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绍晨 字数:1967 点击:

摘 要:信息时代急剧发展,社会进入了情绪负重时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快速的生活节奏,需要简单易理解的心理保健方法。本文主要概述了中国道家思想中蕴含的朴素心理保健知识,以期对需要这方面知识的人们有所帮助。

关键词:心理保健;道家思想;情绪负重

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具体地指明心理健康的标志是:“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过有效率的生活。”异常心理通常指影响人的正常学习、工作、生活的异样或病态心理与行为的表现。目前心理问题主要有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自我适应能力较差、自我调节能力较差等,普遍存在焦虑、抑郁、愤怒、退缩、偏差等情绪和行为。

中国道家文化博大精深,对人们日常遇到的心理问题产生强大的疏通、缓解和愈合的作用。

1 道家思想对心理保健的启示

千百年来,道家清净无为的思想迥异于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在其背后蕴含着修心至好用的方法。

(一)开扩胸怀,淡化小我

老子说“吾之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庄子》“号物之数谓之万,…不似毫末之在马体乎?”其将人类视为自然界中的一员,这就使人从日常的空间超脱出来,以开阔的视野和广阔的胸怀来审视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和个人私利,故能高瞻远瞩,超然物外,不为个人名利所羁绊。

(二)慈让不争,协调人我

老子认为“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天之道,不争而善胜。”老子的不争,是基于利己与利他、先人与成己的辩证统一关系而提出来的。“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予人己愈多。”“为人”、“予人”会令行为主体感到精神上的充实和愉快,会形成一个更利于个体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三)守柔处弱,以柔克刚

老子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老子认识到,柔弱的一类事物往往更有生命力,而坚硬刚强的一类事物往往容易被毁坏;“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道家守柔处弱的思想,是一种独特的取胜之道和生存之道。

(四)少私寡欲,,不为物累

老子曾指出“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祸莫大于不知足。”道家认为真正的幸福或快乐不在于物质的充裕或地位的荣华,而在于生命质量的提高,在于精神上的自由和精神境界的升华。故道家主张少私寡欲,不为物累,这有助于人们摆脱一味追求金钱、权力或感官享乐等病态需要,保持健康人格。

(五)去除偏执,宠辱不惊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这些辩证智慧告诉人们,没有绝对的好或坏,一切都不是最终结局,而只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这就有助于人们克服思想偏执,冷静地面对和应付重大生活事件的刺激,保持心理卫生。

2 道家思想对心理保健习惯养成的启示

(一)培养良好习惯,道法自然。

1、亲近自然与心理保健。“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情溢于海”、“种花长福, 赏花长寿”、“听鸟鸣聪耳, 看鸟飞明目”。据医学家研究发现:观赏游鱼可使人的血压下降,抚摸小宠物可以减少心脏病的发作,观赏花草,则可以清心明目,这些都让人有较好的心理状态。

2、读书写作与心理保健。养心莫如静心,静心莫如读书。读书可以使人知识渊博、明辨是非、趋利避害。从事写作、笔耕能够填满闲暇的时间,笔杆一握杂念俱消, 心胸开阔, 精神愉悦, 心理平衡。同时,作品的完成和发表, 会使人的精神世界达到一种新的境界。

3、诗书音乐与心理保健。《苔溪渔隐》中说“世传杜诗能除疾,此未必然。盖其辞意典雅,读之者悦然,不觉沉疾去体也。”吟诗就像做健身操一样,可以使人大脑皮层的抑制和兴奋过程达到相对平衡,激素和其他生物活性酶分泌增加,血流量及神经功能的调节处于良好状态。优美的音乐通过听觉器官作用于人体, 引起组织细胞产生类良性共振, 从而调节人体生理节律, 激发入体潜能,使各组织器官生理机能处于一种和谐状态。

(二)摒弃不良习惯,明心见性。

人都有各自的局限,不能总是沉浸在那些残缺的、苍白的回忆里,重要的是把握现在,保持舒展的心态,控制自己的情绪,培养生活的热情,排除外界的干扰,有自己的力量去追求内心的清静。

“人心之危,道心之微。…微风过之,湛浊动乎下,清明乱于上,则不可以得大形之正也。心亦如是矣。”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物欲横流,心理危机此起彼伏,而中国几千年来讳疾忌医的集体无意识,使心理咨询在某种程度上受到阻隔。对于生活中遇到的多数问题,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大多数人也要依靠自己寻求调节和疏导。

参考文献

[1]吕锡琛.论道家人生哲学的心理保健功能[J].心理科学,2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