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凯娥 字数:2657 点击:

摘 要: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国家批准重庆成立了两江新区,产生了许多农转非的“新市民”,笔者在两江新区承担新市民素质培训期间,对新市民的素质、问题与解决办法进行了详细研究,提出了提升新市民素质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新市民;素质;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农村居民逐步转变为城市居民、成为新市民。重庆作为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为加快经济发展,2010年6月18日成立了我国内陆地区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两江新区,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两江新区的建设发展寄予了厚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两江新区要全面提高改革开放水平,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型新兴产业,建成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随着两江新区的加速建设,那些失去土地的农民搬迁到统一规划安置的新小区居住,角色和身份发生了变化,农民转化为市民,村民转化为居民,成为城市中的“新市民”。两江新区如何帮助这些“新市民”真正融入城市生活之中、成为真正的居民,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示范社区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从探讨“新市民”存在的问题出发,有的放矢地提出提升新市民素质的思路与对策,旨在推动“新市民”早日成为真正的城市居民。

1 “新市民”素质普遍存在的问题

市民素质是城市文明的灵魂和名片。市民素质的高低,不仅决定着城市的品位,,而且是城市竞争的重要软实力,它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发展和进步。笔者今年4-6月承担部分“新市民”素质培训,期间,通过观察、询问、走访等发现,“新市民”素质离现代化城市建设距有一定差距,需要加紧提升。

1.观念比较陈旧。“农转非”新市民“小农意识”比较根深蒂固,城市意识、文明意识、卫生意识等方面比较淡薄,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个人形象,改变邋遢形象,同时,健康理念和教育子女的观念等方面也有待更新和改进。

2.行为习惯不规范。“农转非”新市民由原来的散居变为集聚,由原来的平房居住变为现在的高楼大夏,很多陋习一时难以改变。主要表现为:高空抛物、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烟头、纸屑等废弃物;公共场所坐车或办事不自觉排队,开口脏话连篇;饲养的宠物扰人或随处大小便;在小区的绿化地上乱踩、公共设施上乱画等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

3.文化低、技能弱。“农转非”新市民整体文化程度低,年龄稍大的大多只有中小学文化程度,还有一部分人是文盲,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职业技能很弱。

4.人际关系处理存在障碍。许多家庭存在夫妻、婆媳矛盾、邻里纠纷,吵闹不断,互相埋怨和指责,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和理解,缺乏尊重、信任和包容,甚至在公共场所大吵大闹。

5.安全与法制意识淡薄。“新市民”中常有一些不良的用电、用气和起火行为;不了解或不太了解安全用电、用气常识;乱穿马路、翻越栏杆等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时有发生,交通法规、治安管理处罚法、劳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制观念薄弱。

2 提升“新市民”素质的思路与对策

马丁·路德曾说过:“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市民素质的高低关系着城市的形象,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可人的素质的提升,不是一两天的事情,也不是简单的搞几次活动就能实现和达到预期目的。素质的提升是一个细雨润化、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多方努力的一项系统工程。要想尽办法,采用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提升市民的素质,实现市民素质和城市化进程同步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和谐社区、幸福家庭的构建。

1.加强素质教育与培训。利用社区居民集会室或培训室,按楼号分批次将这些“新市民”召集在一起,开展卫生健康、子女培养、生活习惯、文明礼仪、安全防范、邻里和谐、公德修养等主题教育与培训,培养良好的文明习惯,改变原来的不良习惯。笔者在某小区“新市民”素质培训期间,第一天下课后,在培训室的桌面上和地下留下了许多烟头、瓜子壳、一次性杯子、矿泉水瓶子等;第二天,当我讲到和谐社区的构建这个主题时,提出构建和谐社区首先要求每位业主都要讲究公共卫生,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做个文明人其实就是举手之劳,提醒大家就从我们今天的培训室这个公共场所开始,做到不乱扔乱丢,将垃圾随手带到垃圾桶,结果大家基本做到了,培训室保持得干干净净。可见,加强培训,强化他们的城市意识、文明意识、卫生意识等,对“新市民”素质的提高是很有帮助和必要的。

2.加大宣传与监督。利用小区活动室或橱窗,强化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八荣八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宣传,开展小区道德模范的评选活动并张贴公布,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弘扬良好的社会风尚。同时,社区工作人员和物管人员充分发挥小区监控的作用,对小区内高空抛物、乱扔乱丢等不文明行为加强教育和劝导,督促他们规范自己的行为,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准。

3.组织文明素质提升活动。以街道为依托,以社区(居委会)为平台,发动“新市民”踊跃参与到搞好社区建设的活动中来,如组织“新市民”参观“工业园区”、示范城区、模范社区等,开展“寻找身边的文明”、“人人讲礼仪”等文明普及行动,“洁净新家园”等环境整治行动以及“文明出行、安全回家”等交通安全行动。通过参加各项公益活动和群众文体活动,引导和激发“新市民”的积极性与参与度,让他们在参与、体验、实践过程中,加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等,尽快融入新的生活,使文明行为成为“新市民”自觉遵守的道德规范。

4.开展提升技能的培训与拓展。利用职业技术学校或社区专门组织开展“新市民”就业培训,尤其要加大对年轻“新市民”的职业资格证书、岗位技能资格证书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其岗位职业能力和经营能力,激励他们加强自身的学习和创业,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市民是城市的主体,也是城市文明的实践者、创造者和保护者,市民素质的高低对城市的文明程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市民素质的高低也透视着一个城市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各级政府尤其是社区应当加大对“新市民”的教育与培训力度,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城市生活,参与城市建设发展,成为名符其实的市民。

参考文献

[1] 胡娟,对提升市民素质的几点思考,中国商界,2010,(12)

[2] 吴新中,李学容农民工新市民素质提升对策研究——以重庆市为例,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