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6027 点击:

  【摘要】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在讨论文化导入必要性的基础上,对使用《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听说课堂进行英语文化导入的具体应用进行了研究,从词语、习语、思维习惯以及习俗四个层面列举了文化导入的具体实例。
  【关键词】语言 英语文化 文化导入 听说课堂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expla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and the necessity of English culture inpu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English culture input in listening and speaking classes of non-English majors using New Horizon College English – Speaking, Listening and Viewing. Some examples are listed on four culture levels: word, idiom, thinking habit custom.
  【Key words】language; English culture; culture input; listening and speaking classes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語言是文化的载体。Gladstone认为:“语言与文化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语言既是整个文化的产物或结果,又是形成并沟通文化其他成分的媒介。”语言学家Lado曾说:“人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一门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只懂一门语言的发音、词汇和语法而不懂该门语言的文化背景是非常可悲的事情。由于长期以来中国和英语国家在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生活习惯、社会习俗、思维习惯、饮食习惯、社会制度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巨大差异,因此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也有诸多不同。只有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才能真正理解英语这门语言,从而提高听力和口语能力,达到学有所用的目的。
  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外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文化知识和文化意识(Cultural Awareness)。跨文化交际能力(目的语社会文化能力)=目的语适宜性=目的文化知识。教师在课堂中有选择和针对性地引入文化内容就是文化导人(culture input)。中国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前的英语学习阶段,主要学习语音、词汇和语法,以考试为重,普遍缺乏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了解。这种文化的缺乏势必会对进一步学习英语造成理解和应用障碍。因此,在大学听力和口语课堂引入文化因素至关重要。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然而,,“目前许多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仍未重视文化教学,学生文化知识和能力较之语言知识和能力相距甚远。”根据《大纲》的要求,教师在听力和口语课堂上除了传授关于语音、语法等语言基本知识以外,还有必要合理适度地引入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能够用英语“有效地”交际,并且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文化导入的方法
  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以下简称《教程》)为例,教师在听力和口语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文化知识的引入。
  1.词语层面的文化导入。
  the winter blues (《教程》1第4单元第54页)
  the summer reds (《教程》1第4单元第54页)
  在英语中,颜色词富含文化意象。因为文化的差异,西方人和中国人对于颜色的感觉会有所不同。例如,蓝色在英语中表示“忧郁的,沮丧的”;红色则表示“暴躁的,易怒的”。
  2.习语层面的文化导入。
  (1)in seventh heaven(《教程》4第1单元第2页)
  “in seventh heaven”直译为“在第七层天堂里”,表示“非常快乐高兴”。教师在解释这个习语时,可以引入习语背后的文化知识。在西方世界,天堂总共有七层,第七层是神居住的极乐世界,因此在第七层天堂就表示“在无限幸福中”了。
  (2)It’s raining cats and dogs! (《教程》1第4单元第50页)
  在解释“It’s raining cats and dogs!”时,可以引入其文化背景,讲明为什么英语里要用猫和狗来形容雨下得大。至少有两种解释,一种说法认为,以前英格兰地区的城堡里有些地方地势很低,一下大雨,就会有一些无家可归的猫和狗漂在水面上使劲地游泳。另一些人认为,北欧神话里的暴风雨之神叫Odin,他的左右侍从就是猫和狗,这两个侍从一出来就会互相斗来斗去的,于是就有了风雨交加,因此猫和狗也就成为了下大雨的象征。
  (3)a baker’s dozen (《教程》2第5单元第59页)
  教材对该习语的解释是:13。为什么面包师的一打就是13而不是12呢?如果不解释清楚习语背后的文化知识,学生会难以理解也难以真正掌握这个习语。英国人以面包作为主食,从前,有个别奸商面包师偷工减料,后来别的面包师也开始效仿。这种做法激起了民怨,因此官方专门制订了面包行业的用料标准。这个方法让面包师们不敢再克扣分量了。不过,几百年前,手工制作面包还达不到特别标准的程度,因此面包师们就在出售面包时每一打多给一个,也就是13个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