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金松 字数:3111 点击:

摘 要: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群众路线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伴随风雨曲折,也不断迎来朝阳彩虹。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面对“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要守护群众路线的传家宝和生命线,需要我们认清面临的种种挑战,积极予以应对,以落实群众路线的新成效,迈向“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关键词:群众路线;挑战分析;应对思考

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已成为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工作路线,成为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为推动群众路线的贯彻落实,使之步入长效常态轨道,需要我们认清面临的诸多挑战,并寻求解决之道。

1 群众路线所面临的挑战

1.1 共产党地位的根本转变

建国后,我们从革命党成为全国性执政党,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原有“不得不走”群众路线的紧迫性和危机感大为减弱,缺失了一种走好群众路线的压力传导机制。同时,各种诱惑日益增多,容易滋生脱离群众的种种弊病。尤其改革开放之后,“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使得党风问题更加凸显。党的十六大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如果脱离群众的问题大量存在而得不到有效解决,就会从根本上失去先进性,失去群众支持,最终可能失去执政资格。正如习近平指出:如果我们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最终也会走向失败。当年毛泽东和黄炎培关于“历史周期律”的对话,至今对中国共产党都是很好的鞭策和警示。

1.2 群众状况的深刻变化

主要是:(1)群众主体多元化。随着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分配方式等多样化,社会结构趋于多层化,出现了多元的利益主体。(2)群众需求多样化。不同阶层必然有不同的利益诉求,不仅对物质利益“很在乎”,对民主权利也“很敏感”,诉求内容和范围不断延伸,各种诉求相互交织,化解社会矛盾的难度加大。(3)思想观念繁杂化。伴随群众主体的多元和社会环境的宽松,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社会思想文化呈现日益多样复杂的趋势。面对多元主体、多样需求、纷繁思想,如何运用群众路线的观点和方法,协调多元主体的关系,在多样中谋求共识,不断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把人们尽可能吸纳和团结在党的周围,迫切需要我们作出回答。

1.3 制度性约束的严重缺失

长期以来,我们十分强调思想教育和道德自律的作用,但往往忽视了制度规范的功能发挥,,这是以往治党治国中的重大缺陷。所以,我们一方面强调群众观点,号召走群众路线,可是另方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繁衍不绝,腐败现象愈益突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群众路线的执行主要依靠思想作风建设,缺乏制度层面的刚性约束和保障措施。这样,就使群众路线的执行遇到三个困难:(1)群众在贯彻群众路线中处于被动地位,难以广泛而有效地参与,甚至成为一些领导者体现“群众路线”的工具。(2)党的组织和领导在操作和执行群众路线过程中,很难克服偶然性和随意性,也容易为应付上级要求而陷入形式主义泥潭。(3)群众路线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和工作方法,它的要求比较宏观(原则),难以有效地规划、开展和衡量,难以发挥出党和群众所期待的作用,甚至沦为一种简单口号。

1.4 传统民本思想的消极影响

对传统民本思想,因为与群众观点的一定联系,一些人把两者混为一谈。受此影响,一些党员(干部)虽然能一定程度上体现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或作风,但作为一种价值取向,显得还不够,甚至变得有名无实。诸如为民作主、特权作风、与民争利的现象仍然存在,以群众“代言人”“领路人”自居的惯性思维和做派,会滋生现代版的官老爷——“三拍”干部。从深层思想根源看,就是“官本位”的消极文化作怪,成为了“民本位”群众路线的销蚀剂。

2.走好群众路线的对策思考

2.1 强化党的根本宗旨意识

牢记和奉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使党始终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这是我们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法宝。每位党员(干部)都面临着人为何活着和活着为何人的问题,需要思考回答。党的根本宗旨必然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为党献身常汲汲,与民谋利更孜孜。

2.2 构建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

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与政治优势,在全党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既要内化于思想、外化于行动,更要固化于制度。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健全服务、联系群众制度,创新联系方式。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完善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这些都切中了党群干群关系的“短板”,有利于使党员(干部)从“朝南坐”向“朝北坐”,更向“面对面坐”转变,真正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摸实情、解民忧、谋民利,解决长期以来联系服务群众不够深入扎实的问题。

2.3 提高践行群众路线的能力

现在,很多党员(干部)普遍面临“本领恐慌”的难题。必须切实增强服务和引领群众,有效践行群众路线的本领,着力提高群众工作的“四个方面能力”:调查研究、掌握实情,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宣传群众、组织群众。要注重对新知识的学习、新问题的研究、新办法的创造,不断加强理论研究和方法创新,诸如疑难矛盾化解的听证制度、“网上群众路线”的探索总结,尤其要注意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践行群众路线中不断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2.4 加强民主政治制度建设

习近平曾指出,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括起来是两句话: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而要保证权为民用,必须在赋权的同时,进行限权,这样才能促使受托人用好手中权力,减少消极用权或滥权私用现象。限权的路径之一,便是民主政治。这正是“窑洞对”破解“历史周期律”的一把钥匙,本身蕴含了群众路线的基本要素。可见,让群众参与、受群众监督、请群众评判,是贯彻好群众路线的必要举措,需要构筑动力和压力相统一的践行群众路线的制度保障,真正赋予广大群众民主权利,让他们广泛参与对党员(干部)的考核评议、选拔任用、监督检查等,以“民意分”削减懒政或滥权的空间。

2.5 惩防腐败取信于民

反腐倡廉是一场严重的政治斗争,是坚持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关系的关键之举。必须紧抓惩防腐败不放松,以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三清”新貌取信于民。在此,必须澄清一个认识,即“两手搞”的所谓“好贪官”,也不是我们党所需要或认同的。腐败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个世界性痼疾。治理腐败作为一个“世界性难题”,需要综合施策、标本兼治,既要惩罚,又要预防,在严惩的同时,不断加大治本力度。总体而言,要建立健全“三不”的惩防腐败机制。(1)不想腐败的机制。(2)不敢腐败的机制。(3)不能腐败的机制。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论党的群众路线[N].浙江日报,2013-07-3(3)

[2]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N].人民日报,2013-07-14(1、4)

[3]亓 利.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面临的挑战及应对[J].奋斗,2013(7)

[4]陈元福.群众路线:内涵、挑战、选择[EB/OL].http://web2.gdupt.edu.cn/qzlxjy/news.php?id=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