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属性
  • 刊物名称:校园英语
  • 国内刊号:CN 13-1298/G4
  • 国际刊号:ISSN 1009-6426
  • 邮发代号: 18-116
  • 数据库收录:中国知网
  • 投稿邮箱:
      bianji@xiaoyuanyingyu.com
  • 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9547 点击:

      【摘要】商务基础英语是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同时,熟悉各种商务活动,了解商务方面的知识。本文旨在探讨在商务基础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如何运用语篇分析理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能动作用,培养学生主动建构语篇意义的能力,并强化其分析、理解、推理的能力。
      【关键词】商务基础英语 语篇分析 商务英语教学
      一、引言
      商务英语属于特殊用途英语(ESP),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英语,在语言研究中很早就与普通英语区分开来,在目的性、专业性和交际能力等方面也具有其独特的特点。长期以来,国内大多数英语精读课教学中深受传统语言学和结构语言学影响,商务基础英语教学仍使用传统的句法分析法,在课堂上,老师往往比较重视课文中阅读材料的语法分析,并逐字逐句讲解,逐句逐段翻译。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虽能使学生对文章局部(句子、词汇层次)有清楚的了解,但使学生难以对文章全局(语篇层次)及语言赖以生成的语境做到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再者商务英语所涉及的内容及词汇往往专业性比较强,许多词语具有不同于其一般意义,与平时普通语篇的用法截然不同。因此 应根据词语在商务领域的特别用法来确定其词义,这对于词语在语篇中的正确理解及翻译也是很有帮助的。
      二、语篇分析的理论依据
      语篇分析研究潮流的引导者,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哈里斯(1952)在《语篇分析》一文中指出语言不是以零散的词或句子的形式存在,而是以连贯的语篇形式存在。McCarthy(1991)认为,语 篇 分 析 对语言教学很有帮助,但它本身并不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用来描述语言使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使用中的语言的途径。那什么是语篇呢?语篇是语义单位,通过小句复合体(clause complex)、词组、短语、词等词汇或语法单位来实现。胡壮麟(1994)认为语篇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意义的自然语言。黄国文(2001)还认为:“从功能的角度看,‘语篇分析’研究的是交际中的语言,它涉及的是语言与它的使用情景(即语境)之间的关系。”总的说来,语篇(discourse)指的是实际使用的语言单位,是交流过程中的一系列连续的语段或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
      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超越句子范围,不应只研究句子结构及语法意义,而应超越句子范围,研究句子的语篇作用,进而理解其交际功能。在商务基础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探索语言的组织特征和使用特征;紧密结合语言的实际应用,同时还从语言的交际功能、交际双方的认知能力出发,使读者科学地、系统地分析语言材料,理解真实意义。
      三、语篇分析在商务基础英语课中的应用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现将语篇分析如何运用于商务基础英语课教学的方法总结如下:
      1. pre-reading ——阅读预习。阅读预习主要用于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将本主题的知识和学生所熟知的相关知识进行沟通,为阅读课文做心理准备。Reading I的pre-reading包括Brainstorming和Pair work两个环节。Brainstorming过程中,要求学生分组自由讨论,列出他们所知道的有关运动方面的词汇,比如athletic sports,individual sports,water/ice sports,ball sports,同时,教师可以问一些问题对学生进一步启发引导,比如where do people play sports? Who are involved in sports? What sports events are you most interested in? Reading Pairwork由学生分组讨论与本单元主题Business in sports相关的一些话题;课前教师要求学生查阅一些与Nike相关信息,比如公司简介(company profile)、创世人(founder)、企业文化(corporate culture)、产品系列 (product family)、主营范围(primary business)、发展前景(company prospect)等等,使学生对Nike这一世界运动服饰顶级品牌有更好的了解,最后教师邀请部分学生谈谈他们对这一品牌的感受,如款式(style)、设计(design)、面料(fabric)、性价比(cost performance).
      2. while-reading——阅读分析。首先,要求学生略读文章,能够分析文章结构,全面理解文章。教师可以围绕文章主题设计一些概括性的或全局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中篇章结构和主要内容。比如新编商务英语综合教程第二册的第一单元 Nike,from Small Beginning to World Giant这一文章课文内容而言,教师可以这样设计问题:How did Nike become a world Giant step by step? And why? 这样学生运用快读、略读等阅读技巧找出线索,从整体上正确理解文章。
      其次,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各种语篇体式的独特性,掌握其规律,能够做到灵活运用,触类旁通。课堂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对文章每个段进行概括总结,找出每段中心句,抓住中心思想,然后对全文做逐层归纳总结,让学生对全文作逐层归纳总结,从整体结构上理清文章的层次,获取文章所传达的完整信息。如新编商务英语综合教程第二册的第一单元 Nike,from Small Beginning to World Giant这篇文章是一篇以时间为主线(chronological order)的记叙文,所谓记叙文,是以叙述表达方式为主,描写、抒情、说明和议论表达方式为辅,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而本文正式讲述Nike发展历程的。这就要求学生能够从文中找出记叙文所必须的六大要素:(1)时间(When)—— 何时发生,有没有具体时间?(2)地点(Where)—— 何地发生,有没有地点变化?(3)人物(Who)—— 何人参与,誰是主角?(4)事件(What)—— 发生了什么,有何特点?(5)原因(Why)—— 事件的起因?(6)结果(How)—— 事件的经过及结局?从文中不难发现一系列表达时间概念的数字,比如1996,1960s(para.1);1964(para.3);1972,1970s (para.4); 1996(para. 5); 1973,1985,1986(para. 6); 也有一些表达地点的名称,如 University of Oregon,Stanford Business School (para.1); Onituska Tiger Company(para.2); Japan(para.2 & para.3); Portland State University,Asia(para.4); 还有一些人物的名字,如Philip Hampson Knight(para.1); Bill Bowerman (para.3); Steve Prefontaine,Michael Jordan(para.6); “事件”也不难发现,文中第一段第一句就明确了文中的主旨,“Nike is one of the most powerful marketing companies in the world today,but it had very small beginnings.” 事件的“起因”也可在文中第二段的第一句找到,“Back in the US,Knight got to thinking that he could actually put his knowledge into practice,and make money.” 而“结果”也可在文中第一段第二句发现,“The global giant company with revenue in 1996 of US$6.4 billion and profits of US $553 million…”,由此可见,这篇文章部分采用了记叙文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倒叙(flashback)的方式。其实,学生在浏览文章的时候,根据时间的先后也不难发现。
      3. post-reading (课后巩固)。本教材Reading I后配有丰富的练习题,以检查并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可要求学生援引课文内容,但不可生搬硬套原文,用自己的话归纳、总结出文章的框架结构,以提高学生对篇章的综合理解能力。例如本文中,教师可要求学生列出Nike发展史上的各个重要阶段并尝试用自己的话阐述其发展历程。
      四、结论
      为了培养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商务基础英语教学中必须改变传统的翻译法教学模式,逐步从词汇、句子层面上升为语篇层面上组织教学。本文以英语语篇和语篇分析理论为切入点,探讨了语篇分析对商务基础英语教学的重要提升意义。笔者尝试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将语篇分析引进商务基础英语教学中,通过宏观结构分析能力的培养、文化背景的渗透,及微观语言知识的强化(包括词汇、语法、句型),以提高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使其在将来的工作学习中能够用英语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有效的交流。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Rugaiya Hasan.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man,1976.
      [2]Mc Carthy,M.Discourse Analysis for Language Teach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2.
      作者简介:李艳芳(1983.8.29-),女,汉族,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柳河镇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