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6584 点击:

  【摘要】本文从设置课堂教学目标、优化语言环境、教学形式灵活多样等方面探讨了高职英语听说课的教学策略,特别强调加强英语听说课教学必须坚持多听、多说、多读、多写。
  【关键词】高职 英语听说课 教学策略
  一、 落后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现状
  20世纪70年代以前,统治我国英语教学界的教学法流派一直是语法翻译法。
  这一流派的最大特点是将语言作为一门知识,只重视语言基础知识的传授而完全忽略了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培养。高职英语教学一直沿袭的是以“语法为纲”、“满堂灌输”的旧的教学方法,对高职学生、尤其是非外语专业学生来说,因普遍存在着外语基础较差,对学习外语的兴趣普遍偏低,重视程度不够等,英语听说课教学难度大,效果差。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多,各种教学法流派相继涌入我国。其中,对我国英语教学界影响最大的当数听说法和视听法(情景法)。此外,《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新一轮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主动思维、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这些教学法克服了语法翻译法的缺陷,将语言当作一门工具来对待,因而注意对学生听说技能的训练。
  英语是一种主要的交际工具,如果只知道死背课文而听不懂别人说的是什么,自己又不会用口语表达出来,那就失去了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实际意义。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种外语听说课教学策略,以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人才的要求,提高英语听说课教学质量。
  二、英语听说课提高策略
  1.设置课堂教学目标。为调动学生对英语听说课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和热情,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切合学生实际设置课堂学习目标,使学生对每堂课的学习更具有目的性,让学生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更加积极地去思考,这是英语听说课一种可行的教学方法。比如说这堂课是口语会话练习——互相询问对方的基本情况,教师应先介绍关于这方面的基本常识,,如问话的主要内容、方式,可放一段短片,介绍英语的问话形式;二是对问话句型进行换词练习;三是设想几种情景,对可能出现的句式进行对答;四是互换角色,使整个课堂活动在轻松愉快而又活跃的气氛中,学生主动去达成目标。
  2.优化语言环境。就高职学生而言,外语听说水平、口语表达能力普遍偏低,乡音色彩重。因此,在口语课堂上,首先要求学生集中精力仔细听,同时要鼓励学生克服害羞、怕说错的思想,提高他们敢于开口说话的勇气。自信是开口的关键,因害怕说错而不敢开口是英语学习的致命障碍。二是要重视学生“自我表现”,在课堂上要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自由支配,可以开展小组讨论、对话、模拟表演等,教师巡回指导,评价总结。三是教师要根据学生口语能力不同层面采取因材教的方法,先用一些简单的语句启发口语成绩较好的学生先开口说,造成一种合适的语言环境,带动和激发口语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开口,以解决开口难的僵局。其次要纠正学生用母语思考问题的不良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强调抛开母语的干扰,强调学生在开口说话前动脑思索一番,尽量选用简单的英语词汇来表达,也可借用肢体语言,不用或少用汉语。
  3.教学形式灵活多样。采取形式多样的外语听说课教学,授课地点除教室外可以考虑其他场所,比如在实验室,可以用英语介绍各种仪器设备的名称、产地、功能;可以在带领学生游览校园的过程中用英语介绍学校的地理位置、教学楼、实验实训中心、学生公寓楼、食堂等,然后分小组由学生自己用英语说,哪怕每人说一点、两点都可以,再要求学生用英语写一段短文,以巩固口语教学效果。二是可以尝试在课间或课余时间安排放映一些英语电视电影片,学唱英语歌曲,排练英语小品,举办英语晚会或与外国友人对话等形式开展英语听说能力训练。
  4.坚持“四多”,持之以恒。坚持实践是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关键,要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并持之以恒。“多听”主要选用教材中的对话和课文,由易到难,逐字逐句地听并从中模仿语音语调,培养分辨能力。“多说”即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说,分口语小组多练习自由对话,或指定场景,或排演外剧。“多读”一是课堂内的泛读,由浅到深选材,限时限量;二是课外阅读,教师推荐合适的文章,学生个人或小组阅读,“多写”可由造句渐次过渡到写短文、书信及应用文等,教师作必要的指导,既可练习写作,提高想象力和创作力,又可给听说课以良性刺激,提高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
  鉴于现阶段高职学生的文化素质现状及英语听说课教学无统一模式可借鉴的实际情况,为最大限度地提高高职非外语专业英语听说课教学质量,充分发挥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实际作用,使英语听说课教学更贴近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人才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紧紧围绕学生素质和接受能力,开展研究和探索灵活有效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是我们面临的永恒课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新课程标准[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2.
  [3]沈玉顺.现代教育评价[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