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琛 字数:5401 点击:

摘 要: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管理类学科,重点在培养学生的决策和实践操作能力,仅依靠传统的课堂讲授无法实现这些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法是启发式教学,它摆脱了学生对教师传授的过分依赖性,是一种促进学生创造性思想发展的思维训练过程,已被教学实践证实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探讨了案例教学法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实施过程及其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教学效果

1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与案例教学法

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竞争变得尤为激烈。几乎所有的企业家都意识到: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为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获取独特的竞争优势,企业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随着这一认识的加深,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地位不断得到加强。这样一来,培养和造就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管理者成为当前的主要任务。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地研究组织内人力资源吸收、选拔、培训、绩效考核和人员激励等相关内容,具有动态性、复杂性、应用性和操作性等特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不仅培养管理的理念,更要培养较强的实践能力。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从20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在教学理念、方法、模式方面未能实现规范化。如何培养和增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如何将人力资源管理基本理论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有机结合,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一直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者积极探讨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由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郎得尔于1870 年前后最早使用于哈佛大学的法学教育之中,并取得很大成功。其主要特点是把现实问题带入课堂,把教学的双方带到矛盾的冲入之中,把枯燥的理论章节变成真正解决问题的公开讨论,把教师的单向教授变成师生间的教学相长,把个人的思路变为集体的智慧,把一个战略性的理论框架变为解决现实问题的可操作的实践。案例教学是启发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重在讨论、思考和学生的参与,教师的目的不再是提供问题的答案,而是要使学生明白,案例分析没有唯一正确的或最好的答案,重要的是思考过程,教师只是告诉学生一个观察问题的视角,提供一个分析问题的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沟通渠道从过去的单方向变为了多方向,教师地位从主要变为了从属,学生地位则变被动为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该教学法是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学习、锻炼能力的一种手段,在整个教学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理论测评自己能够做些什么和可能做出什么样的决策,因此学生能成为整个教与学的主角,充分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我们认为传统的以教师“填鸭式”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要求。因此必须对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加以创新。借助于案例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通过案例分析和案例讨论,使学生在一种“创造性的环境中”培养操作性的能力,从而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缺憾。哈佛模式为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的讲授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本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是以哈佛模式为指导思想,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不断的改进和调整,以期在合理的时间内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效果。

2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2.1 教师选择案例与充分准备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授课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对于案例的选择,是否和讲授的理论体系相契合非常重要,在代表性、典型性的基础上追求新颖性。一般而言,可以选取经典教材里面的典型案例,也可以自己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和地方企业特色,编写案例教学的材料。在教学实践中,本人发现后者对于本校学生的能力提高更加有效。教师要充分了解案例的内容以及涉及的背景知识,包括宏观的经济环境以及微观的企业环境,并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和见解要有一定的预见,保证整个教学过程在掌控之中。教师在课堂上有很大的灵活性,他对案例事实和数据熟悉和掌握得越好,预见得越准确,,他的教学就越主动。对于课堂的重点,教师要精心准备,案例教学独有的特点是问题的识别与分析,主要包括备选方案的选择、决策制定和计划实施,把相关理论适当地应用于实践。

2.2 学生阅读案例并分析问题

为使学生有充分的个人准备时间,教师应在案例讨论前几天将案例分发给学生,并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个人准备阶段的要求主要有三点:一是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案例,弄清楚案例中提供的背景,各种事实以度它们之间的联系。有的案例提供了图表、数据,则还需要进行必要的分析、计算,这是进行案例分析的基础。二是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及主要矛盾,井结合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案,即作出决策。在分析,决策的过程中,特别强调基本理论和方法的运用。因为案例教学法意在培养和提高学牛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要求学生写出分析提纲,为参加小组讨论作好准备。

2.3 学生小组讨论问题交流见解

小组讨论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讨论可以达到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目的,使分析更加深入、方案更加完善。组织小组讨论应注意几点:(1)小组中每位学生都要发言,对讨论分析作出自己的贡献。(2)提倡独立思考、各抒己见,使问题得到充分展开。(3)由于每个人知识结构、生活阅历有差异,看问题的角度也会不同,因此讨论中不必强求意见一致和统一。(4)小组讨论过程中应由一名小组长主持,讨论结束后推荐出1~2名学生作为全班课堂讨论的发言代表。教师应巡回到各个小组中参加讨论,根据各小组的不同情况予以不同的指导。有的小组可能比较沉闷,教师应给予适当的启发,让大家都尽情参与到讨论中;有的小组可能表现的很活跃,教师这时就不应打扰他们。

2.4 课堂分享成果与观点碰撞

全班课堂讨论是案倒教学的中心环节。课堂讨论可以集中全班的智慧,从各个角度对问题进行深人的分析。通过各种不同观点之间的相互碰撞和较量,达到相互启发共同提高的目的。因此,课堂计论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案例的教学效果。为了保证讨论效果,通常由教师主持,首先,各小组讨论完后写好发言稿,由发言人对本小组的案例分析结果进行陈述,并回答其他小组成员的提问,这时小组其他同学可作补充与解释。各个小组把案例分析成果拿出来,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分享,有助于扩展学生视野,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个性得到体现,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努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2.5 师生总结点评与深化提高

