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6237 点击:

作者:肖海艳 曾亚
  【摘要】近年来为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许多高职院校根据各专业对英语需求程度的不同,为各专业量身定制了不同的公共英语课程体系。本文提出了如何从学生整个大学阶段的角度来评价学生的英语能力发展水平,增强各门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提高整个评价体系的系统性、整体性和持续性。
  【关键词】英语应用能力 公共英语 课程体系
  我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开设了英语语音、基础英语I和II、英语听说I和II三门课程。从学生整个大学阶段的角度来评价学生的英语能力发展水平,既综合考虑各门课程的学习成绩,也增强各门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提高整个评价体系的系统性、整体性和持续性。
  一、英语语音采用连续性评价
  英语语音是在第一学期开设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進行大量的练习。在有限的32课时里,老师只能教会学生标准的英语发音、节奏规律、重读、语调等语音技巧和进行非常有限的练习。没有足够的练习,缺少大量的句型和对话作依托,再多的发音技巧也是无济于事,对学生帮助不大。因此,英语语音课程的评价,除了任课老师的评价,还有平行的基础英语I的老师的评价及后续课程老师的评价。平行的基础英语I的老师就学生的发音、语调给予及时地反馈,有利于语音任课教师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的调整教学内容及评价方式。语音、语调的提高不是一撮而就就能提高的能力,它的提高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和积累,后续课程老师应制定适当的评价标准激励学生持续不断的进步。
  二、基础英语ⅠⅡ评价引入职业英语标准
  传统的大学英语A级考试已无法满足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特别是职场英语能力的考核。在教学改革之前,我院所有专业都是开设一年的基础英语,基本上都是为了A级的通过率而教学。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学校的 A级通过率不高,学生普遍都认为通过英语A级考试也没有用,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现在我院在全校范围内推广托业桥考试(TOEIC Bridge)和托业(TOEIC)考试。托业桥考试是为英语初学者和中等水平的英语学习者而设计的职业英语水平测试项目,可以客观反映出考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我院鼓励通过托业桥考试的学生参加高难度的托业考试。托业考试针对不同的行业和岗位制定了不同的参照标准,能以一种考试形式解决不同专业对英语学习有不同要求的难题。这两种考试与学生未来的职场英语能力关系密切,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入托业桥、托业考试作为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效果的检验标准之一,是我院英语教学改革的有益探索和尝试。
  三、英语听说ⅠⅡ课程评价重协作性
  英语听说ⅠⅡ课程进行“职场英语”学习,主要内容为泛商务英语,着重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这意味着学生要把话说给别人听,也要学会听别人说话。这说明了语言学习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合作。听说ⅠⅡ评价项目的设计主要是以合作小组为基本形式,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协作小组的设定可以采用正式组、非正式组、长期组等多种形式,合作伙伴的不断变化,可以让学生在协作中不断有新鲜感和挑战感,同时也有更多的机会向不同的合作者学习。角色扮演、话题谈论、英语演讲等项目都可以采用协作的方式来实施。听说Ⅰ和听说Ⅱ的考核项目难度的设计要由易到难,逐层递进,难度要很好的衔接。比如说教师在设计听说Ⅰ英语演讲这个项目时,演讲时间、内容不限,学生参与即得满分。适当的降低难度,增加活动的趣味性,主要是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听说Ⅱ老师在设计英语演讲这个项目时,演讲限时间,老师根据所学内容指定2-3个主题,学生任选一个,评分应根据学生参与、语音、语调和内容进行给分。不同评价方案的出发点和侧重点应不一样,避免评价方式、内容的重复,应侧重于考核学生在不同的职场情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存在很强的社会需求,培养的学生实际英语能力能否满足社会需求,关键在于学生英语能力的质量和水平。我们一定要用好课程评价这根指挥棒,让它真正起到矫正、调节、改造和引领的作用。当一种具有较强社会适应性的公共英语课程评价体系得以构建,提高学生实际工作岗位的社会适应性,学生实际英语能力定能满足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Gredler M E.Classroom Assessment and Learning[M].New York:Longman,1999.
  [2]安晓灿,周龙.与时俱进,深化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改革-《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研究报告[J].中国外语,2010(7).
  [3]蔡基刚.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外语教学评价体系调整[J].外语电化教学,2013(1).
  [4]郭茜,杨志强.试论形成性评价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与测试的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10).
  [5]甘玲玲.基于构建主义的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6).
  [6]巫丹,曾亚.需求分析理论指导下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13(7).
  [7]赵应吉.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质量多元评价体系探索-以重庆科技学院为例[J].外国语文(双月刊),2012(6).
  [8]周烈.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外语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社会适应性[J].中国外语,2011(3).