯度发展,共同构成整体统一的作业系统,以推动本单元学习目标的实现。

1.“基础性作业”:主要考查背诵默写的关卡,训练字词句段运用,供基础知识薄弱的同学选择完成。

2.“提升性作业”:主要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以学生的写作和阅读理解训练为突破口。训练点有:与语文要素相关的小练笔、单元主题学习小报、拓展延伸的阅读理解系列训练等,让基础知识过关的同学选择完成。

3.“综合性作业”:主要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把阅读收获转化成阅读成果展示出来。让学生做好阅读分享,做好阅读推荐,并做好按主题阅读、名篇导读、课外基础知识等类别整合小报。甚至可以让小小读者将看过的童话故事绘成连环画,描绘自己在书本中所发现的景物,或扮演在书本中的角色等,让小小读者们一起合作完成,以增进课程交流和课程之间的融合。相信有趣的作业学生都会选择自主完成。

三、基础知识——游戏式作业,丰富学生识字量

小学语文教师在围绕基础知识设计作业时,可以采取游戏式作业设计的模式,利用游戏激发出学生参与的欲望、学习字词的兴趣,并在参与的过程中认知更多的字词,在丰富学生识字量的同时为学生后续语文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1]。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课时,本节课需要学生会写的生字包括:晨、绒、球等生字,教师在引领学生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后,可为学生布置如下游戏式作业:“日”字旁的生字还有哪些?“纟”字旁的生字还有哪些?“王”字旁的生字还有哪些?在学生放学后自主写出相关的生字,并在晚上7点利用父母的手机参与游戏,可进入班级群内参与接龙模式的游戏活动,教师可以以5人一组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小组。在开展游戏时,可将每个小组进行排序,小组按照顺序打出相关偏旁的生字并写出其含义,若某个小组未能接龙则被淘汰,剩余的最后小组为胜利者。由于小学生对游戏非常喜爱,能够积极地参与游戏中,可以在放学后自己的时间里充分准备相应的生字并认知其含义,可丰富小学生字词量并为小学生后续学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阅读理解——引入学生情感,促进学生阅读

小学生在阅读时,阅读的内容都是根据自己的兴趣而选择的,如果语文教师想要让学生阅读更多的文章,指定学生阅读很难达到阅读的效果。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内容时,可以采取为学生准备多篇相关的文章,并引入学生情感达到促进学生积极阅读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慈母情深》一课时,虽然课文将母亲的慈爱描写了出来,但是小学生在阅读时并未产生相应的情感,进一步影响了对文章情感的把握而未能达到阅读教学的目标。因此,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可布置阅读作业,可利用信息技术搜集出多篇描写母亲的文章,并且保证引用的每一篇文章具有体裁不同、写作手法不同等特点,目的是满足不同学生的喜好需求,进而促进小学生积极阅读。在向学生布置作业之前,语文教师可先激发出学生的情感:“你觉得哪件事情能够让你感受到母亲的爱、让你特别感动?”学生会根据这一问题陷入回忆中并产生了相应的情感。同时,为了再一次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语文教师可引导学生:“选择出一篇文章后,可以模仿这篇文章给‘妈妈’写一封信作为礼物。”通过这样的措施,会因为学生产生了情感、想要给母亲一份礼物而积极投入阅读中,并能够根据自己的情感进行阅读品味且选择出一篇文章,可通过学生阅读分析的过程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五、实施分层化作业设计

任何集体均由多个个体组建而成,因为个体的不同,无论是处事风格、逻辑思维能力,均有所不同,这也导致每个集体散发了独特的“魅力”。随着这些不同的个体在接受教育后,其自主学习能力、课后作业完成时效,逐渐拉开差距。所以,教师要乘着“双减”政策的浪潮,在设计课后作业时,要充分掌握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兴趣点、强弱项,为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内容,让学生均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提升自我学习能力。

比如在《少年中国说》一课,在课余时间,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内容,以满足其不同能力学生的内在需求。依据教师对班级所有学生语文课堂的表现、考试成绩将其划分为A、B、C三个层次,其中,A代表高难度,,具有挑战性的作业内容,B代表突破性内容,C则代表基础内容。对于一些旨在提升自我能力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其尝试高难度的作业内容,而对于一些课堂表现适中、考试成绩不及学优生的中等生,可以为其设计一些突破性的作业内容,促使其在完成基础作业内容的同时,尝试背诵全文,以丰富其语文知识的储备。而C级的作业内容以摘录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背诵,并说出喜欢该段落的原因。这种具有选择性的作业内容,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对号入座”,保质保量完成作业,旨在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并不断突破自我,再接再厉。

六、设计多元化的作业内容

在以往的课后作业设计工作中,学生利用纸笔完成作业,这也让学生产生了课后作业就是“纸上谈兵”的错误理念,无法给予学生更多良好的情感体验,这也是传统作业设计的不足之处。为了改变这一错误观念,“双减”政策着重突出了课后作业的多元化设计,鼓励众多的教学工作者摒弃传统的设计理念,丰富课后作业的内容、形式,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参与,激发其对课后作业强烈的“热爱”之情,确保学生保质保量完成作业内容。教师要一改传统的抄写、背诵、默写等枯燥的作业内容,设计极具生活化、趣味性的作业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提升其口语交际能力与审美能力。

比如在《爬山虎的脚》一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摆脱纸笔,改变传统单调的作业内容。因为爬山虎对于一些农村地区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对于那些生活在繁华的城市里的学生而言则相对陌生,为此,教师可以将科普作为作业内容,让学生近距离观察爬山虎,对于一些城市里没有见过爬山虎的学生,可以让其利用互联网搜索爬山虎的相关视频、图片,同时描述出自己看到的爬山虎的样子,这种课后作业内容让更多的学生“眼前一亮”,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并与课堂内容相结合,提高学作业层次主要包括"基础性作业"、"提升性作业"、"综合性作业"三个板块。通过单元统一的视角,各板块的作业内容既独立承载基本功能,又彼此相互联系,梯度发展,共同构成整体统一的作业系统,以推动本单元学习目标的实现。

结语:总之,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是“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需要充分理解“双减”政策的内涵与要求,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创新与优化作业设计,尽可能设计高度契合学生的作业,让学生能有一个愉快的作业体验,确保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提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