教师对各小组的讨论与发言情况进行归纳、总结、评价,并综合学生的观点阐述教师自己看法。归纳总结时,不能仅仅交代一个简单的结果,这样是难以取得好效果,容易使学生形成寻找唯一标准答案的惯性思维,难以培养学生批判和创新的思维。教师首先应注意给每个小组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评析他们观点或结论的优缺点,并鼓励他们有独到见解的地方;然后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让学生重新认识自己的分析和评价的合理性,把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逐渐引入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最后,鼓励学生阐述自己针对案例总结中的新看法、新观点,并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辩论,学会从这一过程中进行反思,得到有价值的启示,通过学习掌握处理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在知识、技能等方面得以提高。

2.6 教师归纳反思与改进提高

在进行了上述步骤后,单一的案例教学就告一段落,但是这并不代表终结。总结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对于下一轮案例教学的开展意义重大。内容包括选取的案例的教学效果,教学方式设置的合理性,学生学习过程遇到的问题,教师进行案例总结的价值等等,各项内容都应该在改进及提高阶段的考虑范围之内。在本阶段,形成系统性的文字总结材料是进行可持续的案例教学水平的提高的有效手段,对于整体的教学效果的提升有重要作用。

3 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法需要注意的三个问题

案例教学法使教师由“传道授业”者转变“解惑”者,它弥补了传统课堂授课法的不足,使教师以一位普通的引导者的身份,与学生们共同工作,使学生们能用实践来测试理论,参与有关实际问题的分析及其解决方案的讨论。但是,案例教学法也存在局限性,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克服。

3.1 科学合理地选取案例,并注意对讨论过程的引导

商业案例虽然选择实际企业为例,但一般是几个企业存在问题的综合,但是经过了教师的修饰,将一些问题扩大的同时将另一些问题忽视或理想化,实际状况通常要比案例内容更复杂。所以案例的分析及决策的制定缺乏针对性,对解

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性不强,虽然学生做出了决策,却无法看到决策后果。因此,要求教师对案例的选取一定要认真审查和挑选。选择那些有学习和研究价值的案例,也就是与人力资源管理密切相关的案例,并且在讨论中不用或少用“对”或“不对”来评论,鼓励学生以管理者的角色分析企业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和协调能力。学会用团队力量解决问题,学生将看到自己的价值及对组织所做的贡献,从而得到激励,以更宽广的视野看待问题。此外,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和针对性都很强的学科,在选取材料时一定要选取那些有针对性的本土化的材料,用于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的材料不能完全是取自外国的案例,很多情况下中国企业与外国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是不一样的。

3.2 实施案例教学对学校的硬件和软件都有较高的要求

案例教学要求相对较小的班级规模、专门的教室和昂贵的教学设施。随着中国高校的扩招,大部分院校都采用大班授课,一个教学班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班级太大,一些学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没有机会发言,影响他们的兴趣。大多数大学的传统教室的设计,是所谓“秧田式”的布局。一间长方形的房间,室内一端放置一个讲台,条桌和座椅一排排地放置,从案例教学的角度看,这种布局不利于同学之间的双向沟通。有条件的院校可建立专门的案例教学教室,将桌椅设计成半环形;也可以利用实验室以会议桌环坐的方式,座椅应当是可移动式的,以便学生可以轻易地转动看见别人,每个课堂的人数最好控制在40人以内。

3.3 营造气氛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

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长期以来,学生已经形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依赖心理,适应案例教学能力不强,积极性不高。即使部分学生十分重视案例讨论,但由于社会阅历有限,很难形成良好的讨论局面。学生会普遍感到适应能力不强,对待案例中提出的问题要么束手无策、要么不能紧扣案例做分析,答非所问,不能充当一个实践者去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管理科学的感性认识和实际经验,因而多数学生对案例教学有畏难情绪,兴趣索然。此时教师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教师不必给予学生过分提示,应激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并鼓励学生敢于大胆思维,使案例教学呈现开放性,学生是案例教学的主体,当学生的思维陷入误区时可予以引导,如辅助性的提问式教学方法、又称苏格拉底式教学方法。老师不断向学生提问,务求达到学生哑口无言为止。通过提问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基本方式为问答式,在讨论中引导

学生逐渐悟出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同时,教师应有意识地激励学生团队,通过分小组讨论、轮任负责人等方法,使所有的同学都参与进来,建立一个良好的案例讨论的环境。小组、团队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常常比以个人为单位效果要好得多。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因为学生以后的工作环境也必然是一个工作团队,要学会接受别人好的建议和思想,要学会说服他人接受自己的建议和思想;二是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团队成员可以相互启发,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三是在团队内形成一个小范围的对抗,有利于提高案例分析的质量。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法因其特点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但我们不能片面夸大案例教学法的作用,把教学过程变成讨论过程。我们应必须保证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并不是所有章节内容都适合采用案例教学法。我们并不排斥传统教学方法,至少目前传统教学法是以最低成本、最少时间消耗迅速向众多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方法。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相关课程安排上,要注意恰当分配两者的比例,使两种教学方式取长补短,共同使用培养出既有一定理论功底,又有实践操作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辉、张比鹏:《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辽宁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

[2]王文建:《案例教学方法初探》,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年第19期。

[3]费英秋、李睿哲:《本科生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的案例教学新探》,青年与社会,2012年第9期。

[4]贺冬怡:《关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探讨》,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第7期。

[5]张珊珊:《管理类专业课案例教学方法探索》,商情,2013年第16期。

[6]史宝玉:《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模式研究》,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7]王文建:《案例教学方法初探》,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年第19期。

[8]黄瑛:《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案例教学探讨》,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