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属性
  • 刊物名称:校园英语
  • 国内刊号:CN 13-1298/G4
  • 国际刊号:ISSN 1009-6426
  • 邮发代号: 18-116
  • 数据库收录:中国知网
  • 投稿邮箱:
      bianji@xiaoyuanyingyu.com
  • 作者:伍琴兰 字数:2925 点击:

    摘 要:主要分析了民办院校教师存在的问题,队伍年轻,培训缺乏系统设计,学历化、职称化倾向严重等问题。从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教师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等方面来解决教师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民办院校;教师队伍;能力培养

    民办院校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民办院校教师队伍的来源、构成与公立院校有所不同,也相对复杂一些,一是教师队伍充满生机和活力,二是教师个人德与能的参差不齐。教师作为学校主力军,在平时的教学和生活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师德体现,也要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把自己的人格魅力带到课堂中,给学生示范和引导。

    1 民办院校教师存在主要问题

    1.1 教师队伍比较年轻

    民办院校教师队伍的来源:主要是通过招聘、引进等方式形成的。师资的流动性比较大,如何提高这批高学历年轻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就成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内容。近年我国从事高等教育的教师队伍中,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成为教师队伍的主力,特别是30岁以下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0﹪左右;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进一步提高,具有研究生学历、学位的教师比例大增,2006年达到39.63﹪;近3年新增教师还在升高。这批高学历年轻教师,具有学历层次高,思维活跃、善于接受新知识,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成就动机强烈,强调个人价值实现等突出优势。与此同时,由于他们参加工作时间短,绝大部分既没有足够的教学经验,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学基本能力培训,职业素养和能力欠缺。加之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学校评价机制的使然,不少青年教师成长和发展的速度缓慢。具体表现如下:学生和教师角色转换困难;教学和科研投入厚此薄彼;待遇和发展诉求得不到满足;工作责任心不强等。

    1.2 教师培训缺乏系统设计

    民办教师培训内容和形式包括这几个方面:一是注重岗前培训。这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由各省级高校师资培训中心规定的作为大学教师的必要条件,高校教师从教前必须经过岗前培训合格后才能获得教师资格,它多以宏观上的教育理论、教育技术、职业道德为主。二是注重学科专业能力,又主要表现在学历层次的提高和科研能力的提高两个方面。三是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和师德教育。四是与教育部和省市配套的各项基本功大赛和多媒体课件竞赛方面的培训等。但在实际操作中,有些教师纯粹是为了获取一纸证书而已。且这些活动往往分散于人事处和教务处,没有系统设计。因此,针对教师的培训、培养的缺陷就非常明显。主要表现在:一是重宏观教育教学理论,而轻教学论、教学法等实操性强的内容的培训;二是培训工作机制不完善,多数院校的教师培训由学校人事部门负责,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实践教学结合度不够;三是少有职业化的培训教师,培训教师对教师教学技能和课程开发、实践教学等方面实际需求了解不深入;四是结合高职教育规律、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而开发的个性化培训很少;五是培养方式单一,时间短。民办院校基于办学成本考虑,往往只允许教师选择一些短期培训,诸如安排教师参加半年以上的脱产学习、进修、顶岗锻炼基本不能实现。

    1.3 师资建设学历化、职称化倾向严重

    随着民办教育的大发展民办院校的师资队伍也得到了很大的加强。目前,特别是民办院校最缺少的是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完全能胜任并能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的教师比例太低。造成师资建设的学历化、职称化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高学历和高职称很容易鉴别和确认,社会的认同度高,而高技能人才的界定往往比较模糊,缺乏广泛认同的标准,学院人事部门无论是制定政策还是具体操作都有很大困难。其次,“双师型”或“双师素质”的标准更多的是一个“软标准”,对教师不具有约束力,因为它不像学历和职称,对教师的经济待遇、职称晋升、业务考核等基本没有影响。再次,学校看重的企业高技能人才,一般都有自己的一手“绝活”,在企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但企业会千方百计留住人才,而且学校目前的工作环境、收入待遇等也不足以吸引这些人才的加盟。

    2 民办院校教师能力提高的基本途径

    2.1 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指教师从事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它是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因素。教学活动中涉及的能力大体包括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三种。

    教学认知能力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对现代教育理念、不同教学方法与策略的认识和理解;二是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认识和理解;三是教师对学习者特点以及教学情境的认识和判断。教师的教学认知能力直接影响到教师教学准备的水平,影响到教学方案设计的质量以及教师对教学环境的判断、评价与反思。它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基础和核心。

    2.2 教师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第一,引导教师学习和探索高职教育教学规律,了解专业的前沿领域,拥有开阔的视野,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

    第二,营造创新氛围,建立创新能力培养机制和激励政策,鼓励教师开展技能竞赛活动、技术创新活动。

    第三,设计系统的教师培养计划,利用培训、进修、深造、学术交流、社会实践、自学等方式,培养教师终身学习、探觅新知的能力。

    第四,投入足够的资金,保证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和技术创新项目的实施和完成。

    2.3 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教师参加教科研活动,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之一,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强弱,将直接体现为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高低。

    高职教育教学问题多而复杂,高职院校的教师应主动积极地承担起对这些问题研究和探讨的任务,而不应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置身事外。过去有一种观点认为,高职院校的教师不必搞教科研或不必强调教科研,这是非常荒谬的。自身的问题自己不研究、不重视,自己不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岂不是被动挨打。另外,从学校长远发展和教师个人发展和提高的角度来讲,注重教科研,也是非常必要的。

    2.4 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民办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民办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可以借鉴德国职教师资培养的办法,即青年教师在职前培养期间,要求进行为期一年的企业实习。在实习期间,教师应获得本专业范围内的实践知识和技能,了解企业的组织管理和实施并学习合理的工作方式。另外,教师还应熟悉学生未来的职业环境,了解企业里的问题和社会现状。在职后培养阶段,也明确规定每个教师应每隔一段时间下企业实习一次。对于中老年职称较高的教师,如果没有行业企业一线工作经历,可以考虑在工作安排上,让他们尽量承担基础知识的教学和牵头完成教科研任务,并不断转变他们的教育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Z]

    [2]李军,崔峰.传道授方启疑[J].中国高教研究

    [3]黄秋明.质量保证视野中高职课程学术化倾向剖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7﹙09﹚

    [4]朱懿心,王益宇.从职教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谈职教师资的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