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7124 点击:

  【摘要】为了满足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和当今社会人才培养需要,将思辨能力的培养放到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位置是必然的。本文回顾了思辨能力的定义,以及国内外对思辨能力研究的理论成果,并对英语教学中提高思辨能力的活动进行分析,从而能使英语教学在提高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的同时实现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批判性思维 高等教育
  一、研究背景
  大学英语与思辨能力相结合并不是对大学外语教育的独特要求,而是整个高等教育的终极核心目标之一。长期以来,为了顺利通过一些水平测试,大学英语教学主要以不同主题内容为依托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训练,大量的教学活动都是在机械模仿和低级思维层面展开,忽略了特别是培养批判性思考问题的能力,正如黄源深(1998,2010所言,“思辨缺席”的现象普遍存在,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造成“思辨缺席”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国对这一问题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因此,英语教师缺乏思辨能力相关理论知识,采取有效的英语教学活动,将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向内涵化发展,培养出语言技能与思辨能力兼具的人才。
  二、国内外思辨能力研究
  思辨能力对应英文”Critical Thinking Skills”,即思考辨 析的能力,主要包括观察、解释、分析、推断、认知等方面的能 力。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提高国民在全球竞争中 的核心竞争力,思辨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中外学界的关注焦点。 在最近二三十年,国外学者就思辨能力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研究,“思辨能力”源自英语“critical thinking”在我国学界也被译为“批判性思维”“思维能力”等。最早对思辨思维的定义做出详尽阐述美国进步主义教育代表杜威将思辨思维定义为“反省思维”,即积极、持久、并且能够周密地思考任何信念或被假定的知识形式,洞悉支持它的理由以及它进而指向的结论(武宏志,周建武,2010)。杜威(1909)提出思辨思维五阶段模型:提出建议、问题定义、产生假设、推理以及检验假设。随后,Robert Ennis (1962),Richard Paul(1990),JohnMcPeck(1991)等人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对思辨性思维的定义进行了进一步补充,我们可以得出思辨能力包括两方面:在技能层面,思辨思维指对问题、假设、概念等进行一定的分析、评价、推理、解释及阐述。在气质倾向层面,思辨能力是指寻求真理、思想开放、乐观自信等。 对思辨能力构成要素及其发展规律,早在西方掀起研究风潮,对此研究的学者早已数见不鲜,有国际影响力的有美国 “德菲尔”项目组提出的双维结构批判性思维模型(包括认知及情感维度);保罗等学者提出的 35 层级思辨能力指标体系;国内有林崇德的三棱结构思维能力模型以及文秋芳等的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包括第一层次元思辨能力和第二层次思辨能力 )。上述理论框架作为学生发展思辨能力以及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重要向导,尽管大学英语的学科定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都会成为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改革方向,但是短期内还是难以实现,目前的可行的方案就是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在培养学生英语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思辨能力。
  三、大学英语课堂活动与思辨性思维能力培养
  大学英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依然是传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传授模式,学生的思维兴趣和能力没有激活,他们的认知技能和情感特质都未被充分激发,学生无法能成为学习的主体。大学英语教学中通过什么样的教学形式才能将与思辨性思维的培养有效的联系起来呢?
  1.拓展英语教学空间,进行学术交流与思辨思维培养。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对于议论性/说明性文章主要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故事性文章主要以5W为主要线索,引导学生完成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训练学生学习语言材料、培养各种语言技能,最终以学业考试衡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很少以围绕某一主题找出不同的答案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比如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一册Unit 4,主题是The American Dream.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了Tony Trivisono是谁?他是如何实现了自己的美国梦?如果仅仅停留在课文故事中,有些学生会认为故事发生在“经济大萧条”时期,与他们生活的时代相距遥远,不能引起共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搜索新移民或者二代移民如何看待“美国梦”?在全球经济条件下如何实现“美国梦”, 甚至是“中国梦”? 交流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所设置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在讨论学习过程中,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将自己“真知灼见”或者“拙见”也就是整个思维过程得以呈现。最后在思想撞击的过程中,将所有零散想法加以分析、推理、归纳、整合,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将来用于指导自己的生活。在思考问题同时,课堂学术交流讨论还能鼓励学生拓展求知途径、不只相信一家之言,用评判的眼光分析事物,与权威对话,进而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英语教学中辩论与思辨性思维能力培养。辩论是指把前人考察后所做的结论加以鉴定分析,双方用一定的理由、证据说明自己对问题的见解,并揭露与自己看法所对立的观点的矛盾性,最终达到共同的意见和见解。辩论的特点是:辩论人员分正方和反方,立场对立鲜明;在辩论中明辨是非,追求真理;分析剥茧抽丝,论证严密,逐层推进。如教师在学习了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一册Unit 6 A Valentine Story后给学生布置辩题Which is more important:good looks or inner thoughts? 通过小组活动,学生借助合作探究的情境,进行课堂辩论、梳理出自己对寻找爱人、追求爱情的正确认识。在此过程中学生对语言信息处理能力及思维技能得到锻炼,其创造性与灵活性得到发挥。除此之外,通过辩论,学生不再拘泥于語言形式的束缚,关注主题核心,能够运用英语思维亲身感受获得个人体验并积极主动地建构认知。学生理性地了解吸收他人对同一事物不同维度的观点,学会agree to disag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