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魏连成 字数:2863 点击:

摘 要:本文从旅游专业学生基本学情分析入手,结合专业发展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类尝试和改革所取得的一定效果,认为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人文教育

“十五”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初步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跨越。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部分,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然而在发展的同时,不少高职院校亦出现了一些令人忧虑的实用主义倾向,如重专业教育,轻人文教育;重技能教育,轻素质教育。大学的工具理性被过度夸大,而人文精神及素养却日渐萎缩。

1 我院旅游专业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

从教以来,迎来送往一批批的专业学生,虽有不同,但共性也比较明显,大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理想观念淡漠,价值方向迷失

当谈及你为什么上大学?大多数的同学都会说: “找一个好的工作,多多赚钱,,好好享受生活,有一个好的家庭。”,并把能拿到毕业文凭作为上学的最高目标。同时,他们重物质利益、经济实惠。部分学生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影响,把当官、发财作为人生幸福的唯一标准。精神世界空虚、迷惘。

1.2 学习劲头不足,思想趋于片面

相当的一大部分学生抱着得过且过的消极思想,“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学习动力不足。与此同时,面对现实社会中局部的阴暗面,他们常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要么过分夸大 ,要么遇事抓不住其主流和本质,表现出情绪化、主观化、偏激化 、极端化。

1.3 奉献理念淡化,功利色彩浓厚

一些学生时刻以“自我”为中心。实际生活中,他们往往过于注重实用,重视现实,恪守 自己的利益不受影响 ,而忽视个人对集体 、社会的义务,缺少群体观念,缺乏集体的团队精神。行为上表现出无私奉献少,个人功利主义倾向强烈。如在就业问题上,他们不是选择到“祖 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而是到能“赚钱最多的地方去”。

1.4 文化素质低下,责任意识缺乏

大部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差,文化功底较差,艺术修养不高,欣赏品位较低。也有一些学生缺乏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如简历造假 、考试作弊、忘恩负义,根本没有报效党和国家培育之恩的意识。甚至还有少数学生一味放纵自己,直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等。

2 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1 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品位

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指中国文化的内容和样式,其主流是儒、道、释三家文化,主体是儒家学说及其思想。儒家文化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思想方法和生活样式等等。一个人的精神气质、言谈举止、仪表风度等往往与其传统文化修养密切相关。作为一个大学生如果对祖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那不仅是莫大遗憾,还可能被人看做是浅薄的表现。因此,仅从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品位来说,也应该注意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2.2 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智慧与能力

中国传统文化自古至今的演变过程是中国人的生命历程。其中的核心思想、基本价值原则和生活方式是中华民族迎接各种生存挑战的智慧结晶, 学习越多,历史底蕴就会越深厚,犯错误特别是重犯错误的概率也就越小,解决问题的智慧、办法也就越多,面对挑战时也会更沉着,更有信心。面对当今纷繁复杂的社会人生百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大学生应对各种复杂的事情,便会多一些从容,多一些理性。失去这些环节,也将会丧失解决现实生存困境的智慧、能力和方法。

2.3 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

中国传统文化中尚德、尚德育、尚德风的传统,使道德教育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居于显著的地位,成为中国传统教育的根本。倡导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注重气节、操守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强调忧国忧民、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强调群体意识与团结和谐的人际观,以及修己安人的思想等,形成了一整套教人如何做人的观念和规范。

2.4 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当今,由于受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影响,一些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生活中缺乏明确的目标,理想人格失衡,一切以西方的价值观念为至上追求,毫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和体会。如能对他们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公而忘私的价值取向会对他们产生一定的导向作用。

3 将传统文化的精髓植入专业人才培养的尝试与效果

众所周知,旅游行业是第三产业的龙头,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在对旅游行业和企业大量走访调查和毕业生反馈基础上,结合生源变化的趋势,我们将着眼点放在提升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角度,从传统中汲取养料,并以2012级新生为试点,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1、在入学教育阶段,延长军训时间,进一步加强半军事化管理,利用间休时间,以《弟子规》为突破口,进行传统经典的诵读。为了让学生能融入这种文化氛围,全体教师先行示范,起到了良好的表率作用。与此同时,开展诵读经典比赛、“为妈妈洗脚”等一系列活动,将经典学习和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让学生们在读、做的学习实践中进一步感悟、升华、进而达到养成教育的目的。

2、邀请区域内知名的国学大师,为学生解读经典,使学生对传统文化在自身的人格塑造、素质提升方面的影响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同时强化学生日常礼貌礼仪的训练和养成。使学生在站、立、行、走等个人形象塑造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正如其他专业学生和老师的评价那样:“人文科学美女多、帅哥也不错”。正是学生们的坚持和老师们的努力的真实写照。

3、大胆进行课程改革,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和专业实训中。为了使传统文化的学习能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我们从行业特点和学生“出口”分析入手,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梳理,重新分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并鼓励教师勇于探索,开发出有特色、有新意、有效果的新课程,借鉴和推广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让学生们“动起来”,在“做中学、学中思、思后做”,大大提升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学生们普遍反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并使他们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继承者。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厚重,格调高雅,哲理深邃,意境悠远,积淀和蕴涵着历代中国人的经验和智慧,是我们民族最为宝贵的精神支柱和文化遗产,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我们会在不断的学习和探索中进一步发挥传统文化的学习对完善大学生人格,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素质,丰富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学林.大学生综合素质概论[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2]冯进 高校成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思路[I]成 人教育,2004,(9)

[3]王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I].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5)

[4]马延龙.高等院校人文教育的缺失及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