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5954 点击:

  【摘要】近年来,随着英语知识应用的愈加广泛,国家教育部门对英语课程的教学和英语知识的普及越来越重视,为巩固和提升整体国民的英语知识水平,,在小学教育阶段就开设有英语课程,让学生从小就接触和学习英语知识,为将来的学习和发展稳固基础。本文针对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探讨,同时制定一些合理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课堂教学 有效性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活动的常见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提升技能与形成能力的关键渠道,在小学英语课程教学中也是如此。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效果与质量能够对学生的英语水平与应用能力产生直接影响。所以,怎么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不仅是教学改革的关键,也是提升小学英语整体素质的核心,教师应给予高度重视。
  一、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首先,合作学习过于形式化,在小学英语课程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课堂教学应遵循公开、自然、公平的教学形式,提出合作、参与和交流的学习模式。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很多合作方式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学生并没有真正深入分析和学习英语课程。其次,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由于教育对象活泼好动,部分教师为促使小学生集中精力,在课堂上采用不少较为有趣的教学方式,包括游戏、唱歌和谜语等,虽然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过于强调表演性与游戏性,将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再次,一些小学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特别关注,总是喜欢提问他们,而忽视学习成绩一般或较差的学生,挫伤这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现象,过于重视个体,而忽视整体教育质量。
  二、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1.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小学生正处于关键的茁壮成长与身心发展阶段,从他们的心理特点与年龄特征出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教学形式应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引发其学习热情和动力,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丰富教学形式,灵活采用多种合理的教学方法,有意识的进行互动教学与情境教学,让小学生充分体验到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英语知识进行交际的了哇,以此打造有效性的课堂教学。同时,教师需从小学生模仿能力强、可塑性强等特点出发,在课堂上尽量采用英语语言进行教学,营造一个纯正的英语学习环境。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生的英语词汇积累不够丰富、实际语言交际匮乏,教师应尽量采用短句子来解决所学内容,以免挫伤他们的学习英语知识的兴趣与积极性,避免因听不懂而丧失学习兴趣,产生挫败感,影响学习自信,反正不利于有效课堂的实现。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现阶段,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与广泛应用,多媒体设备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也得以逐步普及和应用,为小学生创设一个更加形象生动的学习环境,并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优势,将教材中的文本型内容,转变为生动形象的图片或视频,做好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符合小学生求新、求趣和好奇的心理特点,更加能够发挥其主体作用。比如,在进行《At the zoo》教学时,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课堂教学设计的情境化、生活化,为学生展示一些动物的图片,诸如panda、monkey和giraffe等,通过对图片的观看,学会使用fat、thin和tall等描述不同动物的外形特征,培养他们注重观察、学会描述和善于交际的能力。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英语知识学习过程中,只有掌握科学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你的学习效果。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对英语知识的学习充满渴望,真正体会到英语语言的魅力,感受到乐趣。比如,在英语词汇记忆过程中,教师可传授小学生一些记忆方法与技巧:在课文语境中掌握才华的含义,利用词缀或词根,以及对同类词汇进行归类整理,提升记忆效率,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What colour》时,教师可将多个颜色单词改编为儿歌:yellow是黄色,blue蓝又蓝red是红色,green绿油油orange是橙色,white白又白black黑黑黑,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单词,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总结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需以小学生的年龄、心理、性格等为切入点,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从不同角度和方位出发,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实效性,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英语学习技巧。
  参考文献:
  [1]朱敏.小学英语课堂无效教学行为及矫正策略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2]刘莉.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小学英语教学有效性研究[D].鲁东大学,2014.
  [3]赵俏.小学英语教学中课堂激励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